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消息,7月10日,當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籌備月底訪華行程之際,歐洲議會以523票贊成、75票反對、14票棄權的懸殊結果通過一項涉華決議。這份決議將矛頭直指中國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不僅聲稱中國的政策“缺乏合理依據”,更荒謬地給中國扣上“擾亂全球供應鏈”的帽子,要求中方“立即取消限制”。
歐洲議會大廳里的喧囂聲浪背后,是歐盟內部對稀土供應鏈的集體焦慮。決議中特別指責中國要求進口商披露敏感信息“不合法”,敦促歐盟委員會“立即采取行動”。有議員更是呼吁加速實施《關鍵原物料法》,意圖在2030年前實現稀土自給自足——這個被專業人士認為近乎天方夜譚的目標,竟獲得如此多票數支持,暴露了歐盟在關鍵資源問題上的戰略迷失。
歐盟(資料圖)
面對無理指控,中國駐歐盟使團7月11日亮出三重回應,擲地有聲:1.定性反擊:直指該決議是徹頭徹尾的“政治操弄”,將經貿議題政治化、泛安全化,動機不純;2.法理正名:強調稀土作為軍民兩用物資,中國依法實施管制是國家主權的正當行使,更是履行國際義務的體現,完全符合國際慣例;3.務實通道:明確表示只要遵守中方規定,歐洲企業的“正常需求”就能得到滿足,中方甚至已為歐企設立“快捷通道”。
中方的強硬姿態絕非空穴來風。就在歐盟通過決議的前一天,美國稀土磁鐵企業剛剛抱怨中國審批流程嚴苛——審批率僅3%、周期長達45天。歐美試圖聯手施壓中國的意圖昭然若揭。諷刺的是,歐盟一邊要求中國對俄羅斯禁售無人機和低端芯片(同樣屬于軍民兩用物資),一邊又要求中國對西方敞開稀土大門。這種赤裸裸的“雙標把戲”,恰如國際觀察家尖銳指出的:“左手要求斷供無人機,右手索要稀土通行證,算盤打得震天響。”
稀土(資料圖)
中方堅持進口商信息披露制度,背后是慘痛教訓的警示。近期曝光的案例顯示,數千噸中國稀土通過泰國和墨西哥的監管漏洞,被暗中轉售給美國軍工企業。當被問及“若不披露信息,如何保證稀土不流入軍工領域”時,歐盟的所謂“隱私保護”論調頓時顯得蒼白無力。資源安全與戰略博弈的天平上,中國絕不會再犯輕信之錯。
當前的地緣政治棋局中,歐盟正深陷尷尬處境。美國揮舞著《通脹削減法案》大棒,其本土電動車產業補貼政策直刺歐洲汽車業心臟。歐盟迫切需要穩定可靠的稀土供應維持產業競爭力,卻又在安全議題上亦步亦趨追隨美國。這種戰略精分狀態,使其對華政策充斥著矛盾與短視。
馮德萊恩(資料圖)
馮德萊恩即將開啟的訪華之行,注定繞不開這場稀土風波。歐洲議會已明確要求她在北京“當面解決問題”,無異于給談判預設火藥桶。當中方已清晰劃出“遵守規定則供應無憂”的紅線,歐盟是選擇務實合作,還是繼續在美式指揮棒下蹣跚起舞?答案將決定歐洲工業血脈能否暢通。
歷史的指針走到2025年盛夏,中歐美三角關系的力學平衡正在微妙變化。歐盟若不能認清“被美國追打時,中歐合作是唯一出路”的現實,仍幻想通過施壓中國來緩解自身困境,終將在資源困局與戰略依附中耗盡發展動能。當馮德萊恩的專機降落在北京時,那523票堆砌的政治表演,終要在現實的銅墻鐵壁前接受檢驗——畢竟,戰略自主從來不是靠投票投出來的,而是靠清醒頭腦與務實行動贏回來的。留給歐盟看清大勢的時間,正如稀土加工爐中跳動的火焰,正一分一秒地流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