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5
本文字數:3171,閱讀時長大約5分鐘
作者 |第一財經 后歆桐
特朗普政府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施壓再升級,試圖以攻擊美聯儲翻修總部大樓支出過度的方式,逼鮑威爾提前結束任期。與此同時,前美聯儲理事、下任美聯儲主席熱門人選等近來也都在加緊向美國總統特朗普“投誠”。
此前,鑒于美聯儲的機制設計和獨立性,不少市場人士都認為,特朗普政府很難逼鮑威爾辭職,且即使鮑威爾離職,美聯儲也未必會如特朗普所愿,快速、大幅降息。但在特朗普政府此次不以降息為攻擊點,而轉而找其他理由逼宮鮑威爾后,德銀策略師警告,特朗普迫使鮑威爾離職是一個重大且被市場低估的風險,可能引發美元和美國國債的大幅拋售。
特朗普政府施壓鮑威爾升級
7月11日,有“新美聯儲通訊社”之稱的華爾街日報的記者蒂米洛斯(Nick Timiraos)發文表示,白宮顧問正在加大對鮑威爾的施壓,圍繞美聯儲總部翻修的爭議,可能為罷免他開辟一條新的法律途徑。
爭議的導火索之一是美聯儲總部大樓的翻修項目。
今年4月,美國媒體報道稱,美聯儲辦公大樓翻修成本飆升了30%,從19億美元增加到25億美元。而美聯儲內部監督機構——監察長辦公室的一份報告證實了這報道:截至2月份,美聯儲大樓最新翻修工程的成本預計將達到25億美元,高于兩年前預測的19億美元。
上周四,特朗普政府通過其預算主管沃特(Russell Vought)的一封信,正式發起了最新挑戰。沃特在信中暗示,鮑威爾要么就俯瞰華盛頓國家廣場(National Mall)的三座辦公樓耗資25億美元的翻新工程向國會做了虛假陳述,要么就是未能遵守首都地區的建筑許可規定。美聯儲對這些指控進行了反駁。在其發布的項目“常見問題”中,美聯儲澄清稱,大樓翻修是自20世紀30年代建成以來的首次全面改造,工程涉及清除鉛污染和比預期更多的石棉,這導致了成本的增加。鮑威爾本人在6月的參議院聽證會上也對超支問題做出回應,承認成本有所增加,但否認項目存在過度奢華的設計。
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負責人普魯特(Bill Pulte)在社交媒體平臺X上發文稱,他聽說鮑威爾對于完成其任期有所動搖,但他并未提供任何證據。隨后,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哈塞特(Kevin Hassett)7月13日在接受采訪時進一步點燃話題。他表示,特朗普有權基于“正當理由”解雇鮑威爾,所謂的“正當理由”可能與美聯儲總部大樓翻修項目的超支問題密切相關。哈塞特強調,美聯儲在成本管理上的失誤“責任重大”,這為特朗普政府提供了潛在的施壓點。與此同時,特朗普向負責審批首都重大建設項目的聯邦委員會安插了三名白宮顧問,其中包括白宮副幕僚長布萊爾(James Blair)。
這些最新動態不僅加劇了白宮與美聯儲之間的緊張關系,也讓外界開始猜測鮑威爾是否會在2026年5月任期結束前提前被迫辭職。最高法院最近的一項命令表明,美聯儲官員不能因政策分歧而被免職,這意味著他們必須因“正當理由”被免職,通常被解釋為瀆職或失職。
蒂米洛斯表示,這一施壓行動與1972年大選前尼克松總統的類似做法如出一轍。當時尼克松政府在推行不受歡迎的經濟政策的同時,散布關于時任美聯儲主席伯恩斯尋求加薪的虛假消息,以削弱聯儲的公信力。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會計系副教授鄭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盡管面臨巨大的政治壓力,鮑威爾仍將堅持采取數據驅動的穩健政策路線。上一輪緊縮周期中,通脹一度根深蒂固,令政策應對滯后的教訓尤為深刻。鮑威爾強調依賴數據驅動的決策路徑,需觀察數月的持續性通脹回落和就業市場降溫后才可能啟動降息。類似上世紀70年代的歷史案例依舊對當前的政策判斷產生影響。因此,即便經濟放緩,美聯儲也可能推遲降息,直到確信通脹已被牢牢控制。總體來看,美聯儲的首要任務仍是穩定通脹預期并保持政策公信力,即便這可能犧牲短期經濟增長。
