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中農業大學陳昌福,武漢科研時代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周鑫軍
正文/5402字
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
陳昌福有話說
新的一周高溫熱浪來襲,局地可達40℃以上。不僅白天最高氣溫高,多地夜間的最低氣溫,也將逼近甚至超過30℃。水產養殖動物也進入病害高發期,爛鰓、腸炎、敗血癥……接踵而來,養殖戶如何做好病害防控關乎一年養殖成敗。
關于如何科學地診治水產養殖動物的疾病的問題,我們以往已經借助“農財寶典·大國漁業”等多個微信平臺,通過發布小文章的形式多次講述了究竟應該如何科學診治患病水產養殖動物的回復。
但是,最近可能是隨著養殖水體溫度快速上升,水產養殖動物各種傳染性疾病又進入到了高發時節的緣故吧,不少水產養殖業者來信息詢問我們:為什么用遍了所有的水產用獸藥,就是沒有辦法控制好水產養殖動物的疾病?究竟用什么藥物可以治療細菌性爛鰓、腸炎、敗血癥......
其實,治療水產養殖動物的疾病與治療人類和其他養殖動物疾病一樣,對于任何種類的疾病,都是沒有一個永遠一成不變的處方的。因為致病性生物對水產用獸藥的敏感性是在持續不斷地變化的。因此,能有效治療水產養殖動物疾病的有效處方也是需要不斷地調整的。能有效治療疾病的處方只有在分離獲得引起疾病的致病性生物,通過鑒定致病性生物的種類即可完成對疾病的確診,隨后對分離獲得的致病性生物繼續完成水產用獸藥的藥物敏感性檢測實驗,根據藥敏實驗結果即可篩選到適宜的水產用獸藥并確定治療疾病的用藥量,根據致病性生物對水產用獸藥的敏感程度精準地使用治療藥物,方可能有效地藥物治療水產養殖動物的疾病。
如果既不知道水產養殖動物所患疾病是由什么病因引起的,也不明白致病性病原生物對水產用獸藥的敏感性,不知道對水產用獸藥的敏感程度,只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印制在水產用獸藥包裝袋上的說明書內容用藥的話,是難以做到科學、精準地使用水產用獸藥,也就是難以獲得有效地藥物治療水產養殖動物疾病的療效的。
對致病生物完成藥敏檢測是科學用藥的前提
摘要:本文內容是面對我國嚴峻的水產養殖動物病害頻發與巨大危害局勢,在生態防控與免疫防水產養殖動物疾病的控措,尚難以在我國全面實施的情況下,做到對水產養殖動物疾病的正確診斷,即從患病水產動物體內分離致病性生物,確診水產養殖動物疾病;針對分離致病生物完成藥物敏感性檢測,篩選適宜的水產用獸藥并確定治療疾病的用藥量,精準確定治療患病水產養殖動物疾病的用藥量后給藥。不僅可以提高水產用獸藥治療患病水產養殖動物疾病的療效,也可以避免水產用獸藥對水產養殖環境和養殖動物產品造成的藥物污染問題。
關鍵詞:水產養殖動物;水產用獸藥;致病性生物;藥敏實驗;科學用藥
隨著我國水產養殖業朝著高密度、集約化養殖方式快速轉變與發展,各種疾病對水產養殖動物的危害也正在加劇。尤其是由各種致病性病毒與細菌引起的所謂傳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頻發與危害,正在給我國水產養殖業的健康、綠色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形成持續性、極大的障礙。
