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7年7月15日,世界上穿越沙漠、戈壁最長的高速公路——G7京新高速公路全線貫通。它橫跨北京、河北、山西、內蒙古、甘肅、新疆六個省份,將北京至烏魯木齊的公路里程縮短了近1300公里,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G7京新高速公路是連接內地與新疆的第二條高速公路大通道。項目自2007年啟動,2015年全面開工,2017年實現全線通車。這條公路全線穿越中國四大沙漠之一的巴丹吉林沙漠和廣袤的戈壁灘,途經數百公里人跡罕至的無人區,成為繼青藏鐵路之后又一具有典型艱苦地域特征的標志性工程。為確保這項世紀工程如期完工,中國交建、中國中鐵、中國建筑三家央企的數萬建設者以創新技術和頑強意志,分段攻堅、協同作戰。
2017年7月15日,G7京新高速公路全線貫通。在內蒙古臨白段(臨河至白疙瘩)930公里的線路上,建設者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穿越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的無人區,年均降水量僅35毫米,8級以上大風天氣多達82至142天,在“無水、無電、無通信”的極端環境中,建設者們用智慧和汗水書寫了人類筑路的傳奇。
京新高速公路順利開通
來源 | 中鐵六局北京公司微信公眾號
破解無水之困
建設者們面臨的首要挑戰是“無水之困”。2015年3月,中國中鐵團隊進駐時,這片土地已一年多未降雨,“項目部初建時連生活用水都非常緊張,我最長一個多月沒洗澡。”中國中鐵京新高速公路總承包管理部總經理孫玉國回憶。團隊聘請專業人員在352公里范圍內打井,最深打到200~300米,才找到十口出水井,卻因水質嚴重超標無法直接使用。大家開玩笑說:“油都打出來了水還找不到。”
而中國中鐵京新高速公路總包部第五、第六、第七項目部所在的戈壁灘更是寸草不生,90%施工用水需從百公里外拉運,成本高達100元/立方米。
傳統路基填筑工藝直接灑水的方式,在極度缺水的情況下難以為繼。中國中鐵京新高速公路總包部第五項目部經理謝秉軍發明了“燜料”工藝:在取料場挖溝注水,讓水與沙土整夜滲透混合。“取土過程中相當于水和土壤進行了攪拌;運輸過程中,因為顛簸包括現場倒料,相當于水和土壤進行了第二次攪拌;放到現場攤鋪時,推土機推土壤中又進行了攪拌,相當于水和土壤進行了第三次攪拌。”謝秉軍介紹道。三次自然攪拌工藝使水與土壤均勻結合,不僅節約了30%的用水量,更破解了干旱地區筑路的難題。
馴服風沙之患
風沙是京新高速公路建設的另一大敵人。在沙塵暴季節,“黃沙漫天,1米之外不見人影”成為常態。
如何利用風沙、固沙成為建設關鍵。一方面,就地取材,風積沙填料是內蒙古臨白段獨具特色的施工技術。“風積沙的特性是,只要進了水就特別密實,可以像切豆腐塊一樣用于填路基。”中國建筑京新總承包部工程部副總經理趙殿濤介紹道。
2017年7月14日,京新高速公路臨白段
內蒙古巴彥淖爾境內,道路一側是防沙網格
來源|新華社
另一方面,建設者們創造性地采用“鰭狀沙袋”固沙技術,每個沙袋2米長、20厘米寬,呈田字形排列,然后形成一個個1平方米的小方格,連成一片。邊沿留出3厘米的穗兒能有效減小風速,將流沙固定在方格內。此外,再配合高低沙障和阻沙堤,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防沙系統。
在穿越沙漠路段,都設有鰭形沙袋防風固沙,
并且建有動物遷徙通道
來源 | 工人日報
挑戰生存極限
京新高速公路的建設者們不僅要應對技術難題,還需忍受極端環境的考驗。冬季寒風刺骨,氣溫驟降至零下30多度;夏季地表溫度近70度,炙熱難耐。沙塵暴來襲時,工人們只能緊緊相擁,等待風暴過去。
建設工人
來源 | 工人日報
初入戈壁的建設者們,以帳篷為家,被夜風吹醒時往往會發現帳篷已覆蓋厚沙。為抵御戈壁8級大風,他們在地面挖了幾米深的“地窩子”,將帳篷扎入坑中固定,用最原始的方式在荒漠中筑起臨時的家。
在這樣與世隔絕的環境中,建設者們自力更生解決生存難題:沒有電,他們自帶發電機;沒有信號,他們翻山越嶺尋找微弱的通信點;沒有水,他們從百公里外日夜兼程運輸。兩年間,這群“沙漠愚公”用汗水與堅韌,在荒漠中譜寫了一曲奮斗之歌。
播撒文明之光
京新高速公路的貫通,不僅是一條交通要道,更是一條播撒文明的發展之路。建設期間鋪設的935公里供電線路和447公里供水管道,為沿線偏遠村鎮帶來了水電資源,徹底改變了當地的生活條件。
高速公路讓人跡罕至的地方變成特色產業區。內蒙古策克口岸和烏力吉口岸依托高速公路,建起了工業園區,推動了區域經濟發展。內蒙古自治區交通運輸廳規劃處處長李喜高興地說:“園區進出貨非常方便,加之土地成本低,一批以煤化工為依托的工業園區正在當地興起。”
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到天津港的快捷通道,也為“一帶一路”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副廳長汪寶良說:“此前進出新疆的高速公路大通道只有一條G30,一旦道路阻斷,新疆與外界聯系的大動脈就會‘梗阻’。京新高速公路通車后,對于新疆的經濟社會發展將起到重大推動作用。”
從北京到烏魯木齊,G7京新高速公路不僅是一條物理通道,更是一部當代“愚公移山”的活教材。這些“沙漠愚公”埋下了文明的種子,曾經的“生命禁區”正變為發展熱土。如今,它正承載著“一帶一路”的夢想,將中國的西部與世界緊密相連,見證著人類在極限環境下創造的永恒奇跡。
審核專家:人民交通出版社交通文史編輯部主任陳鵬
參考文獻:
[1]“京新高速”:世界上穿越沙漠最長的高速公路[OL].央廣網,2017-06-16.
[2]世界上穿越沙漠最長的高速公路是怎么煉成的?[N].新華社,2017-07-15.
[3]京新高速:大漠戈壁中崛起天路超級工程[N].中國青年報,2017-06-14.
[4]世界最長穿沙高速公路京新高速全線貫通[N].光明日報,2017-07-16.
[5]穿戈壁、過沙漠!這條高速公路今天通車了![OL].央視新聞,2017-07-15.
[6]京新高速!中交集團參建世界穿越沙漠最長高速公路[OL].中國交建微信公眾號,2021-07-30.
[7]今天,京新高速全線通車!為世界最長穿越沙漠高速[OL].人民網,2017-07-15.
中國科學家博物館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