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小國秘魯一出手就是35億美元,24架瑞典鷹獅E/F戰斗機即將替換服役近40年的老舊機隊,這筆軍購背后藏著不為人知的精打細算。
秘魯空軍終于敲定了新一代戰斗機選型!就在7月初,總統迪娜·博魯阿特正式拍板,豪擲
35億美元
從瑞典薩博公司采購
24架鷹獅E/F戰斗機
,徹底替換那些飛不動的幻影2000和米格-29。
這筆買賣分兩步走:2025年先掏20億美元拿下第一批,2026年再付剩下的15億美元。秘魯國家銀行已經備好了貸款,錢就等著一架一架換新機了。
老飛機撐不住了
秘魯空軍的家底,說出來都讓人捏把汗。
幻影2000P機隊還是1986年從法國買的,
12架戰斗機如今只剩6架能飛
。今年4月還摔了一架,訓練事故直接把庫存削掉五分之一。
米格-29也沒好到哪去,1998年從白俄羅斯淘來的二手貨,
19架飛機只有8架還在硬撐
,剩下10架早就成了“零件倉庫”。
這些爺爺輩戰機天天在秘魯128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巡邏,既要盯著2200公里海岸線,還得看住和五個鄰國接壤的7000公里邊界。
特別是和厄瓜多爾邊境,1995年塞內帕沖突的陰影至今未散。
老舊飛機在天上多飛一天,秘魯人的心里就多懸一天
。
選型大戰的贏家秘訣
去年底秘魯放出招標消息時,全球軍火商眼睛都亮了。
法國達索抱著“幻影2000繼任者”陣風F4來了,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帶著最新款F-16 Block 70來了,瑞典薩博則端出當家花旦鷹獅E/F。誰都以為會是一場惡戰,結果薩博贏得干脆利落。
價格才是硬道理
。
鷹獅E單價只要1.1億-1.2億美元,陣風F4和F-16 Block 70的報價直接沖到1.7億-2.4億美元,買一架歐美戰機的錢幾乎能買兩架瑞典貨。
對GDP才2500億美元、四分之一人口活在貧困線下的秘魯來說,這差價能救多少急!
時間也是救命藥。
薩博拍胸脯保證:簽合同后
24個月就能交貨
,2026年7月23日空軍建軍節前至少送來兩架新機。而法美廠商的交付周期長達60個月,等他們的飛機到貨,秘魯現役戰機怕是全得進博物館。
技術轉讓的誘惑
薩博最打動秘魯的招數藏在合同細則里——
40%的合同金額將反哺秘魯工業
。
瑞典人承諾在當地建維護中心、搞組裝線、開培訓學校,這筆約14億美元的投資,遠超普通軍購的“買完走人”模式。
其實薩博早就在秘魯鋪路了。
之前和秘魯海軍工業造船廠合作生產CB90級巡邏艇,這次直接把合作經驗復制到空軍領域。技術本土化對秘魯誘惑太大,畢竟誰不想自家工人能造戰斗機零件?
殲-10C出局真相
看到標題里“中國殲-10C出局”的讀者可能要問:中國戰機真參與競標了嗎?
答案有點意外:
殲-10C壓根沒進秘魯的候選名單
。
秘魯從始至終只評估了三個選項:法國陣風、美國F-16和瑞典鷹獅。
雖然殲-10C今年因印巴空戰表現驚艷(5架印度陣風被它擊落),但秘魯空軍采購計劃去年就已定型。
泰國倒是認真考慮過殲-10C,但最終選擇增購鷹獅E/F。
不是性能不夠好,而是曼谷要在中美間搞平衡——既不能全買美國貨,也不敢押注中國裝備。這種大國博弈中的微妙心態,讓殲-10C在東南亞市場也難施展拳腳。
南美天空新格局
秘魯這批鷹獅E/F可不簡單。
裝著實惠的美國F414-GE-39E發動機,推力高達9.6千牛;掛著意大利ES-05“烏鴉”相控陣雷達,能精準鎖定150公里外的目標;機腹藏著10-12個掛點,從“流星”導彈到“金牛座”巡航導彈全能帶上天。
1303公里的作戰半徑覆蓋秘魯全境綽綽有余
,2馬赫極速追殺走私飛機更是不在話下。
更關鍵的是,這批新機讓秘魯成為繼巴西、哥倫比亞后,第三個裝備鷹獅的拉美國家,三國空軍未來聯合作戰,連數據鏈都能無縫對接。
秘魯國會批準2025年國防預算時,特意把88.931億索爾(約23.7億美元)中的大頭劃給空軍換裝。
當鄰國巴西的F-39E(鷹獅E出口編號)和哥倫比亞的“鷹獅”頻繁亮相時,
利馬的高官們再也坐不住了
。
瑞典人用價格戰贏了法美巨頭,用技術轉讓征服了秘魯工業界。
至于中國殲-10C?
它甚至沒機會登上競技場——
國際軍火市場的棋局里,政治籌碼往往比性能參數更重要
。
南美天空的鷹群正在重組,而秘魯的選擇證明:小國買戰斗機,不僅要看飛得多快,更要算得清賬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