面對我國水產養殖動物各種病害頻繁、暴發性發生與危害范圍逐漸擴大的現實狀況,如何有效地控制水產養殖動物各種疾病的危害,是每一位水產養殖業者都十分期待且渴望解決的問題。國內外對水產養殖動物疾病防控研究結果證明,有效地防控水產養殖動物的各種病害,也只有三條途徑:即生態防控、免疫防控與藥物防控。
首先,生態防控措施的實施,會遭遇與水產養殖業者在單位養殖面積內,追求獲得更高水產動物的養殖產量需求的矛盾,我國多年來的水產養殖實踐結果已經證明,采用生態防控水產養殖動物疾病的各種措施,在我國水產養殖業中應用起來是非常困難的。其次,免疫防控措施實施與推廣,在我國的水產養殖業中也存在一些具體困難。譬如已經獲得我國農業農村部批準使用的商品化魚用疫苗數量極少,且接種水產養殖動物后能獲得的免疫保護效果很差。采用免疫防控水產養殖動物疾病,至少是迄今為止,尚缺乏充足而合格的魚用疫苗的條件。其三,藥物防控水產養殖動物疾病的措施,事實上也是廣大水產養殖業者被迫采用的最多的措施。然而,因為長期以來我國未對水產養殖動物致病性生物進行藥物敏感性調查,水產養殖業者使用水產用獸藥缺乏科學依據。雖然農業農村部已經批準使用的水產用獸藥高達130多種,但是,因為水產用獸藥質量存在“泥沙俱下、假冒偽劣”問題嚴重,不僅導致我國現有的水產用獸藥難以有效地控制水產養殖動物的疾病,而且因為廣大水產養殖業者普遍存在的濫用水產用獸藥的問題,由水產用獸藥造成的對水產養殖環境以及水產養殖動物產品的藥物污染問題,已經給我國的水產養殖環境與水產養殖動物產品質量,造成了嚴峻的安全問題。
本文僅就對患病水產養殖動物安全用藥抗微生物藥物的問題,提出了水產養殖業者在診治水產養殖動物疾病時,需要遵循如下程序:首先,要從患病水產動物體內分離致病性生物,確診水產養殖動物所患疾病;其次,針對分離致病性生物完成藥物敏感性檢測,篩選適宜的水產用獸藥并且確定治療患病水產動物疾病的用藥劑量;其三,根據藥物敏感性的檢測結果與水產養殖動物對所選藥物的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等,精準確定治療患病水產養殖動物疾病的用藥量并給藥治療疾病。
只要廣大的水產養殖業者能真正遵循上述對患病水產養殖動物的診治程序,通過對致病性生物的藥物敏感性檢測實驗,就能實現有效地避免使用假冒偽劣水產用獸藥的目的,同時也就達到凈化我國水產用獸藥市場的目的;通過利用分離致病生物完成藥物敏感性檢測結果,確定治療患病水產動物疾病的用藥劑量后,在治療患病水產養殖動物疾病時做到精準用藥,也就避免了水產養殖業者用藥缺乏科學依據的問題,有效地解決了科學、精準使用水產用獸藥的問題,也就在實踐中解決了因為水產養殖業者盲目、濫用水產用獸藥,導致水產用獸藥對水產養殖環境與水產養殖動物的污染問題。
1.藥物敏感試驗的目的及原理
抗微生物獸藥敏感性試驗是指測定某種細菌對藥物敏感程度的試驗,目的在于檢測和判定某種抗微生物藥物是否具有抗菌作用以及抗菌作用強弱。藥敏試驗具有操作簡便、容易掌握等特點,是基層水產技術人員指導水產用獸藥使用中必不可少的內容。
進行藥物敏感試驗的目的,一是幫助水生動物執業獸醫選擇廉價而高效的藥物,解決水產養殖生產中的盲目使用水產用獸藥、濫用藥物及大劑量用藥控制細菌性傳染病,所造成的巨額經濟損失和水產品中藥物殘留問題;二是結合流行病學調查以了解某水產養殖區域某種致病菌的耐藥性變化情況;三是用于新的抗微生物獸藥特性的研究;四是根據細菌耐藥變化及其特點,開發新型抗微生物獸藥。
