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海戰,還有小型艦艇的生存空間嗎?瑞典的維斯比級巡邏艦給出了答案。
它是世界上第一種以復合材料取代鋼材作為艦體的海上艦艇之一,排水量只有600噸,沒有阿利·伯克級那樣龐大的身軀,也沒有俄羅斯戈爾什科夫護衛艦那樣強大的火力。瑞典作為歐洲的老牌軍火強國,為什么要造這樣一款海軍裝備呢?
這主要與瑞典海軍的防御思想有關,他們認為與周邊一眾強國比拼海軍規模和噸位是愚蠢的,要想保衛瑞典的海岸線,就要打“海上游擊戰”,隱身是關鍵。
維斯比級巡邏艦的隱身可謂是做到了極致,從它的艦艇輪廓就可以看出,這艘船不簡單。它不像別國海軍的軍艦那樣橫平豎直,也沒有前甲板,整個艦體使用了大量的斜平面,結合處圓滑過渡,和美國F117戰機的設計風格很像。
這種無直角設計讓它可以朝不同的方向散射電磁波,敵軍雷達很難探測到它,即便發現了也會把它當成小魚船或者是海上島礁。整個艦體使用的是灰暗色的大塊迷彩涂裝,與瑞典周邊海域背景色完美的融為一體。
維斯比級的船身不是鋼鐵制造的,而是使用碳纖維增強塑料,因此它的重量很輕,比同體積的艦船要輕四分之一左右。這種材料還帶來一個好處,就是耐腐蝕能力較強,從畫面中找不到這艘船有一點生銹的跡象。
動力系統方面,維斯比級可謂是將節儉發揮到了極致。主動力系統采用的是四臺韋里科的TF50A燃氣輪機,總功率16兆瓦。在進入戰斗模式時,這四臺燃氣輪機開啟能把這艘小艇推到35節的高速。
燃氣輪機的尾氣通過海水冷卻,從尾部噴出,被直升機甲板遮擋,這樣對外熱輻射就減少了,這也是一個隱身設計。在平時,維斯比級通常以12節的龜速在海面巡邏,這時四臺燃氣輪機是不開的,使用的是兩臺MTU柴油機。
維斯比級的火力配置方面只能說是夠用,它上面有一門博福斯公司57毫米艦炮,做了隱藏設計,開炮時才露出來。這門炮的射速很高,每分鐘220發,射程較近,主要用來近戰和防空。
另外,它還搭載了8枚RBS15反艦導彈,射程200公里,彈道軌跡很低,幾乎是掠海飛行。在海面雜波的影響下,敵方雷達很難捕捉到它。
這艘巡邏艦的反潛探測手段主要靠兩個,一個是直升機,一個是船殼聲吶。一旦探測到潛艇它就會發射反潛魚雷,或者是投放深水炸彈。
總的來看,維斯比級巡邏艦的功能很全面,雖然輕了些,但是護衛艦能做的,它都可以做。
這艘艦艇的研發者有一個很有前瞻性的意識,在他們看來,海戰一旦打起來,再精貴的艦船也要做好被擊沉的準備。裝備損失了可以再造,水兵沒了那損失就大了。因此,維斯比級巡邏艦上的艦員人數很少,只有15至30人,戰時預計會更少。
據說一名船員就可以把整個船開起來,全面自動化的設計僅需四五名船員就能完全控制。這樣,即便被擊沉,一架直升機也能將所有船員接走,即便葬身海底,陣亡的士兵數量也少。大型軍艦動輒幾百人,航母更是有幾千人,在瑞典海軍看來,這是非常危險的。
維斯比級巡邏艦優點很多,缺點也很明顯。
首先它的航程太近了,只有2500海里,不能適應惡劣海況,只能在波羅的海沿岸晃悠。不過這已經夠用了,瑞典海軍的作戰目標很明確,扼守波羅的海處狹小的出???,鎖死俄羅斯海軍。
其次是雷達探測距離太近,在天氣晴朗、海浪不高的狀態下,其雷達探測距離只有22公里,天氣不好的話能下降到十幾公里,如果開啟電子對抗,會銳減至8公里。因此,它發射反艦導彈需要空中預警機或衛星來指引,就是“A射B導”,依靠體系作戰。
另外,它還沒有垂發系統,這兩年瑞典方面正在和美國公司合作,決定給維斯比級巡邏艦加裝垂發系統和防空導彈。
以上的缺點都可以改進,或者利用瑞典的地理環境掩蓋掉。但是有一個缺點它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是實在太貴了,單艘造價達到了2億美元,瑞典海軍原計劃裝備6艘,后來不得已取消了1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