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老話題備受關注的當下,老職工領取養老金的條件一直是大家關心的重點。目前,老職工要想領取養老金,需滿足兩個關鍵條件。
其一,必須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當下女職工50歲退休,女干部55歲退休,男職工60歲退休,不過隨著延遲退休政策的推進,這一年齡界限還將逐步延后。
其二,社保繳費年限必須累計滿15年。相關數據顯示,我國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10.8億人,然而其中57%的參保人員尚未達到領取養老金的最低繳費年限要求。
那么,當老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卻發現社保繳費不足15年時,究竟該如何應對呢?過去,政策相對單一,主要就是延長繳費至15年或者一次性交清。
但從2025年開始,隨著《社會保險法實施條例》的實施,為這一群體提供了更多元的選擇。目前,針對社保未能交滿15年的人群,主要有以下五種處理方法,適用于不同情況的參保人員。
1、延長繳費年限至滿15年
依據《條例》規定,參保人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后,若繳費年限不足15年,可申請延長繳費至15年。2025年一季度,選擇這一方式的人數多達62.3萬人,平均延長繳費期為3.7年。
不過,這種方法有適用范圍,比較適合距離15年繳費標準差距不大,且經濟條件較好的人群。而且要注意,延長繳費年限必須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之后申請,并且只能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繳費。
2、一次性補繳
一次性補繳的條件較為嚴格,要求參保人員必須已經繳納了10年以上的養老保險,且補繳金額只能補足至15年。補繳金額按照當地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60%作為繳費基數來計算。
2025年一季度,通過一次性補繳解決養老金問題的人數達31.7萬人,平均補繳金額為7.62萬元。顯然,這種方式適合繳費年限接近15年,且具備一定經濟實力的老職工,二者缺一不可。
3、轉到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按照《條例》,繳費不足15年的參保人員,可將職工養老保險賬戶余額轉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之后享受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但轉入后,養老金收入會明顯低于職工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平均每月可領取350-500元不等。這種方式主要適用于職工養老保險沒交幾年,且遠未達到15年標準的人群。
4、轉移至配偶名下
部分地區允許未滿15年且已達到退休年齡的參保人,將個人賬戶累計金額轉移到配偶名下,這樣配偶的養老金會有所增加。不過,轉移需滿足三個條件:一是當事人必須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二是配偶正在領取養老金,或已經符合領取養老金條件;三是當事人要自愿放棄繼續繳納養老金的權利。2025年一季度,選擇此方式的參保人有12.8萬人,平均轉移金額3.24萬元。
5、一次性領取個人賬戶余額
根據《條例》,參保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后,若養老保險繳費不足15年,且不愿意繼續繳費,可申請提前領取個人賬戶內的資金。但單位繳納的部分資金就無法領取了,而且一次性領取后,將來就不能再享受領取養老金的權利。
2025年一季度,選擇一次性領取的參保人有31.6萬人,平均領取金額4.27萬元。其實,一次性領取個人賬戶余額的做法并不劃算,除非萬不得已,否則不建議選擇。
對于即將達到退休年齡,而養老金繳費年限還未達到15年最低標準的參保人,建議提前2-3年開始規劃繳費策略,避免臨近退休才發現繳費不足。參保人可通過社保卡網上服務平臺或當地社保機構查詢個人繳費記錄,精準掌握自己的繳費年限和賬戶余額,為養老生活做好充分準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