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南投縣議員陳玉鈴的罷免案結果出來了,同意罷免的有12160票,不同意的5867票,同意票比不同意票多出一倍還多。但因為投票率只有31.76%,沒達到法定要求,所以罷免沒成功。
表面看,民進黨算是保住了這個席位,可細琢磨就不是那么回事了。陳玉鈴2022年當選的時候才得5028票,這次同意罷免她的票是當時的2.4倍,這意思就是,以前每兩個支持她的人里,現在差不多有五個反對她了。而且,反對罷免的票比她當選時還少了近400票,就算在民進黨傳統的票倉,基層支持也松勁兒了。
國民黨本來想借著這個罷免案打個翻身仗,結果暴露了自己動員能力不行。這次投票率特別低,創了近年地方選舉新低,導致同意票沒達到法定的14302票,出現了“多數人同意卻罷免不成”的情況,不少人都開始質疑這個罷免制度了,說這制度本來是防止惡意報復的,現在反倒可能成了保護既得利益的工具。
那為啥說賴清德高興太早了呢?民進黨這次雖然僥幸過關,但藏不住三個大問題。
首先是民意基礎不穩。就算罷免沒成,同意票占比也有67.45%,遠超民進黨自己估計的50%安全線。這種“很多人同意但投票的人少”的情況,就像一座睡著的火山,哪天投票率上去了,局勢可能一下子就反過來了。香港中評社也說,大家對民進黨不滿的情緒可不小,尤其是基層,怨氣正在慢慢攢著。
其次是執政滿意度跌得厲害。親綠的“臺灣民意基金會”最新民調顯示,賴清德的施政滿意度降到42.9%,不滿意度44.5%,又出現了不滿意超過滿意的“死亡交叉”。過去一個月,跟在野黨領袖的“安全簡報”談崩了、“團結十講”引發爭議、民進黨全代會呼吁搞“大罷免”這些事,都讓民眾越來越不信任他們。國民黨臺北市議員游淑慧就說,現在連中間選民都煩透了“大罷免”,很多人投不同意票,其實是在否定民進黨這九年的治理。
更嚴重的是制度性風險越積越多。這次罷免案能看出來民進黨在地方治理上越來越空心化。陳玉鈴所在的竹山鎮,國民黨的游顥在2024年選舉拿了1.6萬票,按理說有足夠的基礎動員選民,結果還是因為投票率低沒成。這說明就算大家有不滿、網上討論得熱,要是沒有實實在在的組織動員和地面行動,罷免也成不了事,這種動員能力的差距,以后大選可能會成致命傷。
民進黨這次的優勢其實是表面的。罷免門檻要求25%的投票率,本來是給執政者的一道保險,現在反倒可能坑了民進黨。當同意票比當選票多那么多還罷免不了,民眾對制度失望,可能就會把氣撒到執政黨身上。島內資深媒體人黃揚明分析,罷免說白了就是比誰能拉來更多人投票,要是民進黨一直不管基層的訴求,以后選舉投票率高了,肯定要自食其果。
國民黨也在調整策略,吸取這次教訓,準備開一百場說明會,讓地方議員直接跟選民聊,還打算和民眾黨合作拉年輕人的票。更重要的是,國民黨開始把罷免和政策結合起來,比如在竹山鎮主打“還稅于民”,想把政治對抗變成聊民生問題,這種更接地氣的辦法,可能比光喊意識形態口號管用。
最近民進黨自己的丑聞也在拉低支持率,像“監察院”秘書長李俊俋公車私用,還有“媒體政策及業務宣導費”預算漲了70%這些事,都讓民眾越來越不信他們。國民黨的張斯綱揭發丑聞第二天就被檢方約談,不少人質疑這是“司法恐嚇”,這種“用公款養網軍、用司法打壓對手”的操作,讓民進黨最后一點道德優勢也快沒了。
總的來說,這次罷免案就像一面鏡子,既看出了國民黨動員能力不行,也照出了民進黨執政根基在松動。對賴清德來說,這次暫時過關不過是暴風雨前的平靜,要是以后同意票繼續增加、投票率上來了,民進黨這點所謂的“優勢”可能就像紙糊的房子一樣,說塌就塌。真正的考驗,恐怕才剛開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