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處不勝寒這個事情,無論放在古今都很合適,為什么合適,主要是當你來到高處后,很多時候一些事情已經沒辦法掌控,所以在這時候,一個好選擇有可能會讓得到不錯的結局,但是這個世界那有那么好結局,因而人很多時候,必須要為自己選擇買單。
陳伯達作為一個時期代表,他的成功在于手中筆,這支筆加上獨道的見解讓他有機會獲得主席的賞識,最終他達到了無數人幾輩子都沒法達到的高度,然而陳伯達到達那個高度后,并沒有始終如一,選擇了一條不一樣的道路,最終讓自己失去了一切。
那么,陳伯達是什么原因,選擇了一條不一樣的路,他從高處跌落下來的生活怎么樣?
今天,來聊下這個事情。
一般情況下,能成為一個著名歷史人物,必須要有足夠能力,要不然壓根不可能擠得進獨木橋,陳伯達擠破獨木橋的技能便是他手中那支筆,這支筆畢竟讓他成為了著名人物,同時還將自己送上巔峰,之后一段時間他享受權力中樞所帶來的各項紅利,這段紅利也讓他享受到了一些東西,所以在這之后他便選擇了一條不一樣的路,最終讓自己失去了一切。
晚年的時候陳伯達曾經回憶:“我的一生是一個悲劇,我是個個悲劇人物,希望人們從我的悲劇中吸取教訓”。說完這句話后,又繼續說道:“我是一個罪人。我的回憶,只是一個罪人的回憶。”
古人云:“能補過者,君子也”但我不過是一個不足齒樹的小小的“小人”之輩,我仍愿永遠地批評自己,以求能夠稍稍彌補我的罪過。..............
陳伯達能以悲劇、罪人、小人來形容自己的一生,很大一部分,就是他已經對自己的錯誤有很好的認識,所以他才會以這幾個詞來形容自己一生,希望后人能以此為戒,千萬不要向自己學習,因為自己就是個錯誤的象征。
在生命中最好的時候,他遇到了主席,主席讓他有了機會走上更大的舞臺,站在這個舞臺后,陳伯達在主席帶領下,成為我黨最好的理論家。
建國后,陳伯達的職務得到了快速晉升,擔任過不少重要職務,成為了主席30多位秘書中職務最高的一個,而且還是第四把交椅,在這一刻,陳伯達已經達到了無數人一生都沒辦法達到的高度,可謂尊榮萬分,然而陳伯達到達這個高度后,誘惑越來越多,讓他最終選擇了一條不一樣的路,廬山會議成為了他的轉折點,這次會議后,陳伯達徹底從高處跌落,失魂落魄回到北京。
回到北京后,他知道所有的榮譽已經不屬于自己,因而回到家后,他很是郁悶走來走去,希望能給自己琢磨出一條出路。
日常生活中,陳伯達生活較為簡樸,有了錢后就是買書,由于買的書太多,沒辦法存放,所以秘書專門為他做了個書庫,沒啥事情的時候,陳伯達總是來到書庫看書,希望嫩在這里學習到一些不能學到的知識。
然而,這時候陳伯達怎么都看不下去,之所以看不下書,主要就是廬山會議上,主席對陳伯達批評,讓他一下子從巔峰跌落到谷底,所以回到北京家中后,沒人來拜訪陳伯達也很正常。
看著冰冷書本,陳伯達突然意識到自己要見主席,于是他開始給主席的秘書打電話,希望能見到主席,于是他給主席的秘書徐業夫掛電話希望能見主席。很快相關答復下去,要不是主席休息了,或者主席很忙。
見不到主席,陳伯達就給康生電話,康生并沒有接他電話,于是他給總理電話,總理接了他的電話,對他進行了一番撫慰,這讓陳伯達很感動,一輩子都忘記不了。
打得完電話后,陳伯達突然想出去轉轉,但是他發現已經不能出去,接著他的秘書也接到了相關通知,這一刻陳伯達知道自己失去了自由。
這讓陳伯達很是絕望,所以他找到了管藥的同事:“希望能給點安眠藥,那人一聽他的話,壓根不敢給他藥,很擔心一旦陳伯達想不要就尋短見,最后他把藥退給了醫務所。”
