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河南交通廣播記者 王曉宇 通訊員 胡斌
當象征著豫哈兩地“像石榴籽一樣緊緊相擁”深情厚誼的營旗被授予河南和哈密兩個團隊時,2025年體育健疆?豫哈青少年體育夏令營正式拉開了帷幕。
這個夏天,這些天山腳下的孩子們用一周的時間在河南開啟了一場融匯體育競技與文化浸潤的“行走課堂”,用腳步丈量中原大地的厚重歷史,用心靈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一站 登封
夏令營的首站,30多名“小哈密瓜”直奔登封,這里是少林武術發源地,承載著千年禪武共生的文化基因。少林功夫不僅是技藝,更是“以武育人、以德立身”的精神載體。
在開營儀式上,鵝坡武校表演團以一場氣勢磅礴的武術展演《龍騰獅躍鑄武魂》點燃全場。
金龍翻騰、雄獅騰躍、驚險刺激的硬氣功、剛勁有力的拳腳、虎虎生風的棍術等精彩演出,引得小朋友們紛紛舉起手機記錄。不時發出感慨:“亞克西!”
“亞克西”是新疆維吾爾語,意思是“好”“優秀”“棒”。
在鵝坡武校,“小哈密瓜”走進訓練場,近距離觀摩感受武術學員的日常訓練場景,并且當場“拜師”學藝。比他的“師父”還高了一頭的小哈密瓜,追著小老師請教少林功夫。
小學員們教得仔細,小哈密瓜學得認真。雖然動作稍顯生澀,但顯熱忱與真誠。
這一刻,這場跨越山海的雙向奔赴,就在這汗水與笑聲中悄然發生。
第二站 洛陽
告別登封的少林功夫,帶著對中華武術的感嘆,“小哈密瓜”們也來到了研學之旅的第二站洛陽。來到龍門石窟,沿伊水河畔前行,仰望17米高的盧舍那大佛,其恢弘氣勢與雕刻技藝,讓“小哈密瓜”們第一次感受到何為“鬼斧神工”,連連稱道:“亞克西!”
站在天堂明堂內,哈密少年艾拜杜拉說:“來到武則天‘辦公休息’的地方,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還想再來!”
三彩小鎮里,在非遺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化身“非遺學徒”為唐三彩上釉,駱駝、胡商,重現絲綢之路的輝煌。
綠茵場上,豫哈青少年足球友誼賽如期舉行,“小哈密瓜”們雖以微弱比分惜敗,但賽后洛陽小球員主動上前擁抱安慰,小朋友們純真的感情總是最能打動人。
而教練霍建新認真記錄著訓練方法:“要把河南的青訓經驗帶回家鄉,讓我們哈密的足球小將更快成長!”這場交流活動的意義,在此刻顯現出來。
第三站 焦作溫縣陳家溝
感受過古都洛陽的文化魅力之后,“小哈密瓜”們來到太極拳發源地——焦作溫縣陳家溝。這里藏著中華武術的“剛柔之道”等著他們解鎖。
青石板廣場上,太極拳傳承人以“攬雀尾”起勢,衣袂翻卷間似有氣流涌動。《太極十三式》展演中,金龍纏臂的招式與柔中藏勁的發力,引得孩子們陣陣驚呼。
河南省體育局
第四站 開封
來到這里,本次夏令營已經接近尾聲。盡管日程緊湊,但小朋友眼中依然閃爍著求知的光芒。在古都開封,通過沉浸式體驗清明上河園的盛世畫卷讓小朋友們真切感受到了“八朝古都”的歷史底蘊領略了千年前“天下第一都會”的繁華盛景。
一路上,無論是千年古剎少林寺,富麗堂皇的天堂明堂,還是風景秀麗的清明上河園,學員們都在拍攝照片視頻分享給家人朋友。活動在開展體育交流的同時,也讓少年們充分感受了中原大地的風土人情。
南省體育局
從哈密瓜田到黃河岸邊,從胡楊林海到龍門山色,這個夏天,一場跨越2600公里的“發現之旅”正在書寫新時代民族團結的新篇章。當篝火晚會的歌聲再次響起,豫哈兩地的少年必將以青春之名,共同唱響“中華民族一家親”的動人旋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