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網
近日,在中江縣人民醫院進駐專家的指導下,倉山中心衛生院消化內科團隊成功為一名早癌患者實施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實現了消化道早癌微創治療領域“零”突破,為基層群眾帶來了更安全、便捷、高效的治療選擇。
72歲的肖婆婆因長時間(3個月)便血到倉山中心衛生院就診,腸鏡檢查發現肖婆婆直腸有新生物,經病理診斷為早期直腸癌。考慮到患者既往有直腸癌手術史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手術風險高,醫院立即啟動多學科聯合會診。經過詳細的病情評估,并與家屬充分溝通后,一致決定采用創傷更小、恢復更快的ESD技術。
手術時,中江縣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唐友攀全程指導倉山衛生院消化內鏡團隊進行操作。在內鏡的精準引導下,醫生嫻熟運用高頻電刀等特殊工具,對病變組織與正常黏膜進行精細剝離。手術十分順利,術中出血極少,并完整剝離了病變組織。術后病理證實切緣陰性,達到根治性切除的效果。
“ESD是當前治療早期消化道腫瘤或癌前病變最先進的內鏡微創技術之一。”唐友攀介紹道,“其最大優勢是能在保留器官完整性的前提下,通過內鏡將病變組織整塊切除,達到根治效果。相比傳統開腹手術,ESD具有創傷小、根治性高、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顯著優勢,極大提升患者術后生活質量。”
“年紀大了,害怕做手術,總覺得手術后要在醫院躺個十天半個月,但是沒想到,手術第二天就能下床走動,第三天就可以出院了。”談起這次手術,肖婆婆贊不絕口,“這項技術能在鎮上開展,對我們老百姓來說真的太方便了,不僅省了去城里看病的路費,還不用來回奔波。”
ESD手術在基層衛生院成功實施,得益于緊密型醫共體的建設。自中江縣人民醫院全面托管倉山中心衛生院以來,通過持續的管理輸出、技術幫扶、人員下沉和專科共建,推動縣級優質醫療資源有效擴容下沉。醫療團隊長期駐點,不僅定期查房、指導疑難危重病救治,更通過“手把手”帶教,系統性提升基層專科能力。
在強有力的支持下,倉山中心衛生院消化病學科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從過去僅能進行內鏡檢查,逐步提升到開展簡單息肉切除,再到能完成消化道早癌微創治療。同時,還成功開展了腹腔鏡胃癌根治術、腹腔鏡左半肝切除術、經竇道膽道鏡輔助膽管取石、腹腔鏡膽管切開取石術等多項新技術,逐步構建起涵蓋胃食管反流病、胃癌、直腸癌、闌尾炎等疾病的微創診療體系,真正讓群眾在“家門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中江縣人民醫院:李孝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