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宜塵 圖:韓霞
來源:狗尾巴草(hanxia20181)
1
公公身體日益衰老,漸至生活不能自理,老公在老家待的時日增多,差不多一個月有大半個月都在老家待著照顧老父親。
周末時,我也帶著孩子回老家,幫著洗洗衣服,做做飯,收拾收拾家務,盡量讓老人多享受天倫之樂。
那天,我剛回到老家,凳子還沒坐穩,族家的一個堂兄就喜沖沖地上門了。他說初六,你大侄兒辦喜事,正要來請你當娶親太太,把新媳婦接回來。
我剛要搭話,老公說,她哪行,娶親要早起,她還得送孩子上學,趕不過來。
堂兄說,到那一天,讓孩子姥姥先照應一下。
老公說,她姥姥還在醫院住著呢,自己都顧不了自己個兒,還照應孩子?再說,她拙嘴笨腮的,哪干得了這差事,你還是找翠枝嫂子吧,這幾年咱村娶新媳婦,都是她張羅著,有經驗。
堂兄不太高興,略坐了坐,走了。
我說,你怎么駁他的面子啊,惹他不高興,沒準兒背后,又說你閑話。
讓他說去,他那個親啊,不好接。你別去蹚這混水。老公說,初六那天,你也別回來,我自己應付就行了。到那天,不定鬧出什么幺娥子呢?
為啥?他們家辦事兒,我不出席?我不置信地說。老公對他們族家的事兒,可是一向熱心,不管誰讓他辦什么事兒,從來都不懂得拒絕,盡全力幫,搭錢,搭物搭精力,為這個,我沒少和他叨叨生氣,可他從不改,依然我行我素。這一次是怎么了,馬尿喝多了?
在我的追問下,老公才慢慢向我說了事情的原委。
去年堂兄兒子訂婚時,老公也去了。當時場面就鬧得不太愉快。
女方爸媽,叔叔姑姑都到場了。彩禮要6萬6,不算多,要求在城里買房。
堂兄在老家蓋了兩層小樓,二樓也裝修好了,就是預備做兒子婚房用的,不愿意在城里買房,就借口說手里沒錢了。
說沒錢,也是實話。堂兄前幾年在城里工地做工,多少攢了點錢,這幾年年紀大了些,工地上的活做不了,就回老家包了40畝地,種了20畝姜,20畝小麥,攢的錢蓋了這座小樓,確實也沒剩下多少。
而且,老母親快90歲了,要他們贍養。他和堂嫂也要自己留點養老錢,等以后干不動了,扎著兩手問兒子要錢,那不就等著遭兒媳婦白眼嗎?
親家母說,我們出一半房款,房產證上寫兩個孩子的名,以后,生兩個孩子,有一個孩子要隨他們家姓。
女方是獨生女,本來是想找個倒插門的女婿,可現在家家基本上都是只有一兩個孩子,誰家也不愿意兒子去別人家做上門女婿,名聲不太好聽。
做上門女婿,堂兄想都沒想就拒絕了,女方才轉了想頭,提出要一個孩子隨他們家姓。
堂嫂說,孩子都是隨父姓,幾千來傳下來的老規矩,怎么到你們家非得要改改?
親家母說,我們沒那么大私心,只要求一個孩子隨我們家姓,你還搬出老規矩了,自古以來,都是男方準備婚房,現在我們家出一半房錢,還不能改改規矩了?
兩個女人嗆了兩句,都氣鼓鼓地,眼看婚事談到這里,要僵持不下去。
我老公出來打圓場,說,隨誰的姓,也得叫你奶奶。我家老二就隨她媽的姓,看見她爺爺奶奶還不是叫得歡,這不算啥事兒。
這件事敲定后,又議了房子裝修和買家電的事歸男方,女方再陪嫁一輛車。
最后,訂婚儀式比較圓滿地結束了。
2
可房子裝修好后,親家母沒和誰商量就先自搬進去住了,占了向陽的次臥。
堂嫂一看,這不得了啊,親家母住得,她也住得,這事兒不能落下風,她把自己床上的被褥卷巴卷巴,衣服鞋子收拾了一堆,也占了一間房。
親家母不樂意,說,她以后指定是要侍候女兒坐月子,帶外孫兒的,這才提前住進來,你在農村包了幾十畝地,難不成白天回去種地,晚上再跑幾十里回城里睡覺,不嫌折騰?
