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說過:“親戚是上帝給你找的鄰居,鄰居是你自己找的親戚。”話是這么說,可老祖宗也留了句“遠親不如近鄰”,可見親戚這層關系,從來不是簡單的“有血緣就親”。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精力早不如年輕時旺盛,可總有些親戚,要么像塊甩不掉的膏藥,要么像根扎人的刺,讓人心里添堵。
不是說要斷了親情,而是有些親戚,該疏遠就得疏遠——中年人的福氣,往往藏在“拎得清”里。
一、總想著占小便宜的“伸手黨”親戚,就像《紅樓夢》里的“中山狼”,喂不飽也暖不熟
《紅樓夢》里說“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有些親戚就像這中山狼,你幫他一次,他就惦記著第二次,你給一分好處,他就想要十分。小時候可能覺得“親戚間互相幫襯是應該的”,可到了中年才明白,有些便宜,占著占著就成了習慣,你稍有不順便記恨你。
比如總找你借錢卻從不提還的表親,你買了新車就天天借去撐場面的遠房姐夫,甚至連你家孩子的壓歲錢都想“借”去周轉的大伯。《顏氏家訓》里說“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可跟這種“伸手黨”相處,只會被耗得精疲力盡。鄰居王大哥就吃過這虧,他心軟,表弟總找他借錢,前前后后給了十幾萬,后來自己買房要錢,表弟卻罵他“富了就忘本”。人到中年,手里的每一分錢都要養家,對這種喂不飽的親戚,該拒就得拒,不是無情,是護好自己的家。
二、見不得你好的“酸葡萄”親戚,就像《增廣賢文》里說的“妒人之能,幸人之失”,離遠點才能清凈
老話說“人窮別走親,富不回鄉”,其實怕的不是窮富,是那些見不得你好的親戚。你升職了,他背后說你“靠拍馬屁上位”;你孩子考得好,他酸溜溜地說“現在成績好不代表以后有出息”;你買了房,他就到處傳你“錢來路不正”。《增廣賢文》里那句“妒人之能,幸人之失”,說的就是這種人,見不得別人順,就盼著你摔跟頭。
我媽有個表妹,以前總來家里串門,后來我家日子好點了,她就再也沒來過,反而在親戚群里陰陽怪氣。我媽說:“她不是恨我們,是恨自己日子不如人,可這種恨,會變成刺扎到你身上。”人到中年,早該明白,你過得好是自己掙的,沒必要向誰證明,更沒必要讓別人的酸味攪了自己的日子。就像陶淵明說的“心遠地自偏”,把心放寬點,離那些酸言酸語遠些,日子才能過得踏實。
三、專挑是非的“長舌婦”親戚,就像《詩經》里說的“流言止于智者”,不接茬才是上策
《詩經》里有“三人成虎,五人成章”,說的就是流言的可怕,而有些親戚,簡直是流言的“制造機”。張家長李家短全是她的素材,你家夫妻拌個嘴,到她嘴里就成了“要離婚”;你跟婆婆紅個臉,她轉頭就傳“兒媳婦不孝順”。這種人,看似熱心腸,實則是揣著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思,把你家的事當談資,滿足自己的八卦欲。
我同事大姐就遇到過,她婆婆生病住院,遠房一個姨婆天天往醫院跑,不是來幫忙,是來打聽“是不是兒子不掏錢”“兒媳婦有沒有抱怨”,轉頭就添油加醋傳給親戚。后來大姐干脆直接說:“姨,我家的事就不勞您費心了,您要是來看看我媽,我謝謝您,要是來傳話的,就請回吧。”從那以后,姨婆再也沒來過。人到中年,哪有精力應付這些是非?《荀子》里說“流言止于智者”,不接茬、不回應,讓她的話傳不起來,自然就沒了市場。
四、總想掌控你生活的“管事婆”親戚,就像《禮記》里說的“過猶不及”,管太多反成負擔
有些親戚,總把自己當“大家長”,你的工作、你的婚姻、甚至你怎么教育孩子,他都要插一嘴。你想換份工作,他說“鐵飯碗才穩當,你瞎折騰啥”;你不想生二胎,他說“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你得懂規矩”。這種人,美其名曰“為你好”,實則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你,用“親情”綁架你的生活。
我老家有個叔叔,就是典型的“管事婆”,侄子找對象,他非要按自己的標準挑,嫌人家姑娘“家是農村的”;侄女想考研,他說“女孩子讀那么多書干嘛,早點嫁人”。后來孩子們都躲著他,過年都不想回家。《禮記》里說“過猶不及”,關心過頭就是冒犯,親戚之間,最該有的是邊界感。人到中年,早就有了自己的判斷力,該怎么活,心里有數,對這種總想掌控你的親戚,保持距離,才是對自己生活的尊重。
五、落難時躲遠點、風光時湊上來的“勢利眼”親戚,就像《史記》里說的“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不必當真
老話說“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有些親戚,把這句話演繹得淋漓盡致。你混得差時,躲你躲得比誰都遠,你想找他幫個小忙,他總有一堆借口;可等你日子好起來了,他立馬貼上來,一口一個“自家親戚”,又是送禮又是套近乎,目的無非是想沾點光。
我爸年輕時做生意賠了錢,不少親戚都躲著走,只有一個遠房舅舅還愿意幫忙。后來我家日子好了,那些躲著的親戚又找上門,我媽就說:“以前難的時候,誰真心待咱,咱記著;誰躲著咱,咱也記著。不是記仇,是心里得有桿秤。”《史記》里說“世態炎涼,人情冷暖”,這本來就是生活常態,沒必要生氣,也沒必要迎合。人到中年,早就明白,真心換真心,換不來的,就算了。
說到底,親戚關系就像一盆花,得用心養,但也得知道哪些枝該剪。不是所有血緣都值得珍惜,也不是所有親戚都得熱絡。人到中年,精力有限,把時間留給真心對自己好的人,把距離留給消耗自己的人,這不是薄情,是通透。就像老話說的“親疏有度,遠近相安”,親戚之間,保持恰到好處的距離,才能各自安好,這才是中年以后,最實在的福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