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在國家衛健委百姓健康頻道(CHTV)舉辦的健康中國傳播大會第六屆醫院院長(書記)論壇上,陽西縣總醫院黨委書記關登海圍繞醫院在深化醫改領域的探索實踐做了分享。作為廣東省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的標桿,陽西總醫院以"強縣域"和"以健康為中心"為主線,構建起覆蓋全縣的健康傳播網絡,走出了一條具有縣域特色的醫改之路。
錨定雙軸驅動
筑牢醫改基石
陽西總醫院的改革實踐,始于對兩大核心命題的深度思考,如何實現從"強龍頭"到 "強縣域"的能級躍升,如何完成從"以治療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理念轉型。在"強龍頭"層面,醫院注重提升自身醫療服務能力,為縣域醫療體系奠定堅實基礎;而"強縣域"則著眼于統籌縣域內醫療資源,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全縣百姓都能享受到更便捷、高效的醫療服務。從"以治療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更是體現了醫院對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重視,從疾病治療轉向預防、治療、康復相結合的全過程健康服務。這種雙軸驅動的發展戰略,為醫院的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后續健康傳播網絡的構建和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撐。
筑牢健康傳播網絡
醫防融合惠民生
在關登海書記的講述中,陽西總醫院構建的三級健康傳播網絡堪稱縣域醫共體建設的"神經中樞"。縣級層面,醫院與省內16家三甲醫院建立對口合作幫扶關系,這一舉措猶如為縣域醫療注入了強大的"技術血液"。上級醫院不僅帶來了先進的醫療技術,更有多名專家通過"常駐+柔性"幫扶的方式,深入參與醫院的臨床診療、教學科研等工作。鎮級層面,在8家達標國家基本標準"優質服務基層行"的鎮衛生院設立專家工作室,縣級骨干駐點帶教,定期培訓村醫。村級層面,125個村衛生站實現醫保直報和遠程會診,村醫通過微信群、入戶隨訪定向推送慢病管理知識。三級網絡環環相扣,形成了"縣級強技術、鎮級強能力、村級強網底"的立體化格局,讓健康服務如同毛細血管般滲透到縣域每一個角落。
如果說三級網絡是骨架,那么醫防融合就是貫穿其中的血脈。醫院將健康管理融入網格化管理,組建網格化團隊,像"健康管家"全流程跟蹤管理縣域43萬群眾的健康問題。他們走村入戶,了解居民的健康狀況,建立健康檔案,為居民提供個性化的健康指導和干預措施。為了提升居民的健康素養,醫院啟動健康科普"百千萬"行動,健康專家深入單位、家庭、企業,面對面傳授基本健康知識和技能。這種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科普方式,讓健康知識更容易被居民接受和掌握,有效提高了居民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七年深耕結碩果
陽西經驗樹標桿
從國家級的"服務體系建設先鋒獎"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優秀實踐案例",到省級的"醫共體建設標桿獎",一系列榮譽見證了改革的扎實成效。2020年,在國家衛健委"巡禮十三五"廣東專場發布會上,陽西作為"全省唯一縣"分享醫共體建設經驗,這既是對過去工作的高度肯定,更是對未來發展的有力鞭策。其改革案例多次入選《醫療藍皮書》《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實踐案例》《中國衛生》《健康報》等國家級權威刊物,"陽西經驗"正從粵西縣域走向全國,為更多地區提供可復制的醫改樣本。
關登海書記在分享中表示,陽西總醫院將繼續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在強縣域、強基層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醫共體建設內涵,完善連續性一體化診療服務,深化探索全民健康管理。這一表態彰顯了醫院在醫改道路上的堅定決心和使命擔當,也為縣域醫共體建設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從醫保資金的高效利用到健康科普的精準觸達,陽西縣總醫院的改革實踐不僅提升了縣域居民的健康福祉,更在醫共體建設領域樹立了標桿。隨著"陽西經驗"的不斷推廣,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場始于縣域的健康傳播革命,將為健康中國建設寫下更生動的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