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貝寧在節目里說過:“父母留給孩子最珍貴的,從不是銀行卡里的數字,而是刻在骨子里的東西?!?/p>
老話說“前人栽樹,后人乘涼”,人過五十,眼看就到了給子孫“鋪路”的年紀,可這“路”該怎么鋪?很多人覺得手里有存款才硬氣,能給孩子留套房、留筆錢,就是最大的本事。
可看看身邊那些事兒,有的家庭父母留下萬貫家財,兒女卻揮霍無度,最后落得一身債務;有的家庭沒什么錢,兒女卻懂事孝順,日子過得踏實紅火。
說到底,人過五十,不管錢包鼓不鼓,這幾樣東西留好了,才是給子孫最靠譜的“家底”。
一、留一份“清白做人”的底氣,就像古人說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做人端方,子孫才能走得正
小區里的陳大爺今年62歲,一輩子在單位當會計,手里過的錢沒數,卻從沒沾過一分不該得的。有回單位查賬,發現一筆賬對不上,有人暗示他“模糊處理”,他愣是熬了三個通宵,一筆一筆核對,最后查出是系統出了錯。退休后,他常跟孫子說:“咱家人窮點不怕,就怕心不干凈。拿了不該拿的錢,夜里睡覺都不踏實。”
他孫子去年剛參加工作,在公司管倉庫,有人想讓他“通融”多領點物料,塞給他一個紅包,孩子當場就拒了,說:“我爺爺說,手干凈,人才站得直。”你看,這就是父母給的最好的“遺產”——不是錢,是做人的規矩。《論語》里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一個人活得清白,心里沒愧,走路都帶風;要是一輩子投機取巧、坑蒙拐騙,就算給孩子留座金山,孩子也學不會堂堂正正做人。
我老家有個鄰居,年輕時靠倒騰假貨發了財,給兒子買了豪車豪宅??伤麅鹤涌傆X得“錢來得容易”,做生意也學著坑蒙拐騙,最后被人告了,不僅賠光了家產,還坐了牢。老人在村里抬不起頭,逢人就嘆:“我這輩子最悔的,就是沒教孩子走正道??!”這世上的錢再多,也經不住??;可做人的底氣,卻能讓子孫一輩子站得穩。人過五十,少琢磨怎么“撈錢”,多想想怎么“立身”,你行得正、坐得端,子孫自然學樣,這比啥存款都管用。
二、留一種“扛事的本事”,正如古語所言“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教會子孫直面風雨,比給他們撐傘更重要
前陣子回老家,見了表叔,他跟我講起表哥的事,眼里滿是驕傲。表哥年輕時創業失敗,欠了一屁股債,天天躲在家里不敢出門。表叔沒罵他,也沒替他還債,就說:“我年輕時跟人合伙開磚窯,一場大雨把窯沖了,欠的錢夠我掙十年。我沒跑,白天搬磚,晚上幫人看倉庫,三年才還清。你現在這點坎,算啥?”
后來表哥跟著表叔去工地干活,從搬磚做起,慢慢攢錢,兩年后不僅還清了債,還開了家小裝修公司,踏實肯干,生意越來越好。表叔說:“我沒給孩子留錢,但我讓他知道,天塌不了,事來了,扛住就是了?!边@讓我想起《孟子》里說的“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人這一輩子,誰沒遇過難處?父母能給的不是“替他扛”,而是“教他扛”。
反觀有些老人,總把孩子護在翅膀底下,孫子摔一跤趕緊抱起來罵地太滑,兒子工作受點委屈就跑去單位“理論”。結果呢?孩子成了“玻璃心”,一點挫折就崩潰,三十多歲了還靠父母養著。我同事的兒子就是這樣,名牌大學畢業,卻換了十幾份工作,每次都嫌“領導太兇”“加班太累”,現在在家啃老。同事嘆著氣說:“都怪我以前太慣著他,沒教他受委屈。”人過五十,別總想著給子孫“鋪路”,得讓他們自己“踩坑”,摔疼了才知道怎么爬起來。你留的“扛事本事”,才是他們闖世界的“硬通貨”。
三、留一份“和睦的家風”,就像古人說的“家和萬事興”,家里暖,子孫才能有根
我姥姥常說:“一家人過日子,就像揉面團,得和和氣氣才能成團,要是各揉各的,最后就是一堆碎面?!彼@輩子沒讀過書,卻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姥爺脾氣急,姥姥總讓著他;三個舅舅吵架,姥姥從不“評理”,就做頓好飯,讓他們邊吃邊聊,氣就消了。現在三個舅舅都六十多了,誰家有難處,另外兩家準來幫忙,孫子輩也親得跟親兄妹似的。
這就是好家風的力量?!额伿霞矣枴防镎f“父子篤,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家里和睦,日子才能興旺。父母留的不是“多少錢”,而是“怎么相處”——夫妻不吵架,孩子就懂什么是愛;兄弟姐妹互相幫襯,孩子就懂什么是情;對長輩恭敬,孩子就懂什么是孝。這些東西,比存折上的數字暖多了。
可有的家庭,老人自己就偏心,對大兒子笑臉相迎,對小兒子橫眉冷對,結果兄弟成了仇人;還有的夫妻一輩子吵吵鬧鬧,孩子從小就覺得“家是冰冷的”,長大了也不懂怎么經營感情。我老家有戶人家,老爺子重男輕女,把家產全給了兒子,對女兒不管不問。結果兒子覺得“錢來得容易”,揮霍無度,女兒對家里心灰意冷,常年不回家。老爺子病重時,身邊連個端水的人都沒有,多讓人寒心?
人過五十,該明白:家不是“分家產的地方”,是“存感情的地方”。你對老伴多一分包容,對兒女多一分公平,對親戚多一分熱心,家里的溫度就高一分,子孫在這樣的家里長大,心里才有愛,眼里才有光。
說到底,人過五十,留給子孫的,從來不是“物質”,而是“精神”。清白做人的底氣,能讓他們走得正;扛事的本事,能讓他們走得遠;和睦的家風,能讓他們走得暖。就像《朱子家訓》里說的“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些刻在骨子里的東西,比金山銀山更經用。
不管有沒有存款,把這幾樣東西留好,子孫才能在這世上,活得踏實、活得體面、活得有根。這,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遺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