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化加劇是全球許多國家正在面對的系統難題,養老金發不夠,正是潛藏的危機之一。日前,德國聯邦勞工部答復左翼黨詢問時披露,即便繳滿45年養老金保險,德國仍有超過四分之一退休者每月的養老金低于1300歐元!
數據還顯示,德國養老金的東西部差距、男女差距都還很明顯。在均繳滿45年保險的前提下,在原西德地區,平均養老金為1729歐元,原東德地區則為1527歐元。這其中,又以漢堡的養老金最高,為1787歐元,而圖林根州最低,為1491歐元。
至于性別差異,全國范圍內,投保至少45年的男性平均養老金為1778歐元,女性為1449歐元,差距甚至大于東西德的“隱形歷史鴻溝”……
▲圖源: Frank Hoermann/SVEN SIMON / DPA
得到答案后,提出這一問詢的左翼黨聯邦議會黨團主席巴爾奇(Dietmar Bartsch)當即對媒體表示,“如果在工作45年后,有四分之一的退休者只能勉強拿個不到1300歐元的養老金,這對政治來說就是一種恥辱,對一項明顯存在缺陷的養老金政策來說也是一種恥辱!”
而勞工部自然也不能坐等挨罵。作為辯解,該部門指出,養老金和“退休后總收入”還是有差異的,不能直接代表老年生活水平。雖然不是沒有道理,但該說不說,勞工部舉出的例子也是非常符合刻板印象——該部門表示,比如結婚多年、沒有全職工作的女性,雖然養老金很少,但跟伴侶的共同家庭收入起碼足夠嘛。
就,但愿吧。
▲圖源: Milan Markovic / Getty Images
無論如何,這一解釋顯然都難以打消公眾的不安,因為在通脹壓力和住房成本日益高企的背景下,尤其在大城市,1300歐元已很難保障一個人的基本體面生活。老年人退休后去超市、餐廳繼續打零工補貼收入,在德國已經不是新聞。
巴爾奇因而呼吁,德國養老政策必須出現“根本性轉變”。他指出,盡管其他一些歐洲國家的養老金替代率已超過80%,但德國卻有數百萬名退休者還是只能靠“迷你養老金”維持生活,因此聯邦政府所謂的“養老金水平穩定”承諾,其實并非什么好消息,在現實背景下,甚至反而是一種“維持原狀、不做改變”的威脅!
▲圖源: Tom Werner / Getty Images
來自社民黨的聯邦勞工部部長巴斯(B?rbel Bas)此前曾在6月底公布了任內首部養老金立法草案,計劃將養老金替代率穩定在48%。目前,雇主方面批評這一政策將帶來巨額財政負擔,而工會的呼聲剛好相反,表示養老金替代率的增幅應該更大。巴爾奇則強調稱,養老金體系應“更加公平”,應該將所有勞動人口都納入繳費體系,而不僅僅是雇員。
不管政客們如何唇槍舌戰,這都是一個嚴峻的現實問題。當45年的勞動不能換來有尊嚴的退休生活,整個社會恐怕也需要重新思考“工作”“保障”與“公平”的真正意義……
(歐洲時報德國版莊生綜合報道,轉載請注明公眾號GermanReport)
【德易知(GermanReport)】(原名“道德經”)秉持“以報道德國經典,成報道德國經典”這一宗旨,立足德國,輻射全歐,服務華人,是德國有關新聞資訊的主要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