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天飛豹”其實就是殲轟-7(JH-7),中國自己研發的一款戰斗轟炸機,雙座雙發,能超音速,專門干遠程打擊的活兒。這飛機在90年代到2000年初那會兒,可是個大寶貝,尤其在南海那塊兒,靠它撐場面。
飛豹這家伙,體型可不小。咱直接上數據:機身長度:22.32米,翼展:12.8米,機高:6.22米,最大起飛重量:28475千克(差不多28.5噸),最大掛載能力:6500千克(6.5噸武器)。
這尺寸聽著可能沒啥感覺,咱拿殲-10比一比就明白了。殲-10是單發輕型戰機,數據是這樣的:機身長度:16.9米,翼展:9.8米,機高:5.7米,最大起飛重量:19277千克(19.3噸左右),最大掛載能力:6,000千克(6噸武器)。
乍一看,飛豹比殲-10長了5.4米,翼展寬了3米,高了0.5米,起飛重量多了整整9噸多,掛載能力也多了500千克。這差距可不是鬧著玩的,飛豹就像個大塊頭壯漢,殲-10則是個靈活的小伙子。
為啥飛豹這么大?因為它是戰斗轟炸機,任務是飛得遠、帶得多、打得狠。機身大了,油箱就能塞更多油,掛點也能多裝武器。殲-10呢,主要是空戰為主,輕便靈活是它的特點,但航程和載彈量就得讓步。
說到飛豹為啥能飛南海,航程是關鍵。飛豹的最大作戰半徑超過1,600公里,這意味著它從大陸起飛,能直接摸到南海最遠的地方,再飛回來,都不用加油。殲-10呢?作戰半徑大概1,240公里,雖然也不錯,但跟飛豹一比,就差了300多公里。
這300多公里聽著不多,但在南海那種地方,差一點兒都不行。南海離大陸遠,島礁又分散,沒個大航程的飛機,根本覆蓋不了。飛豹這1,600公里的作戰半徑,愣是讓它成了當年國產戰機里的“長腿選手”,能從海南或者廣東的機場起飛,直奔南沙群島,干完活還能安全回家。
殲-10雖然機動性強,空戰厲害,但航程短了點兒。如果要飛南海,半路上就得靠空中加油,或者得找個近點的機場起飛。可90年代那會兒,空中加油機少得可憐,南海附近也沒啥像樣的基地,所以殲-10就沒法跟飛豹比了。
光看尺寸和航程還不夠,咱再聊聊這兩架飛機的性能差別,搞明白飛豹為啥在南海獨一無二。
飛豹是雙發設計,最早用的是英國的斯貝MK202渦扇發動機,后來換成了國產的渦扇-9“秦嶺”發動機。最大平飛速度:1.7馬赫(超音速),巡航速度:0.85馬赫,實用升限:15600米。
它有11個武器掛點,能帶6.5噸的家伙事兒,包括空對空導彈、空對地導彈,還有YJ-83K反艦導彈這種硬貨。航電方面,飛豹裝的是232H單脈沖多功能火控雷達,能同時打空打地,功能挺全。
飛豹的定位很明確:遠程打擊。它不跟你玩近身格斗,就是飛過去,把炸彈、導彈扔下去,然后跑路。尤其在南海這種海上環境,反艦導彈一掛,誰敢惹?
殲-10是單發戰機,用的是俄羅斯AL-31F發動機(后來有國產太行發動機)。性能也很強:最大平飛速度:1.8馬赫,巡航速度:0.9馬赫,實用升限:18000米。
殲-10用的是鴨式氣動布局,機動性特別好,掛點有11個,能帶6噸武器,包括PL-12空空導彈、LS-500J激光制導炸彈啥的。它的雷達和航電比早期的飛豹先進,空戰能力一流。
但殲-10的設計目標是制空作戰,搶空域控制權,對地攻擊只是兼職。跟飛豹比,它更適合跟敵方戰機纏斗,而不是跑遠路去扔炸彈。
飛豹的優勢在遠程和火力,殲-10的優勢在靈活和空戰。南海那地方,敵人主要是船不是飛機,所以飛豹帶著反艦導彈過去,比殲-10管用。再加上航程優勢,飛豹就是為這種任務量身定做的。
90年代那會兒,南海局勢挺亂,中國在南海上力量薄弱。海軍航空兵手里的家伙事兒不多,主要靠轟-6丁和殲-5。轟-6丁是老式轟炸機,航程和載彈量還行,但速度慢、沒護航,去了就是靶子。強-5更慘,航程短得可憐,連海南到南沙都飛不到。
飛豹一出來,立馬把這局面扭轉了。它航程遠,能從大陸直飛南海,帶著反艦導彈還能打船,低空突防能力也不錯,躲雷達很有一套。當時其他國產戰機,要么飛不到,要么打不動,飛豹就成了唯一靠譜的選擇。
比如YJ-83K反艦導彈,射程200多公里,飛豹一架就能帶好幾枚,往海里一扔,敵方艦艇根本沒地兒跑。殲-10那會兒還沒服役,就算服役了也沒這能耐。所以飛豹成了南海的“定海神針”,硬是把中國在南沙的戰略威懾力撐起來了。
飛豹1998年正式服役,2004年升級成殲轟-7A,雷達、航電、武器都更牛了。2021年,殲轟-7AII還去俄羅斯露了一手,證明這老家伙還沒過時。
不過隨著海軍航空兵升級,飛豹慢慢從海軍退役,交給空軍用了。現在空軍里,飛豹跟殲-10C、殲-16這些新家伙搭檔,干的活兒更多樣。但他當年的功勞,誰也抹不掉。尤其在南海那塊兒,飛豹就是中國航空工業站起來的標志。
飛豹和殲-10一比,差別就出來了。飛豹是大塊頭,航程遠、火力猛,專干遠程臟活累活;殲-10是靈活小伙,空戰一流,但跑遠路不行。南海那種地方,要的就是飛得遠、打得狠,飛豹正好對上了。當年沒它,南海的空域誰來守?殲-10再厲害,也得等后來的加油機和航母配合才能頂上。
飛豹這飛機,說白了就是個干活的糙漢子。沒殲-10那帥氣的外形,也沒殲-20那高科技的光環,但它實誠。90年代那會兒,中國航空工業剛起步,飛豹能造出來,還能飛南海打仗,真不容易。它不像進口貨那么精致,但夠用、耐用,硬是把南海的天空撐住了。
老百姓可能不知道飛豹有多大,但知道南海是中國的,這背后就有飛豹的汗馬功勞。現在看它有點老土,可當年沒這家伙,中國在南海連個像樣的影子都立不起來。
沖天飛豹到底有多大?22米長、12米寬、6米高,28噸重,硬邦邦的數據擺在這兒。跟殲-10一比,它就是個大胖子,但這胖子有長腿,能跑能打。當年南海那么遠、那么亂,只有飛豹頂得住。現在技術進步了,飛豹退居二線,但它干過的活、立過的功,誰也搶不走。說它是中國航空史上的里程碑,一點兒不夸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