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爭議不斷的“單踏板”,終于要被“禁”了。
就在上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發(fā)布《乘用車制動系統(tǒng)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強制性國家標準,該標準將從 2026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實施。
其中有一條關于“單踏板制動”的規(guī)定:
車輛在默認狀態(tài)下不允許通過松開油門踏板實現(xiàn)減速至完全停車,駕駛員必須通過制動踏板完成最終剎停動作。
也就是說,以后單純松開加速踏板不能進行制動,只能有減速效果,如果想實現(xiàn)車輛剎停,那就必須老老實實的踩下剎車踏板。
可能有人不明白了,單踏板不就是個模式嗎?怎么還非得出一條規(guī)定把它禁了?
其實,“單踏板”還真不是一個簡單的駕駛模式,而是一個弄錯了會“要命”的大隱患。
接下來,咱們就針對這個“單踏板模式”給大家好好科普一下。
什么是單踏板模式?
很多人都在用單踏板模式,其實并不一定真正了解這個模式。
所謂“單踏板”模式,不是指汽車只有一個踏板,而是具有剎車和油門(電門)兩個踏板。
只不過,在單踏板模式下,踩油門是加速;微微松開油門是減速;徹底松開油門是急減速至停車;踩剎車也是減速、停車。
從原理上來說,單踏板模式也就是動能回收技術,當我們松開加速踏板后,車輪會帶動電機轉動而實現(xiàn)動能回收,此時車輪受到的阻力遠大于車輪自由滑行的阻力,從而實現(xiàn)了“制動”的效果。
我們可以理解為,單踏板模式就是駕駛者可以通過加速踏板既控制車輛的加速,同時又能控制車輛的減速。
但這里的油門踏板只是擁有部分制動踏板的功能,而并非是真正的制動踏板。
這里就要提到另一個問題了。
既然油門踏板能擁有部分制動踏板的功能,那么制動踏板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其實,這就類似于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的關系,雖然輔助駕駛也有“主動”性,但和完全“自主”的自動駕駛還是存在很大差距。
所以,制動的開發(fā)離不開制動踏板感的開發(fā),踏板力與減速度關系曲線、踏板行程與減速度關系曲線,這個不是一個能量回收系統(tǒng)可以取代的。
比如,單踏板模式將剎車和加速操作集成在一起,駕駛員很難精準地控制剎車力度,解決辦法就是用正常的制動踏板。
再比如,習慣了傳統(tǒng)的摩擦制動方式的駕駛員,用不慣這種回饋制動怎么辦?
而且,不管是駕校學習,還是日常開車,大家一般的習慣就是踩著油門行駛。這個過程中如果遇到緊急情況,下意識的反應往往是立刻松開油門,把腳移到剎車上。
如果制動踏板不做,一個油門既加速又減速,這很難讓司機快速做出正確反應,很多單踏板引發(fā)的車禍,很多都是這個原因導致的。
單踏板的設計初衷
當然,單踏板的設計初衷是好的。一般來說,傳統(tǒng)車輛在加減速頻繁的城市工況下,制動消耗的能量占驅動所用能量的比例可達 50% 。
而電動化時代,續(xù)航成為用戶焦慮的首要因素。在電池技術尚未完全成熟的情況下,很多車企開始想辦法最大限度的開發(fā)車輛的續(xù)航。
通過再生制動系統(tǒng)將這部分能量回收再利用,恰好可以顯著延長汽車續(xù)駛里程,這也是這些年單踏板模式雖然槽點很多,但依舊被諸多車企奉為增加汽車續(xù)駛里程、提高能源綜合利用率的“妙招”之一。
如果真追溯起來,其實早在十來年前,單踏板模式就出現(xiàn)了。
比如 2013 年的第一代寶馬 i3 就做了個單踏板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可以通過松開加速踏板,利用動能回收制動減速至車輛停車,而在松開加速踏板過程中,車輛同時亮起剎車燈。
而之后的日產(chǎn)聆風、雪佛蘭 Bolt 等車型又對單踏板模式進行了改良,增加了車輛單踏板模式下在上下坡工況的駐車能力,以及能量回收力度的可調(diào)節(jié)等。
單踏板發(fā)展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可以做到讓車子在下坡的時候利用坡度充電,除了增加續(xù)航之外,也會更加環(huán)保。
同時,這種模式下,減少了制動的觸發(fā)次數(shù)和力度,減輕了液壓制動負擔,機械剎車片的使用變少了,保養(yǎng)成本自然也會降低。
目前,蔚來、極星、理想等一眾新勢力車企也都推出了單踏板模式。
從初衷上來說,在電池能量密度、電機效率、三電等技術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加上一個單踏板模式來提升續(xù)航,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方案。
只不過,當提升續(xù)航的代價是讓用戶改變“肌肉記憶”,這就不僅僅是駕駛習慣改變的問題了,其背后的風險也值得我們深思。
“致命”的到底是什么?
