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同環衛工高溫下翻8噸垃圾找兒童手表這事,看得人心里不是滋味。
四十多度的天,兩位師傅悶在垃圾堆里扒拉四個多小時,就為了一塊價值千把塊的手表。
失主盧女士事后那句“來大同真幸運”,配上她得意洋洋的勁兒,實在讓人堵得慌。
說實話,城市服務有溫度是好事,但溫度不能光靠底層工人流血汗來湊。
手表定位在垃圾站,走正規流程報警求助沒問題,可最后讓環衛工徒手翻八噸壓縮垃圾,這操作真合適?
監控追蹤、金屬探測這些基本手段都不提,直接上人工“硬核”搜索,成本算過嗎?
兩個師傅四小時的高溫補貼加安全防護,折算下來早就超了手表價格。
更別說垃圾堆里的細菌、碎玻璃,中暑風險誰來兜底?
嘴上說著“百姓需求無小事”,可工人手套都沒配,這“小事”代價全壓勞動者身上了。
這事最扎心的是權責完全錯位。
自己保管不當弄丟東西,理直氣壯讓公共系統兜底;管理部門拿“暖心案例”貼金,卻對工人的高危作業輕描淡寫。
環衛工月薪兩千出頭,拒收紅包是老實本分,但該有的高溫補貼、防護裝備、額外工時補償,官方回應里半句沒提。
感動不能當飯吃,勞動者要的是實打實的保障,不是鏡頭前的道德綁架。
城市管理真該醒醒了。
杭州用“城市大腦”智能追蹤垃圾流向,北京試點失物招領平臺分類處理——技術手段早就能解決的事兒,何必非讓人鉆垃圾堆?
真要找也行,建立分級制度:貴重醫療設備免費搜,普通失物收成本費,既防止資源濫用,也讓當事人長點記性。
光喊“有求必應”的口號,結果就是老實人吃虧,投機者得利,公共善意被消耗得精光。
說到底,尊重勞動比歌頌奉獻重要一百倍。
下次再遇這種事,先問三句:工人防護到位沒?
超時補貼給了沒?
技術手段用盡沒?
城市溫度的刻度,該刻在制度保障上,而不是環衛工被汗水腌透的衣領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