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籃亞洲杯首戰,除了張子宇的國際賽場首秀搶了不少鏡頭,最讓人意外的其實是翟若云——27歲才第一次披上國家隊戰袍,結果一場球下來,她不僅打滿全場時間,還用7投4中的三分球,直接把自己投進了所有球迷的視野,這種“逆襲型神射手故事,擱誰身上都得感嘆一句“劇情真敢寫
說實話,27歲圓夢國家隊,這在女籃體系里絕對算晚的,張子宇18歲都在國際賽場刷存在感了,翟若云卻是大學畢業、CUBA混出點名堂、山西女籃站穩主力才被宮魯鳴一把拎進國家隊集訓名單,按理說,這種臨時起用的“奇兵,大概率是補短板、救急用的角色,可宮魯鳴偏不走尋常路,首節就把她早早放上場,給的還是外線主攻手的角色,7次三分出手、4次命中,全隊最高,正負值+24,24分鐘上場時間也是全場最多,這種信任力度,放在女籃近年用人體系里,算是相當罕見
問題來了,中國女籃為什么會突然大膽啟用一個“27歲新秀,而且還讓她在關鍵時刻當外線第一選擇,原因其實不難猜——這支女籃說到底,缺的就是頂級射手,別看2022年世界杯拿了亞軍、2023年亞洲杯也奪冠,回頭看那幾場硬仗,球隊外線一直是短板,三分線外能徹底拉開空間的球員太稀缺,往往到了關鍵攻堅階段,還是靠韓旭、李夢、王思雨這幾個核心輪著砍,射手群基本是“擺設,球迷都看得出來,外線一旦打不開局面,整個攻防體系就容易陷入死循環,這也是宮魯鳴愿意冒險的底氣——只要有一個靠譜射手,哪怕是“新兵,也能極大地豐富戰術空間
翟若云的表現,確實給了宮帥“點贊回懟質疑的底氣,這場球她8次出手,7次是三分,命中4個,投籃選擇極其果斷,沒有“新人上場常見的猶豫和怯場,場上跑位也很聰明,能看出來大學籃球體系的底子,她不是純粹“站樁射手,防守端也沒拉胯,3助攻2搶斷,只有1次失誤,該協防的時候敢撲出去,轉換進攻也能跟上節奏,最關鍵的是,她抓住了所有“空位機會,哪怕對手撲得兇,手型和出手節奏都保持得很穩定,不是那種靠手感蒙進的“偶發事件,而是有體系、有訓練痕跡的發揮
當然,從球迷視角看,這種“首秀即巔峰的故事,總讓人有點擔心:能不能持續,能不能對強隊也這么準,畢竟對手一旦開始針對性布置,射手空間就會被壓縮,屆時是真本事還是“曇花一現,還得靠后續硬仗來驗證,但就這場來說,翟若云做到了“該投進的都進了,沒給自己也沒給球隊添亂,這在中國女籃過往射手群里,已經算是相當難得的穩定輸出了
再說戰術層面,宮魯鳴敢在五小陣容里讓翟若云和王思雨同時在場,說明他其實早就想好怎么用這個新變量,傳統陣容下,她能拉開空間輔助韓旭、張子宇,五小陣容里則直接當外線主攻點,既能跟鋒線球員輪換、也能和后衛形成錯位牽制,這種打法,說白了就是瞄著亞洲杯后半程的“硬仗來的,屆時日本、澳大利亞這些強隊,防守壓迫和輪轉換位會更激烈,沒有一個靠譜三分點,整個體系很難撐得住高強度消耗,翟若云現在的表現,至少給了球隊更多“換招的底牌
順帶一提,翟若云這種“又美又能打的人設,也很符合現在中國女籃的輿論氛圍,1米82的身高,大學聯賽單場50分、三分9中8的神跡,職業賽場又是山西女籃的核心,球迷對這種“晚熟型射手天然有好感,加上外形條件在線,社媒傳播也容易出圈,這對提升女籃關注度、撬動市場熱度是實打實的利好,過去幾年中國女籃一直缺乏“現象級個人標簽,李夢之后,很久沒出現過真正能帶流量和話題的新人,翟若云這類球員,正好趕上了風口
但話說回來,這種“橫空出世的驚喜,能不能轉化為后續持續穩定的輸出,還得看接下來幾場硬仗,尤其是面對亞洲杯傳統強隊時,外線防守壓力、節奏強度和對位難度都會直線拉滿,翟若云的投籃能不能繼續高效、臨場抗壓能力夠不夠用,這些都是未知數,所以球迷也別一上來就捧殺,給她留點空間成長和試錯,才是對球員最大的尊重
最后總結一句,翟若云的“逆襲首秀確實給中國女籃帶來新希望,三分球命中率、場上表現和戰術適配度都符合球隊眼下的剛需,接下來她能否持續輸出,決定了中國女籃亞洲杯沖冠的下限有多高,能不能把這一驚喜變成真正的“新常態,就看這位27歲新射手后續怎么扛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