那么,單踏板模式背后的風險是什么呢?
正如上文我們提到的那樣,單踏板模式有個非常核心的問題,那就是,它改變了百年駕駛習慣形成的肌肉記憶,在緊急情況下可能增加誤操作風險,尤其對混合駕駛習慣的用戶。
說的直白一點,單踏板看起來增加了續(xù)航,對有些駕駛員來說也會更加便捷,但從安全的角度上來說,多一個切換步驟,可能就會多一層生命守護。畢竟,誰都不能保證自己在緊急情況下,理智能搏得過“肌肉記憶”。
特斯拉單踏板模式出現(xiàn)的事故可能很多人都聽過,每每提及“特斯拉失控”的新聞,總有人要把特斯拉的“單踏板模式”拿出來批判一下。
也正是因為有較大的安全風險,2023 年,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啟動缺陷調(diào)查后,特斯拉召回了 2019-2023 年間銷售的大量車型,原因就包括了“未允許駕駛員選擇能量回收策略,可能增加誤踩加速踏板風險”。
而另一個問題是,這是否就意味著,“單踏板模式”就是造成所有問題的根源呢?
其實也未必,嚴格點來說,“單踏板模式”不是發(fā)生事故的“原罪”,關鍵還要看車企怎么宣傳,用戶怎么使用。
我們?nèi)粘?吹降能嚻蠊δ苄麄髦校蠹彝粫榻B這個模式有多么便捷,很少有車企明確它的駕駛邏輯和風險。
而用戶往往為了省事,也愿意去嘗試這樣的模式,并沒有充分考慮到緊急情況下,自己是否有避險預案,比如及時踩下真正的制動踏板。
其實,在車輛上單獨造了剎車踏板與加速踏板,就是為了保證緊急情況下駕駛員的操作正確性,如果因為有了單踏板模式,大家就對此視而不見,那么國家對此有所限制,也理所當然。
不過,目前來看,國家也并非在這件事上“一刀切”。在新的規(guī)定里,在默認狀態(tài)下,單靠松開加速踏板,汽車不能剎停。但習慣了單踏板的車主,依然可以通過手動設置特定的工作狀態(tài),實現(xiàn)松開加速踏板就剎停的效果。
當然,不管怎么看,“單踏板模式”的潛在風險都還是存在的。
所以,最好的結果就是,隨著技術的進步,能真正取消“單踏板模式”,讓剎車動作與剎車踏板對應的同時,兼顧到續(xù)航提升的需求。
好在,目前也已經(jīng)有車企在嘗試串聯(lián)式再生制動系統(tǒng)(CRBS)這一新的技術,其可以通過車輛的制動分配系統(tǒng)來協(xié)調(diào)電力再生制動系統(tǒng)和傳統(tǒng)液壓制動的工作,做到踩剎車也能電力再生。
如果這一技術普及,“單踏板模式”可能就沒什么存在的必要了。
結語
說白了,單踏板模式本身只是一種駕駛模式,只不過,它具有兩面性。
一方面,對于習慣了單踏板的用戶來說,這是一種省心省力省能耗的駕駛模式;
另一方面,對于潛意識里就習慣了剎車是剎車,加速是加速的用戶來說,這種模式顯然是在和自身的肌肉記憶進行對抗,一旦遇到緊急情況,很容易造成誤操作風險。
所以,根本的問題不是單踏板模式,而是車企如何引導用戶正確認知這種模式,用戶又如何去使用它。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相關政府官網(wǎng)、新浪微博等其他網(wǎng)絡信息
編輯:夏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