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鐵路、港口……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企業的大力投資,為南美洲帶去了發展機遇。德國《商報》對此發表評論文章,現編譯如下:
從巴西圣保羅駕車出發,駛向秘魯或智利的沿海城市,在最理想的情況下也需 4 、 50 個小時。安第斯山脈與亞馬孫河流域,將南美大陸一分為二,構成了難以逾越的商貿鴻溝。然而在中國的幫助下,這里正悄然發生著變化。
位于秘魯首都利馬以北的昌凱港于近期投入使用,打開了南美洲基礎設施的投資大門。這些投資,也在重塑地區貿易格局。昌凱港的中國投資方與運營商們,希望通過陸運、鐵運,航運,穿越安第斯山脈與熱帶雨林,將南美所有國家連系在一起。在美國于該地區嚴重失去人心的背景下,中國正全力以赴投資當地基建項目。
▲圖源:新華社
智利德國商會 會長科爾內莉婭·松訥貝格(Cornelia Sonnenberg)指出,“一帶一路”倡議促使南美洲國家形成了自驅力,所有國家都愿齊頭并進,以免錯失發展良機。在中國的參與下,連接太平洋、大西洋的交通路線項目正在變為現實,而德企作為技術和設備供應商,也在扮演重要角色。
哥倫比亞德國工商會會長米沙·格羅(Mischa Groh)表示,中國投資的基建項目,使當地港口航運、鐵路連接和物流中心得到大幅改善,也為德國企業在哥倫比亞創造了新的機會。“特別是在機械制造、工業解決方案、可持續技術等領域,德國公司正受益于更快速的供應鏈和更完善的區域連接。”
▲圖源:Reuters
德國工業聯合會南美經濟委員會負責人強調,對交通路線、能源供應、數字化建設的投資,是實現區域經濟更好融合的核心前提。
尚未參與“一帶一路”項目的巴西總統盧拉,也在北京表達了希望借助昌凱港發展巴西農業經濟區的愿望。巴西政府正加緊推進一系列大型公路、鐵路和航道項目,通過“南美一體化路線”倡議,該國西部的農業區將接入太平洋。
▲圖源:Getty Images
近年來,南美與中國的貿易流動顯著增加,雙方都希望加快和簡化農產品運輸。未來,中國將成為南美基礎設施建設最重要的投資方。對南美洲而言,融合意味著生產力的推動。正如巴西規劃部長西蒙妮·特貝特(Simone Tebet)所說:“沒有區域融合,南美將無法實現經濟飛躍。”
(歐洲時報德國版李帥編譯報道,轉載請注明公眾號GermanReport)
【德易知(GermanReport)】(原名“道德經”)秉持“以報道德國經典,成報道德國經典”這一宗旨,立足德國,輻射全歐,服務華人,是德國有關新聞資訊的主要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