從這點可以看出,這期間陳伯達壓力很大,晚上時常睡不著覺,尋短見的事情,我覺得不太可能在他身上發生。
1970年10月18日,陳伯達住宅原本的警衛被調走了,來了一批新的警衛。之后,那場令人矚目的審判中,陳伯達被判18年,陳伯達的刑期也是從這天算起,1988年10月17日,不多一天也不少一天。
也就在這一天,陳伯達的兩位秘書和相關人員也失去了自由,他的所有待遇取消。
陳伯達在緊張中度過了10個月25天,在這期間陳伯達每天都如坐針氈,他很擔心自己會遭遇到最悲慘的下場,所以他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之所以會做這些打算,主要是他知道自己所做出的事情,讓自己挨槍子都不冤枉。
1971年9月13日凌晨,發生了一起讓世界震驚的事件,然而這起事件跟陳伯達沒有一絲關系,畢竟他在廬山會議以后,已經對外面世界沒有一絲了解,所以他對于這起令人震驚的事件也是到了后面材質哦。
那天凌晨,陳伯達吃下安眠藥后,剛進入夢鄉不久,便被人叫醒,醒來后陳伯達一看,只見兩個穿著軍裝彪形大漢站在自己面前,他正打算弄清楚相關事情的時候,便被人拉了起來,穿上了衣服塞進了一部小汽車里。
小汽車迅速駛離陳伯達住所,安靜行駛在城市道路上,除了偶爾壓過的石子聲外根本沒有其他聲音,車內十分安靜,陳伯達看著左右兩位表情嚴肅的軍人,很是緊張,擔心自己會陷入最糟糕的局面,所以他很希望汽車能停下來,永遠不要動,但是這可能嗎,完全不可能,畢竟時間永遠在前進,而我們只能跟著他走。
不久后,陳伯達來到了一個高墻外面,陳伯達一下車,就明白自己來到了什么東西,所以在那時候,他不愿進去,大喊了醫生:“我在阜平做過一件好事。”
陳伯達口中好事,就是他曾經參與救過主席的命,所以他覺得自己不應該進監獄,因而他在知道自己要進監獄的時候,就歇斯底里喊出來,希望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他的這個舉動雖然沒辦法改變他進監獄的命運,但也讓他在獄中的生活得到了一定改善。
入獄初期,陳伯達的生活條件很差,連床都沒有,所以這時候他很想死,晚年的時候,他在接受葉永烈采訪的時候對這段記憶有段這樣的回憶。
初進監獄時,睡在地上草墊子上,看守的同志在門外很難察覺我在做什么。我在床鋪的掩護下,暗中做法是想到了自殺了事的................
然而,他的待遇很快得到了改善,居然比在家里過得還好好,不僅有專門的炊事員,他們還會時不時爭取他的對伙食意見,這種情況十分少見。
那時候,陳伯達被關押在一棟小樓的三層,這層就關押他一個人,所以他能隨意走動,可以看報紙,寫文章,這讓陳伯達很是滿意,畢竟他現在的生活比他之前還要好。在這時候,外部情況十分糟糕,而陳伯達并沒有受到絲毫影響,這種生活待遇一直保持到主席去世后,才有所下降。
不久后,黃永勝、李作鵬、邱會作、吳法憲也來到了秦城,這幾人待遇也十分不錯,跟陳伯達一樣,之所以會有這個待遇,主要幾人在革命時期,都為國家立下過無數功勛,所以一些事情上,功過要分開的,而不是一味追求過,從這點可以看出,時代的進步,讓幾人享受到了不一樣的幸福。
曾經一段時間,陳伯達確實是個顯赫一時的人物,然而這個時間也就五年不到,五年后他就失去了一切,所以啊,我覺得人還是平淡點,不要追求一些有的沒的,這樣才能讓自己安平度過一生。
對此,你們有什么想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