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為什么斗不贏美國?你以為的蘇聯是敗在美國手上,實際上蘇聯并不是斗不贏美國,而是斗不贏中國,從本質上講,是蘇聯先對不起中國,才導致失去了中國這個潛力最大的“朋友”。
美蘇冷戰是聚集了全世界目光的大戲,劇情最焦灼的時候連中國都成了重要角色,畢竟“中蘇蜜月期”可不是空有名頭。
中蘇蜜月期只有七年時間,可這七年給兩個國家都帶來了不一樣的改變,中國也在這期間迅速發展。
新中國成立的第二天,蘇聯成了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并且和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
兩國建立外交關系之后,就在經濟和軍事方面展開了詳細的商談,僅僅過了幾個月之后,中蘇確立軍事同盟關系,蘇聯承諾援助中國抵御可能會發生的侵略。
此時對中國威脅最大的就是一些西方國家和日本,蘇聯此舉也是向世界表明中國有了伙伴,有了蘇聯幫忙,中國也算是能喘口氣了。
在經濟方面,156工程涵蓋很多工業領域的建設,當時的中國最需要的就是工業發展,畢竟腰桿子硬才是硬道理。
抗美援朝戰爭中蘇聯向中國提供了武器裝備,比如戰斗機和秘密參戰的航空隊,雖然戰場上的主力軍還是中國,但蘇聯的幫忙也是很重要的。
中國準備開展核研究時,蘇聯也曾承諾會提供原子彈技術,這些技術方面的援助對中國來講也是促進發展的好機會。
不過這些幫助看似真心,但蘇聯也不是“大善人”,他們所做的一切肯定也有為自己的原因,他們為中國提供了多少援助,中國也要還回去多少。
但中蘇蜜月期總會結束,斯大林去世后,赫魯曉夫就開始了去斯大林化,他在國內瘋狂批判斯大林,這也引起了國內的警惕。
之后蘇聯試圖在中國建立軍事設施,這種行為已經屬于是試探中國的底線了,如果中國答應了蘇聯的要求,那么中國肯定不會是現在的樣子。
中國拒絕了蘇聯的要求,無形之間兩國的關系已經開始轉折,其中大多數原因還是因為意識形態不一致,最終也就導致矛盾的發生。
蘇聯和中國的關系產生隔閡,這種情況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最想看到的事情,因為他們和蘇聯的關系也很僵硬。
二戰結束后,美國帶著西方國家和以蘇聯為首的東方國家展開了較量,雖然并沒有直接爆發大規模戰爭,但是暗戳戳的爭奪和戰爭也發生了許多。
在雅爾塔會議的時候美蘇英就因為勢力劃分產生矛盾,蘇聯想在東歐扶持政權,但美國卻在牽制他們。
之后經過一些事情的激化,美蘇之間的關系就更僵硬了,為什么中蘇五十年代關系最好,因為那時候雙方都需要幫助。
蘇聯希望拉攏中國一起抗敵,而中國也需要蘇聯在工業上提供技術支持,面對西方國家的封鎖,報團取暖也成了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但蘇聯憑一己之力失去了這個“朋友”,這也就導致他們的力量被分散,戰略緩沖也徹底沒有了。
1969年珍寶島沖突,蘇聯在邊境部署了很大的兵力,兵力的提升肯定需要經費,這對蘇聯來講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原本蘇聯可以把力量全部對準西方國家,這下不得不分散精力同時防備好幾個方向,兵力和資源的過度分散,也在急劇消耗蘇聯的國力。
從前蘇聯會在糧食和礦產上需要中國,但是關系受挫后他只能支出更多的資金去向其他國家進口。
1972年中蘇關系緩和對蘇聯來說也不是好消息,雖然后來蘇聯已經在進行改革和挽救經濟的措施了,但這些堆積已久的難題終究無法解決。
東歐劇變后,蘇聯走向解體,這場持續了幾十年的較量終于落下帷幕。
信息來源:1947年3月12日 美蘇“冷戰”正式開始——鳳凰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