很多因素會影響到藥敏試驗的結果。如試驗菌的采集時機、抗微生物獸藥的種類、培養基的成分、細菌種類、試紙片質量以及培養條件等因素。藥物敏感試驗是水生動物執業獸醫應該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亦是使用藥物治療疾病前必不可少的一道環節。水生動物執業獸醫可根據藥敏試驗中某種抗微生物獸藥是否具有抑菌、殺菌或無效的這一簡單原理,制定最佳藥物治療方案。隨著抗微生物藥物生產量和種類的增加以及人為因素,水產養殖環境中許多細菌菌株對一種或多種抗微生物藥物已經產生了抵抗力或耐藥性(drug resistance),單憑觀察水產養殖動物疾病癥狀要做到正確選擇治療水產用獸藥是十分困難的。
2.水生動物執業獸醫用藥失誤的主要原因
即使合格的水生動物執業獸醫也難以憑經驗做到科學地使用各種水產用獸藥,在沒有實驗依據的情形下,對水產用獸藥使用也可能發生各種失誤。常見的失誤及其原因如下:
2.1選擇藥物不當
將新上市、價格高的抗微生物藥物作為水產用獸藥使用。也許是受廣告宣傳的誤導,對某些剛上市新藥物的不良反應認識不足,忽略某些價廉而有實效藥劑的正常使用。
2.2劑量掌控不準
抗微生物藥物的劑量愈用愈大或因受過假藥劣藥之害或受某些傳言誤導,將幾種抗微生物獸藥合用時不減量,劑量與療程不足,藥物計量錯誤。
2.3合并用藥時配伍不正確
將幾種抗微生物獸藥合用時,由于配伍不正確造成拮抗或使抗微生物藥物減效,合用毒性增強的抗菌劑。
2.4藥物對動物產生特殊毒性反應
譬如巨脂鯉
Colossoma macropomum對敵百蟲敏感 ; 菊酯類藥物對養殖 凡納對蝦
Litopenaeus vannamei毒性比較大;多次使用硫酸銅導致養殖魚類鰓絲出現棍棒化 , 故應當充分注意。
2.5藥物調劑與用法不當
對水產養殖動物使用抗微生物類藥物,大多是將藥物拌和在飼料中投喂,如恩諾沙星等都是有一定毒副作用的藥劑;地克珠利等用量極微。另外,上述藥物制成飲水劑時,常因調劑不當或未加入助溶劑或混懸劑而易發生沉淀,造成動物飲用藥量不均勻以致發生中毒。其后果表現為藥效減小、出現不良反應、中毒或死亡,或引發藥源性疾病,并使治療費用增加。
3.致病菌對抗微生物獸藥耐藥性的現狀與對策
我國是世界上濫用抗微生物藥物較為嚴重的國家。細菌耐藥性就是指某種細菌對原敏感的藥物產生了抵抗性,即由敏感轉為不敏感或耐受。隨著抗微生物藥物在水產養殖中的廣泛應用,細菌耐藥問題日趨嚴重,對人類健康也可能造成極大威脅。致病菌對抗微生物獸藥的耐藥已經成為全世界一個日益嚴峻的問題,從而導致水產養殖動物感染性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不斷上升。致病菌產生耐藥性越來越普遍,耐藥程度越來越嚴重,治療耐藥菌感染越來越困難,可供選擇的抗菌素越來越少,因耐藥菌給水產養殖生產帶來的經濟負擔越來越沉重。
3.1致病細菌耐藥性的產生及耐藥機制
過去認為只有少數細菌易形成耐藥性。但是,近年來由于抗微生物藥物的普遍應用,耐藥菌株及抵抗的藥物種類日益增多,耐藥率明顯升高,有些細菌已經產生了多重耐藥性,幾乎各種細菌及其它微生物,例如支原體、真菌等均可形成耐藥性。水產養殖動物致病菌的耐藥率也有上升的趨勢。
細菌的耐藥機制非常復雜,不同的細菌其耐藥機制不同,歸納起來主要有:(1)細菌產生滅活酶或鈍化酶,破壞抗微生物藥物的結構使其失去活性;(2)細菌體內靶位結構的改變,使藥物不能與細菌蛋白結合所致;(3)藥物攝取減少主要是由于膜的通透性降低所引起,細菌對藥物的攝取量與藥物的親水性或疏水性也有關;(4)在一些細菌中存在主動外排系統,可排出已進入細菌內的藥物,使抗微生物藥物在細菌體內的積累減少,從而使細菌獲得耐藥性;(5)細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可減少抗微生物獸藥滲透、吸附抗微生物獸藥鈍化酶,促進抗微生物獸藥水解、細菌生物被膜下細菌代謝低下,對抗微生物獸藥不敏感、生物被膜的存在阻止了肌體對細菌的免疫力,產生免疫逃逸現象,減弱肌體免疫力與抗微生物獸藥的協同殺菌作用;(6)胞膜主動轉運減少,建立新代謝途徑,增加拮抗藥物等;(7)多重耐藥性是指某種細菌對多種作用機制不同的抗微生物獸藥產生的耐藥性。