堂嫂不甘示弱,說我花了半輩子的血汗錢買的房,我還不能住了?我愿意折騰,千金難買我樂意。
兩個人就頂上了,都想讓對方搬出去。可兩個都是屬石頭的,硬得能撞南墻。要搬都搬,要不搬就都不搬。
末了,老公說,親家母在賭這口氣呢,她已經放出話兒了,堂嫂要是不搬出去,到辦喜事那天,她不讓她女兒上車。堂嫂呢,也放狠話說,我就不搬,我就不信,她敢讓女兒不上車,看到那天她丟人不?
到那天,親家母真堵著門就是不讓閨女上車,你能有啥法子?你是能說得過親家母,還是能把新媳婦從門里搶出來?擎等著坐蠟。
我一聽,這事兒還是真麻煩,我這嘴還真應付不了那個局面,老公不讓我應承這差事,沒錯兒。
老公又接著說,親家母在城里擺了個攤兒,修拉鎖,縫褲邊改衣服,親家公呢送快遞,風里雨里的好幾年了,圖便宜租的房子肯定條件不太好,省吃儉用攢的錢,給女兒買了套房,就想著搬進去住,不僅省了租房的錢,也能幫著小兩口收拾家務。
堂嫂就純屬不能吃虧,她跑城里也沒事做,把堂兄一個人摞家里,幾十畝地誰種,過日子不能太較真,小門小戶地,怎么方便怎么來,何苦把關系弄僵,到最后,還不是她兒子兩頭受窩囊氣。
我說,你咋不勸勸她。老公說,她那犟脾氣,認死理,還說我幫著外人欺負自己人,吃里扒外。
3
初六那天上午,快10點時,我老公給我打了個電話說,堂嫂說讓你去城里幫她把她的東西搬出來,先放在咱家,親家母已經讓她侄女拿著鑰匙過去了,你去幫著收拾一下。
我趕過去,一個20多歲的小姑娘在門口等著,我們倆搭把手把堂嫂的被褥和衣服用大旅行袋裝好提出來。
鎖好門,小姑娘打電話說,姑,東西都搬出來了。我聽見電話那頭很大聲地說了一句,行了,上車吧。
隔幾天,老公回來時,我問他那天喜事辦得怎么樣,沒再出什么岔子吧。
他說,沒出岔子,但也談不上愉快,娘家那邊的人處處挑刺兒,說話陰陽怪氣地,買的糖、花生都是地攤貨了,煙酒不上檔次,請的司儀算啥呀,連個歌兒都唱不齊整。咱這邊的人不敢搭腔,一搭就嗆火,有一桌,差點把桌子掀了,好賴算是應付過去了。
這小兩口啊,有這兩個不醒事兒的媽攪和著,不順心的日子在后頭呢。
我指了指堂嫂的被褥說,放在這兒多占地方,她什么時候過來拿走啊。
老公說,先放著吧,這事兒沒完,堂嫂在等機會搬進去呢。
果不其然,兩個月后,堂嫂趁我老公的車過來拿她的東西,又讓老公開車送她去兒子的婚房。
我老公說,嫂子,你聽我一句勸,別跟著瞎攙和了,孩子大了也成家了,你省省心和我哥在家閑了打打麻將,看看電視,多自在,何苦非要和親家母湊在一起打饑荒?
堂嫂把手里的東西往地上一頓,氣呼呼地說,大兄弟,你算哪頭兒的,那老娘兒們整天做飯就只做她閨女愛吃的,只洗她閨女的衣服,我兒的襪子褲頭攢了一盆子,她動都不動,還罵我兒子懶,這兩個月啊,我兒都餓瘦了,受老大委屈了。你當叔的不心疼,我當媽的心疼。
我看這情形,也別勸了,就幫著堂嫂把東西搬上車,送她走了。
老公搖著頭說,唉,都打著要照顧孩子的名號,一個屋檐下等于住了三家人,得,整個是三國殺,等著她們鬧吧。
我問他,親家母和堂嫂,你站她們哪個?
老公說,我誰也不站,都不是省油的燈,也都沒有切實地為兒女打算,就是拗著一股氣,比誰厲害,過日子又不是比誰厲害,誰厲害就能過得好?氣順心平才能把日子過好。
他看了看正在寫作業的小女兒說,等閨女長大了,咱可別往她眼前湊,成家了,就讓她自己過她們自己的小日子,老人總跟著屁股后頭算怎么一檔子事,說啥照顧她,你能照顧她一輩子?總照顧她,她就總長不大。
小鳥長大了,要離巢,獨自飛翔。孩子長大了,終究要離開父母,走自己的路。
父母也終要放手讓孩子獨立應對生活的困難和風雨,學會退出,給孩子自由的成長空間,也應該是我們為人父母要修的功課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