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第三獨立突擊旅近日通過“電報”平臺發布消息,宣布在哈爾科夫的一場特殊行動中,他們首次成功地僅憑無人機和自殺式地面作戰平臺,迫使俄軍士兵向無人裝備投降。聲明指出:“歷史上第一次,俄軍士兵在純粹由機器人系統發起的進攻中投降。”目前,俄方尚未對此做出回應。
全機器人系統俘獲俄軍
據報道,此次行動由烏克蘭第3獨立突擊旅第2突擊營的“NC13”GRC部隊在當地時間7月9日執行完成。這支機器人部隊部署了裝載炸藥的地面車輛,最初的目標是俄羅斯的防御設施。在摧毀數個掩體后,其中一臺地面機器人系統靠近了一個部分坍塌的庇護所,俄軍士兵主動投降,以避免即將發生的爆炸。隨后,幸存的俄軍士兵在多旋翼無人機的押送下到達烏軍防線,并按照軍事規程被收押為戰俘。全過程由機器人獨立完成。
第3獨立突擊旅補充稱,該俄軍陣地此前已成功抵抗兩輪由烏克蘭部隊發動的進攻,但無人系統的成功襲擊使得烏軍得以控制這些陣地以及鄰近的戰略目標。
據悉,烏克蘭越來越多地在戰場上使用無人機和機器人技術,作為其更廣泛戰略的一部分。根據烏克蘭國防部最近的統計數據,無人系統在6月份占對俄羅斯陣地打擊的三分之一左右。
有智庫指出,雖然烏克蘭已普遍使用無人艇和低成本的第一人稱視角(FPV)無人機,但這次行動標志著技術化戰爭達到了一個新的復雜程度。“機器人實施的俘獲行動加強了烏克蘭基于技術的非對稱戰爭策略。這種方式能減少傷亡,以及不費一槍一彈就迫使敵軍后撤。”該智庫表示。
目前,俄方尚未對以上信息做出回應。
烏克蘭機器人部隊
自2024年12月,烏克蘭軍隊在哈爾科夫北部對抗俄軍的戰斗中首次使用完全無人駕駛技術以來,烏克蘭正在不斷擴充這一機器人系統武器庫。美國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指出:“烏克蘭官員一再強調,當俄羅斯愿意接受不可持續的人員傷亡率來換取邊際領土收益時,烏克蘭努力利用技術創新和不對稱打擊能力來抵消烏克蘭的人力局限。”
據了解,盡管在俄烏沖突爆發的前三年里,烏克蘭的總體傷亡率低于俄羅斯,但由于兩國人口數量的懸殊差距,以及過去一年多來烏克蘭在全民動員方面不斷面臨的困難,烏克蘭也越來越面臨軍隊人口短缺的問題。因此自2022年以來,國防技術創新在基輔方面的戰爭策略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烏克蘭的許多關鍵戰爭進步都是通過該國充滿活力的技術初創企業取得的——它們大多在俄羅斯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后轉向了軍事項目。
實際上,早在2024年7月,美聯社就曾報道稱,烏克蘭已經開發了一個用于創建一支機器人部隊的實驗室生態系統,其中,大約250家國防初創企業活躍在“通常看起來像農村汽車修理店”的秘密地點。此外,烏克蘭還在2023年設立了BRAVE1國防技術集群,旨在簡化烏克蘭私營部門、政府和軍隊之間的合作。2024年夏季,烏克蘭又成立了專門的無人機作戰部門。該部門指揮官瓦迪姆·蘇哈列夫斯基上校(Vadym Sukharevskyi)曾表示,烏克蘭無人系統部隊的建立表明,基輔正在為“未來的戰爭,而不是過去的戰爭”做準備。
圖片來自網絡
iWeekly周末畫報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