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圖與文無關)
1、
婚姻中有些苦,該吃,但有些苦,純屬自討苦吃!
婚后與父母同住,表面上看是“三代同堂”,其樂融融,實則卻暗藏危機!
而婚姻的核心,是兩個成年人“離開自己的原生家庭”共筑愛巢。
一旦某一方的父母長期跟“小兩口”居住在一起,勢必會影響小兩口的夫妻感情。
大家想象一個遠嫁的姑娘:她只熟悉自己的丈夫,卻要突然面對公婆的方言、習慣和幾十年的家庭默契。
特別是在節日聚餐的熱鬧里,她像個局外人,聽不懂的笑話,插不進的話題,連空氣都提醒著她的格格不入。
這個家,根本就不像自己和丈夫的家,更像是丈夫和他父母的“家”,而她更像個借宿的房客。
反過來,若是男人住在岳父母家,男人的處境也會很尷尬。
他不僅像個“上門女婿”,更致命的事他那份“當丈夫”、“當男主人的責任感”會逐漸被抽空。
你們定吧,隨便你們逐漸就會成為口頭禪,他懶得管,也覺得輪不到他來管。
結果就會導致妻子被迫扛起所有決策以及生活中的重擔。
當一個男人在“家”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和價值,就容易去外面找依照“被需要”的感覺——婚外情的火苗,在此時就容易被點燃!
女人(圖與文無關)
2、
婚姻,有時候就是逼著兩個不成熟的人,學著如何擔當。
可跟父母同住,就像給其中一個(常常是丈夫)開了永久的“免擔當金牌”。
家里有公婆,男人回家就成甩手掌柜了,包一甩,沙發一躺,坐等開飯,被婆婆伺候的妥妥帖帖的。
他還是那個被媽媽照顧得無微不至的“好大兒”。
至于丈夫該承擔的責任,全被他媽媽給包了,他根本就沒機會“長大”。
此時妻子看在眼里,堵在心里,又不好指責婆婆把自己的“老公”給慣壞了。
若是這個男人還是個“媽寶男”,那簡直就是災難現場——婆婆把兒子當寶貝捧著,轉頭卻可能用“賢惠”的標準要求兒媳婦。
這種雙標的窒息感,很容易讓身為妻子的她“心力交瘁”。
所以,當一方永遠躲在父母的羽翼下拒絕負重,另一方終會被壓垮。
女人(圖與文無關)
3、
另外,跟父母同住,小兩口想要屬于“兩個人的私密空間和親密互動”真的很難。
熱戀時的濃情蜜語、打情罵俏?當著父母的面,張不開嘴。
想要靠在老公腿上膩歪一會兒?婆婆一句“大熱天的黏一塊兒不熱啊?”,瞬間就能讓你像被捉奸似的彈開。
更別提夫妻間最私密的那點事了。
想親熱?時刻要注意動靜,趁著他們帶娃出去遛彎的空隙,爭分奪秒洗澡、換衣、醞釀情緒…剛進入狀態,砰砰砰——敲門聲伴著孩子喊“爸爸媽媽”回來了。
瞬間就沒有親熱的興致了,只剩下尷尬和掃興!
一次兩次能忍,長此以往,那份渴望被反復打斷、壓抑,身體的距離就遠了,接著“心”的距離也會越來越遠!
女人(圖與文無關)
4、
大家一定要清楚:“一個家,只能有一個女主人,一個男主人”,這是維持家庭秩序的基本法則。
父母一來,就要來爭奪話語權,尤其是婆媳之間。
孩子怎么帶?怎么教育?錢怎么花?——這些本該小兩口商量著來的事,因為公婆/岳父母的介入,就變成了爭取話語權的博弈。
婆婆覺得你給孩子穿少了,非要再加一件;你覺得她做飯太咸,說了又怕她不高興。
表面上看是生活習慣差異,其根本原因是爭奪“這個家誰說了算”。
那些標榜“我媳婦可好了,從不跟我紅臉”的婆婆背后,往往有個憋出內傷的媳婦。
不是沒意見,是不敢有意見,怕沖突,怕被說“不孝”。
可壓抑的情緒不會消失,只會在夫妻獨處時爆發,化作對丈夫的抱怨和指責——你媽怎么這樣;你就不能說說她嗎?
結果,夫妻關系成了婆媳矛盾的出氣筒和犧牲品。
女人(圖與文無關)
說了那么多,不是讓你把父母趕出家門,而是看清矛盾的本質。
如果你是帶父母同住的一方,請做“橋梁”而非“裁判”,主動把伴侶拉入“家”中,并明確告訴父母,小家庭的事,最終由你們夫妻共同決定。
如果你是感到不適的一方,一定要勇敢表達,設立邊界。
無論和誰的父母同住,核心是“夫妻一體”,重大決策關起門來先達成一致,再面對父母。
日常生活中,丈夫必須從“兒子”角色切換到“丈夫”,主動承擔家庭責任,尤其在父母面前更要表現出對妻子的重視和支持。
同時,可以定期安排只屬于夫妻倆的約會,哪怕只是下樓散個步、看場電影,努力創造條件保障親密空間,讓夫妻關系有喘息和升溫的機會。
作者介紹:
歐小希,希望通過我的文字,帶你體會世間“人情冷暖”。
喜歡請在下方點贊、分享、收藏和評論。
(以上圖片均來源于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