近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發帖稱,在乘坐特惠快車時遭遇司機“有償開空調”的情況。車內張貼告示要求“如需空調掃碼三元,自動開啟”,并聲稱“特惠訂單沒有空調,自愿消費”。該網友表示,夏日炎熱,此舉極不合理。
消息傳出,迅速引發熱議。有支持乘客的,有理解司機的,還有人劍指平臺,認為“傭金抽得太高,不想開空調的大部分是特惠單”。有司機就表示,一些特惠快車單,平臺抽成高,司機到手的錢少,“如果再扣除空調成本,賺不到什么錢了。”
由此看,空調問題引發的司乘矛盾,不單單是司乘之間的矛盾,也涉及另一利益主體——平臺。有網約車平臺明確表示,“如果司機違規收費,乘客有權利進行投訴,平臺在核實司機收費后,將給予司機扣除服務分的處罰,嚴重的還會封號。”
人民網發文表示,面對此類問題,除了“簡單粗暴”地封號,還需考慮是否有其他破解之道。乘客、司機、平臺是利益共同體。保障乘客的合法權益,乘客才愿意乘坐網約車,否則便會用腳投票;保障司機的合法權益,司機才會從事網約車行業,否則不等平臺處理便會撤離。平臺的合法權益也需要保障,否則,長期看難以為繼。三方利益都需要保障,關鍵在如何平衡。
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王斌指出,治理這一亂象,不能僅僅停留在“司機找借口、乘客倒苦水”的口舌之爭上,而應多方參與、共同發力。比如,北京市交通委近日啟動的高溫保障機制,就值得各地借鑒和推廣。他表示,網約車平臺推出的“高溫補貼”不能只是“畫大餅”,更不能設置過于復雜的規則,使司機難以真正獲得實惠。他建議,相關補貼應實現按單實時結算,特別是對“一口價”“特惠快車”等低價訂單,應給予同等甚至更高的補貼力度,切實減輕司機的運營負擔。
如今,針對此事,輿論場內一片熱議,讓民意充分“發酵”,讓各方觀點都得到呈現,這是好事。經過協同治理,平衡好乘客權益、司機利益和平臺收益,才能讓“掃碼開空調”不再是炎炎夏日里的冷笑話,才能更好維護生命安全。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