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的大同,太陽把地面曬得滾燙。盧女士帶孩子來旅游,下車時竟把兒童手表隨手丟進了高鐵的紙質垃圾袋。
發現后,她打了當地 12345 熱線。按常理,這事到此也就差不多了,你廣東人也不缺幾十幾百塊錢吧,一塊兒童手表而已,值不了幾個錢。
可這次不知怎么的,不知是上面領導發了話,還是城管局需要宣傳材料,當地不僅很重視,還花了不少人力,最后真幫她找回了手表。
定位顯示手表在垃圾中轉站,那里堆著 8 噸垃圾。要找到手表,就得把這些垃圾翻個底朝天。于是,兩名環衛工人被派了過去。高溫天里,他們徒手翻了四個小時,才從臭氣熏天的垃圾堆里把手表刨出來。
就因為她的粗心,底層勞動者得在惡臭里遭罪。當地媒體還把這事當成 “暖心新聞” 報道,城管局領導面對采訪說:“只要老百姓有需求,我們肯定去做。” 這話聽著好聽,可 “我們” 到底指誰?是吹著空調的領導,還是汗流浹背的環衛工?分明是拿別人的辛苦當自己的政績。
環衛工拿著最低工資,干著最臟最累的活。在垃圾堆里找失物,根本不是他們的職責。這種額外勞動,既沒問過他們愿不愿意,也沒給過合理報酬。更諷刺的是,當地說 “幫市民找失物是慣例”,可某律師幾年前在大同丟了水杯與錢包,壓根沒人管。這 “慣例” 原來還分人分事。
平時談福利發工資時,環衛工是 “外包人員”“合同工”,和 “我們” 劃清界限;要贏榮譽博掌聲時,他們就成了 “集體一份子”。這種雙重標準,比 8 噸垃圾還讓人難受。
盧女士的手表找回來了,她滿意了,領導收獲了名聲,唯獨環衛工拖著滿身污穢,默默離場。
拿別人的血汗充自己的面子,這種慷他人之慨的事,還是少做為好。麻煩這位李女士下次上點心,別再讓自己的疏忽,變成別人的負擔。最好還是別出來禍害別人了,至少在家還不會損失財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