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馬來西亞吉隆坡會議中心,中美外長舉行會晤。魯比奧先到,王毅隨后抵達,本次中美外長在第三國會晤,雙方會談時間持續1個小時。魯比奧一改往日之嘴臉。稱此次對話“積極、務實、建設性”。
魯比奧表示,“這次會議富有成效。它并非談判,而是一次積極的會面。對美國和中國而言,開展富有成效的會晤以及定期的接觸溝通至關重要。所以我們對這次會面感到滿意,認為它具有建設性,希望能在此基礎上繼續為兩國關系穩定助力,我們認為這對世界有益。”
魯比奧為何說具有“建設性”?因為他希望在這個基礎上推動兩國關系的“穩定”。如何推動?中美元首面對面會晤。于是,魯比奧特意強調,中美元首于年內會晤的可能性很大。他說特朗普已受邀訪華,他本人希望成行,他們正在協調合適日期,還相信訪問一定能實現,因為雙方領導人都有此意愿。
替特朗普“打前站”,促成元首級會晤,就是魯比奧此番會晤態度轉變的原因,畢竟拿不到“機票”,特朗普就要急眼,盛怒之下,魯比奧這個國務卿還能干多久,誰也說不好。至于后半句中的雙方都有意愿,正在協調日期,則直接道出了魯比奧為何出現在東盟外長會議上,為的就是與王毅部長再次“偶遇”,重演倫敦會晤那一幕。
關于九三閱兵,我們邀請了很多國家,也希望特朗普能來,畢竟反法西斯也有美國的一份功勞在,但特朗普會來嗎?來了如何對日本交代,鑒于關稅戰已經令日本非常不滿,如果要是九三成行,那對美國在西太霸權的影響是巨大的,甚至影響整個美國的“盟友體系”。
因此,當看到中方把“球”踢過來的那一刻,美方很高興,但看到球后面的“地圖”,美方又很難受,特朗普希望訪華的日期能在九三之前,且越快越好。上一次在日期上和中國較勁的還是共和黨的另一位總統,那位總統被稱為中美關系“破冰”的使者。如果特朗普能來,美西方媒體就會把特朗普包裝成新時代的尼克松。
對中國而言,美方達不到“門檻”,不是日期難以商榷,甚至能不能來都是問題。但擺在特朗普面前的問題是,不來稀土怎么辦,不來公開印錢怎么有保障,不來中國憑啥要為買美國國債起“示范作用”?難道就憑魯比奧大老遠地跑到中國家門口說幾句好話,表達一下什么叫“禮下于人,必有所求”?何況美國的作風永遠是當面一套背后一套。
這次東盟外長會期間,在傳統安全層面,美國一方面為拉攏日韓,大搞聯合軍演,演習號稱規模空前,涵蓋海上攔截、反潛作戰,甚至模擬臺海沖突,把矛頭赤裸裸地對準中國。另一方面慫恿菲律賓繼續在南海上躥下跳。
7月12日,美太平洋艦隊司令科勒爾在馬尼拉公開為菲律賓撐腰,宣稱菲律賓要“頂住中國在南海的脅迫”,拒絕在所謂的“主權問題”上退讓。科勒爾表示,“你不需要是一個超級大國,也能有效捍衛自己的主權權利。菲律賓與有能力的防務伙伴擴展合作也加強了威懾。”
除了慫恿菲律賓當“炮灰”,同一天,據外媒報道稱,美國國防部正在敦促日本、澳大利亞表態,如果中美因為臺灣問題發生戰爭,兩國將扮演什么角色。知情人士稱,美國國防部政策副部長科爾比在近期與兩國國防官員的會談中,正在持續推動這一議題。
很顯然,除了耍“兩面派”的嘴臉,美方還要通過軍方來展示“胡蘿卜加大棒”,為的就是展現出美國對中國“強硬”,來告訴各國,是“中國對美國讓步”,而非美國對中國讓步。而在非傳統安全層面,美國動作更陰險。
韓國貿易官員7月11日透露,韓國首爾產業通商資源部的一位高級官員周五表示,在韓-美兩國討論合作制造船舶之際,美國要求韓國在貿易談判中與美國共同遏制中國。美國要求韓國在“其他領域”共同采取措施遏制中國,作為美韓開展雙邊船舶制造合作的“先決條件”。
美國拿造船業合作,就是為了挑撥中韓關系,其所說的造船問題上合作,實際上就是美國給韓國訂單,以彌補韓國造船業訂單的流失,而且只要韓國愿意加入美國的“反華關稅同盟”,就會給韓國降低關稅,注意是降低而不是免除,普升10%已經是特朗普“求上得中”的結果。
早在7月3日,李在明在記者會上就表示,和美國的關稅談判“非常困難”,雙方都不是十分確定“想要什么”。李在明同時表示,將盡最大努力在7月8日前與美國達成協議,并盡最大努力爭取到以韓國國家利益為中心、務實共贏的結果。
不是雙方不清楚要什么,而是對于對方想要什么心照不宣。那時的李在明清楚特朗普想要韓國延續尹錫悅政策繼續“反華”,但韓國經濟已經折騰不起了,而李在明上臺也是為了避免韓國重走尹錫悅的老路。韓國公開此事,就是向中國傳遞信號,美國一直在施壓我們,逼韓國就范。
四天后,特朗普向日本、韓國、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突尼斯、波黑、南非、印尼、孟加拉國、塞爾維亞、柬埔寨、泰國、老撾、緬甸14國發函,宣稱8月1日起加征25%至40%關稅。其中日本、韓國均為25%。特朗普威脅日韓兩國,若敢反抗,繼續累加。特朗普這是一方面想通過“最后通牒”逼迫日韓盡快答應。另一方面無非就是做給中國看。
特朗普要告訴中國自己馬上就要跟中國周邊國家達成談判對中國加稅。屆時,中國能反擊一兩個國家,能反擊十個八個嗎?特朗普這招是典型的拿中國沒辦法,就從中國周邊找突破口,然后再拿“既成事實”當籌碼施壓中國,以圖跟中國達成談判。
特朗普想得很好,但中國只要把話說開了,向各國傳遞出中國不吃美國這一套的信號,特朗普的目標就不會達到。
7月11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問:據來自韓國貿易部高級官員稱,美國在與韓國的貿易談判中要求采取限制措施來約束中國,請問中方有何評論?毛寧表示,中方一貫支持各方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經貿關系和經貿問題,但是任何協議和談判都不應當損害第三方的利益。
中方的話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強調一次,這是給各國提個醒,不要忘了與他國合作不能犧牲中國利益,否則必定反擊。中國打好“預防針”之后,還有誰敢輕舉妄動?各國很清楚,他們之所以能一而再再而三逼特朗普改時間,是因為中國這堵“墻”橫亙在美國面前。
近日,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接受彭博社采訪時直言“特朗普與世界為敵”,當被問到如何面對特朗普的關稅戰時,他淡定地表示,“世界其他地區并未實行高關稅,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減少對美貿易來緩解沖擊,比如加強與中國的貿易往來。”
你說,特朗普能怎么辦?還是要一個一個地去啃。歐盟、日本、韓國、東盟、巴西,金磚組織成員國,甚至還有俄羅斯。如此看來,特朗普折騰了幾個月,與各方的談判好像還在原地踏步。而即便談成的也是左右為難,比如越南,被騙得體無完膚,還只能大呼“過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