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甘孜與吉林在非遺市集里“雙向奔赴”!
當吉林的夏日邂逅非遺匠心,2025吉林省消夏避暑休閑季暨長春消夏藝術季在青怡坊云CAMP城市營地舉辦。其間,由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攜手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共同打造的“清爽吉林?22℃的夏天2025年吉林省非遺市集”,于7月11日至12日開啟一場跨越兩千多公里的文化對話。這場非遺盛會深度融合吉林省與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兩地非遺資源,打造集展示、體驗、研學于一體的非遺生態場景,讓傳統技藝在現代露營氛圍中煥發新生。
本次活動巧妙地將“G331邊境風景大道”與“G318川藏線”文旅資源進行深度聯動,這不僅是兩條國家級景觀大道的文化對話,更是兩地非遺瑰寶的首次交流互鑒。雙方共同探索跨區域非遺協同保護、聯合展示、資源共享的新路徑,有效打破地域文化壁壘,進一步促進兩地文化認同與經濟協同發展。
市集內新增兩大跨地域文化聯動環節,讓吉林與四川甘孜的非遺瑰寶碰撞出新的火花。甘孜展區亮點紛呈,除了展示當地獨特的非遺技藝,更有吉川兩地書法文化交流的重頭戲——來自吉林和甘孜的兩位書法老師同臺揮毫,一方寫下“吉祥森林”,盡顯吉林大地的生機與靈秀;另一方書就“圣潔甘孜”,飽含川西高原的純凈與神圣,在墨香交融間書寫兩地文化交融新篇。
同時,甘孜展區特設的“吉林非遺×甘孜非遺 交流會”,為兩地傳承人搭建起深度對話的平臺,雙方在思想碰撞中探索非遺跨地域傳承的新路徑。在交流會現場,兩地非遺協會簽署框架合作協議,搭建兩地非遺保護交流合作平臺,提出將非遺與自駕游線路深度融合,充分發揮G331與G318的資源聯動效應,打造“車窗外是風景,行程里有非遺”的特色旅游線路,讓游客在自駕途中既能飽覽山水之美,又能沉浸式體驗兩地非遺魅力。
在吉林展區,“吉林非遺×甘孜非遺 快閃表演”持續點燃現場氛圍,活動融合吉林朝鮮族《阿里郎》《長鼓舞》與四川甘孜藏族《康定情歌》等民族經典,勾勒出一幅“非遺一家親”的和諧畫卷。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非遺市集活動剛開始的“專家帶你賞非遺”環節,特邀孫桂林、朱立春兩位專家同臺,攜手帶領大家領略非遺魅力。兩位專家邊走邊講,在他們的引領下,游客不僅能了解每項非遺背后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更能理解那些“守藝”故事里的堅持與創新。更有稻城亞丁文旅推介官、著名藏族歌手索郎達吉,與長春文旅推薦官雪餅猴,一同與我們游非遺,共同推介吉甘兩地特色文旅資源。
為打造“可觸摸、可共創、可傳承”的非遺現場體驗場景,現場匯集了50項吉林省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精心規劃“舌尖非遺”“指尖非遺”“仁心非遺”三大主題板塊,通過“沉浸式快閃表演+試吃+研學+體驗”的互動模式,讓參與者切身解碼非遺技藝內核。
“舌尖非遺”美食區人頭攢動,煙火氣十足。非遺傳承人現場制作,讓游客在品嘗試吃中沉浸式體驗“舌尖上的吉林”。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李連貴熏肉大餅制作技藝,先后榮獲 “中華老字號”“中華名小吃”稱號。其中,熏肉以十余種中藥和調料長時間熬制而成,色澤棕紅,肉質松軟;焦黃的大餅外酥里軟,傳承人在現場將熏肉與大餅搭配,肉香與面香相互交織,令人回味無窮。
作為百年老字號的吉林省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鼎豐真糕點制作技藝,秉持“真品、真味、真誠”理念,經十多道工序,融合南氏、京氏與滿族風味,造就獨特的東北糕點,深受老人與孩子的喜愛,更是長春人記憶中的味道符號。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人參炮制技藝,傳承古法,經浸潤、蒸制等多道工序凝練藥效,是中藥炮制智慧的珍貴體現。傳承人現場講解蒸參過程,新鮮人參在蒸汽中逐漸變色、散發藥香,仿佛讓人見證一場“時光凝練藥效”的奇妙轉化,這正是中醫藥“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的生動詮釋。
