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天,黃淮海平原、長江中下游得繃緊弦。中央氣象臺說,后天開始,高溫高濕要在地里“扎根”。玉米正揚花,大豆結莢,水稻拔節,全趕上這茬子壞天氣。
大日頭底下曬一天,地里像扣了蒸籠,葉子曬得打卷。夜里又悶雨,潮氣憋在土里,根須容易“喘不上氣”。
先說華北平原的玉米地,最怕“蒸烤夾攻”。花粉遇上35℃高溫,兩小時就失活,棒子會“禿尖”。
趕緊在早上10點前,給地頭地頭噴點清水,降降溫。長江流域的大豆田,結莢期碰高溫,豆子會“縮水”。有條件的拉遮陽網,沒網的傍晚潑點井水,別澆太勤。
南方丘陵的茶園,嫩芽正冒頭,大日頭能曬焦葉尖。老茶農都知道,提前割些雜草鋪根下,比打遮陽傘管用。湖區的水稻田要當心“悶澇”,排水溝得扒拉深兩指。
水退不及時,根須泡爛,稻穗后期會“癟粒”。東北平原后天也有小范圍悶熱,大豆要防蚜蟲爆發。
天熱蟲口密,盯著葉子背面,發現黃點趕緊噴藥。有人說,老輩看云識天氣,現在還準不準?
雷陣雨前的鉛灰色云,還是得防,但手機預警更及時。比如“強對流”要來前,手機會蹦通知,別嫌響得煩。山區的梯田,最怕暴雨帶泥沙,沖垮田埂。
提前在田邊碼上秸稈捆,能擋擋泥水,護住苗根。有老鄉圖省事,覺得莊稼“扛一扛就過去”,這可不行。去年河南那場高溫,沒澆水的玉米地,畝產少了兩三百斤。
我個人覺得,咱地里的活計,最怕“等一等”。
明天晌午就得動起來,先查自家地頭的排水溝通不通。大棚種植戶注意,悶雨天要掀底邊通風,防病害滋生。
竹竿支架再加固兩道,別等大風來了,棚膜刮得滿天飛。不同地塊不一樣,平原怕旱、湖區怕澇、山區怕沖。得盯著自家作物的“臉色”,葉子發蔫就是喊救命。
噴葉面肥選傍晚,別在大日頭下噴,燒葉子劃不來。
井水要晾一晾再澆,太涼會激著根,跟人喝冰水下肚一個理。老輩用草木灰防蟲害,現在可以摻點硫磺粉,效果更長久。村里的農技員這兩天會下地,碰著了趕緊問兩句。
天氣預報不是看個熱鬧,得變成手里的鋤頭、筐里的農資。后天頭茬高溫來前,把遮陽網拉好,排水溝清好,葉面肥配好。莊稼不會說話,但咱得替它們把風雨關守好。
這場“烤曬+悶雨”考驗的,是咱見招拆招的真把式。記住了:地里多流兩滴汗,秋后糧倉多囤兩袋糧。
現在就起身,去地頭轉一圈,該動手的別拖到明后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