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就是農歷六月二十,莊稼人嘴里的“食新日”到了!
田埂上麥芒扎手,稻穗壓彎稈兒,新糧剛下倉,老輩人就開始念叨。“六月二十熱得慌,新麥入倉心不慌”,北方農諺說得實在。
“六月廿,雨漣漣,秋收谷米堆成山”,南方人盼著落點雨潤地。這日子可不單是吃新糧,藏著過夏的老智慧——“吃二樣,忌一事”。
頭樣要吃的,是金玉滿堂黃米糕。新打黃米泡透蒸熟,南瓜泥拌糯米粉,層層疊成“金鑲玉”。
咬一口,涼絲絲的米香混著南瓜甜,暑氣“唰”地消了大半。老輩人說“黃米養中氣”,大夏天出透汗,吃它補得踏實。第二樣要喝的,是伏陽暖心羊湯。
有人犯嘀咕:大熱天喝熱湯?
可老理兒講“伏羊一碗湯,不用開藥方”。
羊骨慢燉到湯白,下點羊臉肉、羊肚,粉絲吸飽湯頭。趁熱灌一口,從喉嚨暖到腳底,汗珠子“噼啪”掉,寒濕跟著排出去。最要緊的“忌一事”,是躲著毒日頭曬。
“六月二十曬破皮,當心熱毒把人欺”,老話不是嚇唬人。午間11點到1點,日頭毒得能曬裂地,曬久了頭暈惡心,甚至熱射病。
現在流行“曬背養生”?
老輩人直擺手:“時辰要巧,別跟日頭硬扛!
”早上太陽剛冒頭,或者傍晚快落山,曬個十分鐘就撤。
寬檐帽、防曬衣備齊,水杯不離手,溫水淡鹽水最養人。有人問:這“食新”習俗,就圖個熱鬧?
哪能啊!新米敬過天地祖先,吃的是對土地的敬畏;喝羊湯排寒濕,是順應天時的巧勁兒。
參考內容里說,新米維生素、膳食纖維全乎,夏天吃它好消化。
伏天熱不熱,六月二十的天兒也能瞧個大概。
農諺講“甲日晴,十日晴;甲日雨,十日雨”,今年六月二十要是大晴天,三伏天怕要熱得邪乎。
副熱帶高壓要是穩著,高溫天兒一茬接一茬;要是陰雨天多,三伏倒能涼快些。有人說現在有天氣預報,老說法過時了?可您看,黃米糕的甜、羊湯的熱,不就圖個心里踏實?
老習俗不是老古董,是刻在節氣里的生存智慧。去年鄰村張大爺,六月二十曬了半晌玉米,結果頭暈進了村衛生室。
今年他學精了,晌午窩在涼棚里剝豆子,說“老理兒還是得聽”。您家六月二十有啥講究?
是蒸新米還是喝羊湯?評論區嘮嘮!
提醒一句:體質不同,喝羊湯、吃黃米糕也得看自個兒情況,別硬來。
愿這老習俗護著咱,過個舒坦夏天,等金秋天里收滿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