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與阿拉伯國家同屬伊斯蘭世界,而且是地處中東的鄰居,然而他們之間關(guān)系卻很一般,有時甚至非常緊張。以這次伊朗被轟炸為例,阿拉伯國家的反應(yīng)就十分冷淡。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有著相同信仰的阿拉伯國家,為何對伊朗如此冷漠,雙方在歷史上到底有著哪些鮮為人知的恩怨情仇呢?
一、歷史恩怨
伊朗雖然也信仰伊斯蘭教,但他們主要是波斯人,而在歷史上,他們與阿拉伯人之間的斗爭持續(xù)了很長的時間。公元7世紀(jì)的時候,阿拉伯帝國崛起,他們帶著彎刀以及經(jīng)書踏上了征服波斯的道路。當(dāng)時統(tǒng)治著伊朗高原的是薩珊王朝,雖然他們竭盡全力與阿拉伯軍隊作戰(zhàn),但仍然以失敗告終,最終在651年被滅掉。
波斯人并未就此被征服,其王室后裔堅持斗爭將近百年的時間。與此同時,波斯人雖然改信伊斯蘭教,實現(xiàn)了伊斯蘭化,但他們拒絕阿拉伯化,仍然保持著波斯人的文化與習(xí)俗。之后,伊朗高原又興起了數(shù)個王朝,他們雖然信仰伊斯蘭教,但與阿拉伯人之間的斗爭卻并未停止。因此,波斯人與阿拉伯人在歷史上的關(guān)系就很緊張。
二、宗教糾紛
別看二者都信仰伊斯蘭教,然而關(guān)系卻很緊張,這主要因為他們的信仰有些差異。原來,伊斯蘭教在產(chǎn)生后不久就分裂了,形成了遜尼派、什葉派兩大派別。信仰雖然一樣,但在教義的理解上卻有很大的差異,因而爭斗不止。在阿拉伯國家之中,遜尼派一直是主流,而伊朗卻是什葉派占主導(dǎo)的國家。
上個世紀(jì)40年代的時候,伊朗與沙特之間圍繞著朝覲問題,就發(fā)生了爭執(zhí),一度斷絕了外交關(guān)系。后來,兩國之間因宗教問題,多次引發(fā)政治上的危機。比如在2016年,沙特因處死什葉派教士尼米爾,與伊朗的關(guān)系十分緊張,在沙特之后,巴林、蘇丹等許多阿拉伯國家都與伊朗斷交,由兩國矛盾演化為整個教派的對抗。
三、“輸出革命”
阿拉伯國家之所以不喜歡伊朗,還有一個原因也十分重要,那就是伊朗“輸出革命”的政策。1979年,伊朗革命后,什葉派教士成為國家的主導(dǎo),他們想要自己的革命推廣到整個伊斯蘭世界。霍梅尼在1980年時明確宣布,“我們將輸出我們的革命到整個世界,直到‘萬物非主,只有真主’的呼聲響遍全世界。”
在這種思想的主導(dǎo)下,伊朗不斷“輸出革命”,先是與伊拉克爆發(fā)兩伊戰(zhàn)爭,之后又與敘利亞的阿薩德結(jié)盟,扶持黎巴嫩真主黨以及后來的也門胡塞武裝。這些活動引起了阿拉伯國家的普遍不滿,因此與伊朗的關(guān)系更加緊張。另外,大國的干預(yù)以及能源問題,也是雙方關(guān)系冷淡的重要原因。總之,伊朗與阿拉伯世界的關(guān)系雖然得到緩解,但其實矛盾并未徹底消除,分歧依然存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