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來,江蘇王女士一直跟丈夫張先生說月薪只有四五千。而真相是,她的實際月收入超過一萬元,卻把省下來的錢連同丈夫給的生活補貼,源源不斷轉給了一位自稱“泫棋道人”的林師傅。
2025年7月,當張先生偶然翻看妻子手機時發現,五年累計轉賬記錄已經高達94萬元!
1,五年“供養”,錢款去向令人瞠目
事情要從2020年說起。因長期失眠困擾,王女士在網上結識了自號“泫棋道人”的林師傅。很快,她被收為“弟子”,一段離奇的“供養”關系就此展開。
在接下來的五年里,王女士自己每天吃飯不超過20元,卻為林師傅一家支付了30萬元購房款、3萬元購車款。她向丈夫隱瞞真實收入,卻承擔起林師傅家的裝修、家電購置甚至日常花銷。
“省吃儉用”已經不足以形容王女士的節儉。張先生后來痛苦地回憶,自己還常常給妻子轉賬補貼家用,全然不知這些錢最終流向了“師傅”的口袋。
直到今年7月,當張先生發現妻子手機里那些觸目驚心的轉賬備注時,直接崩潰,果斷報警。
2,“自愿贈與”背后的法律困局
面對張先生的質問,林師傅卻說這是自愿贈與。在退還10萬元后,便拉黑了張先生的微信。“自愿贈與”這幾個字看似輕巧,卻牽涉到多個法律問題:
首先是財產處分權的爭議。根據《民法典》第1062條規定,王女士婚內工資屬于夫妻共同財產。法學專家陳平凡律師指出:“單方處置重大財產需雙方一致同意,王女士的行為已構成無權處分。”
“自愿贈與”的說法本身也站不住腳。若查實林師傅利用“做法事改命”、“停止供奉會遭反噬”等話術實施精神控制,這種基于封建迷信的轉賬就違背了公序良俗。江蘇某法院曾審理類似案件時當庭指出:“利用他人心理弱點獲取財物,所謂的‘自愿’實為欺詐的遮羞布。”
更嚴重的是刑事風險。94萬元的金額遠超合理宗教供養范圍,已觸達《刑法》第266條“數額特別巨大”的詐騙罪標準,最高可判無期徒刑。聊天記錄里就有關鍵證據——那些“天道反噬”、“師祖安排需女性服侍”的威脅言語,清清楚楚地擊破了擊破“自愿”的謊言。
3,維權路徑:兩條腿走路才能要回血汗錢
目前張先生已報警,警方啟動調查程序。法律專家建議采取“刑事+民事”雙軌維權:
在刑事途徑上,張先生可配合警方查封林師傅名下用贓款購置的房產、車輛。若詐騙罪成立,這些資產將作為贓物被追繳。
民事方面,張先生可同步起訴主張贈與無效。關鍵證據包括標注用途的轉賬記錄、證明精神控制的聊天截圖、以及夫妻財產共有證明,如工資流水、共同借款合同。
這類案件早有判例參照。2025年初浙江宣判的“假和尚慈善詐騙案”,犯罪者同樣以宗教名義斂財購房購車,最終被刑事強制并全額退贓。
4,最后
這場始于失眠終于騙局的悲劇,暴露的不僅是個人輕信。當王女士因失眠求助于“玄學”而非醫學時,公共心理健康服務的缺失已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課題。
而94萬元轉賬記錄背后,五年未被察覺的家庭財務漏洞,更敲響了夫妻財產知情權的警鐘。目前,警方調查仍在進行,這筆近乎天文數字的“供養費”能否追回,不僅關乎一個家庭的救贖,更將成為“自愿贈與”法律邊界的重要判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