對于候任者,他稱,特朗普近日表示,他在考慮“兩三個”接替人選,并可能早于2025年9~10月做出任命。美聯儲前理事凱文·沃什(Kevin Warsh)、哈塞特、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世界銀行前行長大衛·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以及現任美聯儲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Christopher Waller)。如果特朗普真的采取行動,可能希望組建一個更偏“鴿派”、強調經濟增長的美聯儲領導層。
圖源:新華社
“影子主席”候選人紛紛投誠
在鮑威爾被特朗普政府逼迫的同時,“影子主席”的有力候選人近期頻頻投誠。7月8日,沃什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關稅不會導致通脹”,美聯儲“糟糕的經濟政策”正在抑制經濟增長,維持貨幣政策利率不變的做法讓特朗普倍感挫折,自己對此深表同情。此外,他更進一步稱,美聯儲需要“體制變革”,包括新的人事安排。美聯儲內部“有大量朽木(deadwood)”,但也存在一些人才。
在翻修大樓事件后,沃什又借著上節目的契機,抨擊美聯儲“迷失了方向”,無論是在監管還是應對通脹、利率調整以及金融監管等方面都表現不佳,呼吁對美聯儲進行“全面體制變革”,認為僅僅更換主席不足以解決問題,而需要打破現有的思維模式,重新審視其運作方式。諷刺的是,在2006年~2011年擔任美聯儲理事期間,沃什一直保持著獨立于政府的立場。
上個月,另一名有力候選人沃勒也曾表示,關稅不會顯著推高通脹,因此美聯儲無需等待太久就應降息,最早應該考慮在7月。他是美聯儲內部首位提出7月降息的官員,一度提高了市場對降息的預期,并導致至少7~8位其他聯儲官員緊隨其后發言,給市場潑冷水。
哈塞特的公開立場也發生了顯著轉變。他曾宣稱,他的工作是“提醒人們尊重美聯儲的獨立性”。但在成為有力候任者后,他已成為鮑威爾最嚴厲的批評者之一,在6月底的一次電視采訪中,指責鮑威爾與民主黨人密切合作,并指責美聯儲根據黨派之爭而非經濟數據做決策。而在去年,哈塞特還對美聯儲9月的降息作出了寬容的評價,稱應根據決策者做決定時所掌握的信息來評判他們,又在去年10月接受媒采訪時再度強調,9月降息“根據他們當時掌握的數據來看是很有道理的”。2022年9月,在美聯儲大幅加息之際,哈塞特也曾為鮑威爾辯護,駁斥民主黨人的批評稱,“攻擊鮑威爾只會對經濟和市場造成負面影響”。
富國銀行利率和宏觀策略主管舒默茲(Mike Schumacher)直言,市場可能因這些潛在候選人目前的言論而被誤導,這些候選人可能故意采取“鴿派”立場,以提高被特朗普選中的機會。
美聯儲獨立性、復雜的法律程序以及公眾的關注,都讓“逼宮”計劃充滿變數。鄭辛對記者表示,盡管特朗普傾向任命“鴿派”人物以推動經濟增長,但政治任命必須通過參議院確認,因此還需綜合考慮政治可行性。不論最終人選是誰,他們都必須妥善應對通脹預期管理、財政赤字、去全球化和氣候風險等復雜挑戰,同時維護美聯儲的機構公信力和輿論信任。
分析師警示鮑威爾提前離職風險
不論如何,隨著特朗普政府對鮑威爾的施壓升級,候選人們又虎視眈眈,更多人開始擔心鮑威爾提前卸任的可能性。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美聯儲歷史學家布朗(Peter Conti-Brown)表示,最新事態發展顯示出特朗普政府已開始明著對美聯儲施壓,最壞情況下,為了罷免鮑威爾,特朗普政府不排除走出制造法律依據的危險一步,“特朗普政府顯然通過各種機制為鮑威爾的罷免捏造理由,我們正處于美聯儲歷史上的高風險時刻。如若鮑威爾當真被罷免,將給全球經濟和幾乎每個方面,都帶來深刻不穩定性”。
德銀全球外匯策略主管薩洛瓦勒斯(George Saravelos)也在近期的報告中寫道,博彩平臺Polymarket的數據顯示,市場對鮑威爾被罷免的概率定價僅為不到20%,換言之,這一風險被市場嚴重低估。如若鮑威爾當真被迫離職,將導致美元貿易加權指數在24小時內暴跌3%~4%,美債市場也將面臨30~40個基點的拋售,且美元、美債將承擔持續性風險溢價。
更重要的是,投資者會將此舉視為對美聯儲獨立性的直接沖擊,后果還將波及除美國外的海外市場。荷蘭國際集團也持類似觀點,該行策略師團隊認為,如果鮑威爾被迫辭職,美債收益率曲線將越發陡峭化,形成美元“有毒組合”,歐元、日元或成避險贏家。
微信編輯| 七三
實習生| 小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