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們,昨天跟我爸吵了一架,起因是我說最近工作壓力大,感覺喘不過氣。老爺子嘬著牙花子說:"你們這代人就是嬌氣!我年輕時在地里割麥子,40度的天渴得喝溝里的水,不也過來了?"
我當時差點把手里的冰紅茶潑地上——合著在他眼里,現(xiàn)在的壓力就跟小孩子過家家似的?
其實仔細想想,兩代人的苦根本不是一個牌子的。我爺爺那輩苦的是肚子,我爸那輩苦的是力氣,到我們這輩,苦的是腦子。就像網(wǎng)友說的,以前大家都窮,窮得整整齊齊,現(xiàn)在窮得五花八門,你月入三千,隔壁小王剛提了輛特斯拉,這種落差能把人逼瘋。
我媽總說:"我們那時候上班,鈴一響準時下班,回家關門誰也找不著。"可現(xiàn)在呢?手機跟個狗鏈子似的,老板凌晨三點發(fā)消息,你敢早上九點回?上次我出差在高鐵上,筆記本電腦擱小桌板上改方案,鄰座大叔還說:"現(xiàn)在年輕人真享福,坐車都能掙錢。"我心里直罵:這哪是掙錢,這是給資本家當24小時客服??!
最扎心的是每次抱怨兩句,長輩必出金句:"降低欲望不就行了?"可欲望這東西,就像夏天的蚊子,你越想拍死它,它越在你耳邊嗡嗡叫。人家都在往前跑,你總不能抱著"我就這樣"的心態(tài)原地躺平吧?
前幾天刷到個評論笑噴了:"以前帶娃,扔田埂上給個饅頭就行,現(xiàn)在帶娃,報個興趣班比我工資還高。"可不是嘛,老一輩養(yǎng)娃是"放養(yǎng)模式",我們養(yǎng)娃是"氪金模式",這能一樣嗎?
其實也不是說誰的苦更高級,就像榴蓮和臭豆腐,都是味兒大,但根本不是一回事。年輕人不是不理解老一輩的苦,只是希望他們別拿過去的尺子,量現(xiàn)在的日子。
就像我現(xiàn)在學會了,跟我爸聊天只說"今天天氣不錯",跟我媽匯報只講"食堂的飯挺香"。畢竟,讓一個用諾基亞的人理解智能手機的卡頓,太難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