吉林省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明太魚烹飪技藝、吉林省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福義德道口燒雞制作技藝、吉林省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長白山野生山葡萄酒釀造技藝、四平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溢香閣餃子制作技藝、長春市公主嶺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龐氏滿族油茶制作技藝、等各類風味美食,展現了吉林省各地區的飲食習俗,也讓到場游客在獨特風味中感受非遺美食的傳承故事。
“指尖非遺”區成為互動體驗的熱門區域,28個項目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巧妙運用微刻、面塑、剪紙、布藝、編織等技藝進行現場展示,游客也在傳承人指導下,感受指尖的智慧。
引得眾多游客稱贊的吉林省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彭氏微刻,以長白山松花石為材,以刀為筆、以石為紙,將書法、詩詞、篆刻、雕刻等技藝融合,在小小的松花石上創造出萬千世界,讓人感受到“以小見大”的東方智慧。
吉林省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查干湖魚皮制作技藝始于遼金,傳承千年。經七大環節、四大技法,融漁獵等多元文化并加以創新,是查干湖特色文化的標志。傳承人手持處理好的魚皮,用骨針細線縫制,制成魚皮畫、魚皮袋等物件,游客在撫摸中感受魚皮制品的獨特質感——既保留著原始的粗獷,又透著獨特的藝術美感。
吉林省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關東泥人張展位上陳列著琳瑯滿目的泥塑作品,這些作品將關東民俗元素和東北特色元素融入傳統高密泥塑技藝,創造出極具東北地域特色的泥塑形象,每一尊都栩栩如生、鮮明生動。
來自通化市的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輝發滿族剪紙,傳承人現場示范,一把剪刀如同靈動的畫筆,塑造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白城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李氏面塑能將面團變成精美擺件,來自吉林市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滿族旗袍制作技藝展現了傳統技藝的優雅,來自四平市的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葫蘆雕刻巧奪天工。一系列展位同樣吸引著觀眾的目光,大家紛紛想要親自動手創作屬于自己的非遺禮物。
“仁心非遺”養生區聚焦傳統醫藥智慧,6個項目的傳統醫藥類代表性傳承人為觀眾進行現場義診、針灸推拿、特色療法,并帶來免費贈飲“平氏消暑烏梅湯”與“單氏九仙養生茶”,將中醫智慧融入現代日常生活。
吉林省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單氏中醫診療方法,傳承五代,以獨特診療理念與技法,療效顯著,顯示傳統中醫智慧與價值。它以三焦辨證為特色,擅長治療肝病等病癥,還融入了獨特的針灸和禪推療法,療效顯著。
除了三大主題板塊,作為本次市集的重要組成部分,特色活動區域以“互動賦能、傳承創新”為核心,構建起非遺展示與體驗、交流與轉化、休憩與沉浸的立體化空間,讓“見人、見物、見生活”的非遺傳承理念融入日常體驗,為非遺的未來注入兼具文化溫度與市場活力的持久動能。
游客不僅可以在研學區近距離接觸非遺技藝,也可以在休息區享受長春的夏日,感受人間煙火氣及非遺的魅力氛圍。非遺市集內融合非遺技藝主題紋樣的集章打卡活動也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參與,為現場增添了歡樂的氛圍。
在市集最后,索朗達吉表演了民族歌曲和《長春》。他高亢嘹亮的嗓音和原生態的演唱風格,帶領觀眾領略雪域高原的獨特魅力。現場眾多傳承人和觀眾載歌載舞,為今天的非遺市集畫上完美的句號。
“清爽吉林·22℃的夏天 2025年吉林省非遺市集”活動,不僅為公眾奉上一場精彩紛呈的非遺盛宴,更旨在探索跨區域文化合作新機制,激發非遺在現代生活中的創造活力與時代價值。
中國吉林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