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文
在北極圈的摩爾曼斯克港,銹跡斑斑的“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孤獨地停泊在碼頭,腳手架和集裝箱堆砌的施工圍擋仿佛在訴說它的命運多舛。這艘承載蘇聯海軍最后榮光的巨艦,近日因維修暫停的傳聞再次引發全球關注。
據俄羅斯《消息報》報道,俄海軍可能放棄這艘唯一現役航母,使俄羅斯成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常中首個無航母的國家。讓人不禁唏噓,曾與美國“尼米茲”級比肩的“庫茲涅佐夫”號,為何走到如此境地?
命運多舛的“庫茲涅佐夫”號:事故頻發與維修困局
“庫茲涅佐夫”號自1991年服役以來,就從未擺脫“事故體質”。這艘滿載排水量6.7萬噸、可搭載30余架艦載機的航母,曾是蘇聯海軍的驕傲。然而,服役期間,它遭遇了無數挫折:1996年動力系統故障、1998年燃油泄漏、2000年水手觸電身亡、2002年和2009年兩次火災、2016年敘利亞行動中兩架艦載機墜海,甚至連冒著黑煙的窘態都被西方媒體嘲笑。
自2017年進入摩爾曼斯克第35船廠維修以來,事故更是接踵而至:2018年浮動船塢沉沒,起重機砸穿甲板;2019年和2022年接連發生火災,造成人員傷亡和設備嚴重損毀。維修計劃原定2022年完工,卻因資金短缺、俄烏沖突導致軍費向陸空傾斜而一拖再拖。
衛星照片顯示,艦體銹跡斑斑,維修工作幾乎停滯,預計最早2027年才能恢復作戰能力,但以當前艦況,可能性微乎其微。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前司令謝爾蓋·阿瓦基揚茨直言:“停止維修是正確的決定,這艘艦已因技術和物理老化而無繼續維護的價值。”
經濟與工業的掣肘:無力支撐航母雄心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繼承了強大的海軍遺產,卻未能繼承相應的經濟與工業實力。建造一艘現代化航母需要巨額資金和完備的工業體系,而俄羅斯目前的造船能力已大幅萎縮。
烏克蘭尼古拉耶夫船廠——曾建造“庫茲涅佐夫”號和“瓦良格”號的設施——早已不復存在,俄羅斯自身也缺乏建造大型航母的技術和資源。俄海軍近年專注于小型導彈艦和核潛艇的建設,如22350型護衛艦和885M型核潛艇,這些艦艇更適合近海防御和區域拒止任務,成本遠低于航母。相比之下,維修“庫茲涅佐夫”號的600億盧布預算已讓俄海軍捉襟見肘,更不用說建造新航母的數千億盧布開支。
俄烏沖突進一步加劇了經濟壓力,西方制裁使俄羅斯軍費優先保障陸軍和空天軍,海軍預算被大幅壓縮。黑海艦隊在沖突中損失慘重,重建需求迫在眉睫,航母的維護和建造自然被邊緣化。
地緣環境的制約:航母無用武之地
俄羅斯的地理環境對航母作戰極為不利。俄海軍分為北方艦隊、太平洋艦隊、波羅的海艦隊和黑海艦隊,但各艦隊分散且受地緣限制。波羅的海受北約國家(丹麥、挪威、瑞典、芬蘭)包圍,出海通道狹窄;黑海需經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戰略空間受限;北冰洋常年風浪肆虐,不適合航母作戰;太平洋方向雖較開闊,但美日韓的強大海軍力量使俄艦隊難以突圍。
俄烏沖突以來,黑海艦隊甚至難以控制黑海,波羅的海方向因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徹底被封鎖。在這種地緣劣勢下,航母的遠洋投射能力對俄羅斯意義有限。相比之下,核潛艇和小型導彈艦憑借隱蔽性和高超音速武器(如“鋯石”導彈),更適合俄羅斯的區域拒止戰略。俄羅斯科學院專家伊利亞·克拉姆尼克指出,航母在遠洋作戰中仍有價值,但以俄羅斯當前的地緣處境,優先發展近海作戰力量更為現實。
戰略轉型的必然:從遠洋雄心到區域防御
俄羅斯海軍的戰略重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普京批準的《2050年前俄羅斯海軍發展戰略》明確表示,航母不再是優先選項,核潛艇和海基核力量成為重點。這反映了俄羅斯從蘇聯時期的大洋海軍夢想向區域防御的收縮。
俄海軍當前的任務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依托核潛艇和遠程航空兵執行區域拒止,防范美軍航母打擊群;二是通過小型導彈艦(如22800型)和巡航導彈(如“口徑”)在中東、非洲等地執行區域存在任務。這種戰略調整與俄軍資源有限、作戰需求變化密切相關。
俄媒提出,效仿土耳其的無人機母艦或日本的輕型航母(如“出云”級)可能是更經濟的選擇,但這需要重啟雅克-141垂直起降戰斗機項目,技術與資金門檻依然高企。
替代方案的困境:拆解、出售還是博物館?
“庫茲涅佐夫”號的未來命運引發熱議。繼續維修成本高昂且前景渺茫,拆解又面臨技術與資金瓶頸——俄羅斯連退役核潛艇的拆解都進展緩慢,更何況一艘巨型航母。出售給中國或印度曾被討論,但如今中國已擁有電磁彈射航母,印度也自建了“維克蘭特”號,對老舊的滑躍式航母興趣不大。況且,從摩爾曼斯克拖曳到中國需穿越北約控制海域,風險極高。
有軍迷提議將其改造成博物館,保留蘇聯海軍的象征意義,但這也需大量投入。無論何種選擇,“庫茲涅佐夫”號的歸宿都難以擺脫尷尬。
大國悲歌與戰略抉擇
“庫茲涅佐夫”號的命運不僅是俄羅斯海軍的縮影,也是后蘇聯時代大國雄心與現實落差的象征。經濟疲軟、地緣受限、戰略重心的轉移,讓這艘昔日巨艦成為“燙手山芋”。放棄航母,俄羅斯或許失去了遠洋爭霸的門票,但也可能在區域防御中找到新定位。
未來,俄羅斯海軍或將依托核潛艇和小型艦艇,在北冰洋和黑海構筑“鋼鐵壁壘”,而航母的榮光只能留存在歷史中。正如一位俄軍迷在網上感慨:“這艘孤獨的女王,最好的歸宿或許是成為一座博物館,靜靜訴說蘇聯的輝煌與俄羅斯的無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