3.2遏制細菌產生耐藥性的對策
影響抗微生物獸藥合理應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知識局限、水生動物執業獸醫與養殖戶相互影響、經濟利益驅動、環境衛生和消毒系統及其規章制度不完善等。
遏制致病菌對抗微生物藥物的耐藥性是全社會、全人類的共同任務,涉及面非常廣泛。必須采取綜合措施來改善抗微生物獸藥在水產養殖過程中的應用,以減少水產養殖場耐藥菌的發生及其傳播。當確實需要抗微生物藥物治療時,抗微生物獸藥應該只針對敏感菌并且只在必要時使用。適宜的給藥劑量和間隔是治療成功的關鍵,也是防止耐藥菌產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立各水產養殖場感染控制程序,有效地控制水產養殖場內細菌對抗藥物的耐藥;制訂并定期更新有關抗微生物獸藥治療和預防的指南及水產養殖場抗微生物獸藥的處方集,并強制實施;成立權威性的水產用獸醫藥治療委員會,監督各地抗微生物獸藥的使用;明確水生動物執業獸醫的處方權限,規范使用抗菌素的原則;動態監測抗微生物獸藥的使用,包括用量與給藥途徑;及早明確診斷,根據藥動學/藥效學特征制訂用藥方案;及早送檢標本,建立相匹配的微生物學技術手段,如細菌鑒定、藥敏試驗,并及時報告相關結果;采用抗微生物獸藥“輪作”制;動態監測常見病原菌的耐藥方式和感染特征,及其臨床和流行病學狀況,并及時反饋給當地的獸醫藥工作者和養殖場;實施以教育培訓為基礎的水生動物執業獸醫管理體制;堅決制止在經濟利益驅動下濫用抗微生物獸藥,制定嚴厲的獎懲制度并嚴格執行;大力開展抗微生物獸藥的替代品的研究開發,尤其是天然藥物(中草藥)的研究。
3.3科學合理使用抗微生物獸藥
水生動物執業獸醫可以采取各種有助于減少和預防抗微生物獸藥耐藥性發展的措施,包括:貫徹執行獸用抗微生物獸藥臨床應用指南,制訂抗微生物獸藥處方集并定期更新一次;合理使用抗微生物獸藥以減少選擇壓力,限制包括處方集內的抗微生物獸藥的使用,制訂抗微生物獸藥給藥方案時注意藥動學和藥效學性質,倡導抗微生物獸藥敏感性監管,比較、分析臨床應用效果數據,貫徹執行感染控制規范,鼓勵和提倡接種疫苗及抗微生物獸藥輪回使用。獸醫工作者向養殖場宣傳合理使用抗微生物獸藥,并教給他們正確用藥的細節。避開耐藥機制選藥,合理使用抗微生物獸藥,在一個地域內實行策略性換藥或循環使用的策略,熟悉抗微生物獸藥的藥動學、藥效學特點,制訂適合的給藥方案,包括給藥途徑、劑量、間隔和療程等,重視病原學診斷和藥敏試驗。
投稿聯系鄭記者
轉載聲明
本文版權屬于南方農村報 、農財寶典 大國漁業,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作者:華中農業大學陳昌福;武漢科研時代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周鑫軍。
水產人為“大國漁業”加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