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樂道一掃之前的陰霾,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據官方數據顯示,6月樂道L60交付6400輛,創今年新高,穩居細分市場前三。二季度銷量環比增長15.6%。
除了銷量增長以外,樂道在7月10日打出了一張王牌——L90。
就在上周,自上海車展以來預熱許久的樂道L90終于公布了預售價和上市時間,整車購買27.99萬元起,電池租用購買19.39萬元起,將于7月底正式上市,8月1日開啟交付。
具體的配置信息這次并未公布,已知的是:
1、會有五款車身顏色、三種內飾主題可選;
2、全系標配85kWh的電池組,提供兩驅和四驅兩種版本,對應的CLTC續航分別是605km和570km。
乍一看似乎沒什么亮點,但發布預售價格前,蔚來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獨自在臺上整整講了三個小時,中途沒有換人,雖說效果可能比不上雷軍,但確實把這款車的產品技術完全講透了。
大三排、240L超大前備箱、9安全氣囊、300kg輕量化、全域900V高壓架構以及蔚來換電補能體系……
總之,這是一款長板足夠長,同時又沒什么明顯短板的“水桶車”。
基于此,這個預售價就足夠有爆點,發布會后的也印證了這一點:
車圈的普遍好評就不說了,線下門店的熱度也很高,雖然官方并沒有公布具體訂單量,但李斌透露預售訂單——達到內部預期。
反而是接手樂道才三個月的樂道汽車總裁沈斐表現得比較謙虛,直言“覺得還可以再好一點”,這位曾經負責蔚來能源的“技術派”,具備理科生的嚴謹和務實,曾說“立flag、喊口號不是他的風格”,這也不是他第一次回避在銷量上做文章。
比如,沈斐剛上任一個月時就曾批評了一位言辭過于高調的樂道銷售人員。
然而沈斐越低調,樂道越上道。
這位不說大話只一味埋頭做事的“狠人”,正在解鎖樂道品牌成立以來的正確打開方式。
先從產品本身來看,L90的最大賣點就是“大空間”,整場發布會李斌提及“大”字超過300次,更是反復念了很多次“座座都是VIP,六人十箱無壓力”。
簡直到了洗腦的程度。所以,現在提到L90,第一反應就是大。
不僅擁有240L的智能電動前備艙,堪稱國內最大;基于超5.1米的車長和超3米的軸距,提供6座/7座選擇,六座布局下,整車能夠裝下9個標準登機箱和1個兒童行李箱,解決了傳統大三排SUV“坐得下人、裝不下行李”的痛點。
而且不同于其他車型采用“挖空”設計的前備艙,L90前備箱開口非常低,除了能裝,甚至還能變成大沙發。
先不論這個場景是不是用戶剛需,僅從這一點就能看出,L90的產品定義已經跟主打高端商務的蔚來形成明顯的差異化,走的是極致實用路線。
之前蔚來給樂道的定位就是“為家庭造車”,但L60在磕磕絆絆之中,沒能講好這個故事。不過好在,至少這一次,L90做到了。
當然,極致實用除了空間大以外,還要做到舒適性、經濟性和安全性等——就像燃油時代的豐田漢蘭達(參數丨圖片)。
比如,L90的第三排座椅采用38°超大仰角電動調節,有效腿部空間超過1米,即使1米8的大高個也完全不會憋屈,保證“座座都是VIP”的乘坐體驗。
底盤設計方面,L90采用前雙叉臂+后五連桿懸掛,并配備空氣懸架+100mm超大行程智能連續可變阻尼減震器,進一步保證乘坐舒適性。
此外,L90集成度更高,采用全域900V高壓架構與36項高效集成設計,優化空間的同時兼顧輕量化,高壓線束線徑減半,線束總重降低50%,提升輕量化水平,兩驅版整備質量僅2250kg,四驅版整備質量僅2360kg。
官方的說法是:樂道L90可能是輕量化水平最高的大三排SUV。
所以L90在同等條件下能做到更長續航和更低能耗,兩驅版百公里能耗14.5kWh,同級最低,CLTC續航605km,結合蔚來換電體系實現“3分鐘滿電復活”,補能效率接近燃油車。
安全性上,L90則采用多項行業領先技術,包括“六縱十橫”前備艙結構、前艙橫梁等關鍵部位使用2000MPa潛艇級超高強度鋼、9安全氣囊加上第三排防撞設計、行業首個端到端AEB緊急自動剎車等等,并通過極端嚴苛碰撞測試,打造大三排SUV的安全標桿。
更別說它的智能化和豪華感也很在線,不僅“冰箱彩電大沙發”全給安排上,哨兵模式一天不到一度電,堪稱智能電動車里的節能大師。
可見,極致實用性其實是產品與用戶生活方式深度融合的結果,而非簡單的參數和配置堆砌。
說完產品,我們再從品牌層面來看,L90對樂道意味著什么?
先說結論,這是一款能充分體現樂道品牌初心的產品,不僅說清楚了樂道和蔚來的區別,還體現出換電技術在家用場景下的優勢。
甚至在我看來,如果L90是樂道的第一款車,那它的路會更好走,L60的銷量也能再往上沖一沖。
原因在于,新品牌成功的關鍵在于第一款車是否能立住核心形象,就像蔚來的首款量產車ES8,成功建立起了“科技+服務”的高端品牌形象,為后續車型奠定良好基礎。
沈斐在剛接手樂道時就曾在采訪中表示,自己的頭號任務就是解決用戶對樂道品牌的認知度問題,只要解決了這個問題,那銷量瞬間翻一番都不是問題。
正如前面所說樂道品牌的定位是面向家庭,但L60沒能講好這個故事。
我認為這一方面和L60當時的營銷打法有關,其新品發布會還在強調換電技術的光環,重點跑偏了,間接導致主打的家用屬性被弱化,所以到了這次L90的發布會,你會發現李斌不怎么提換電了。
另一方面是因為產品本身,比如L60沒有前備箱設計就是一大硬傷,雖然樂道說自己的后備箱夠大,還有“冰柜”,但由于和市場同級競品主流做法相背離,教育成本太高,用戶不買賬,家用的標簽自然就立不起來。
而這次L90不僅砍掉了后備箱的“冰柜”設計,還補上了前備箱,甚至做到了創新和行業領先,讓“能裝”變得名副其實,和蔚來形成差異化。
再來說說為何說換電是家用場景新的解題思路。
目前市面上的“9系”旗艦級三排SUV多采用混動或增程動力方案,由于需兼顧電驅與燃油兩套系統,往往在家庭出行場景中難以同時解決“第三排不舒適”“坐得下就裝不下”“車停得進,后備箱打不開”的空間體驗痛點。
而L90基于純電平臺打造,沒有內燃機占據空間,加上接近理想L9、問界M9等50萬元旗艦SUV的體量,以及技術集成,系統性解決了傳統大三排SUV的核心痛點。同時因為有換電,不用像其他純電車型一樣背一個大電池就能解決續航焦慮,還能有效降低整車重量與成本,可謂是一石三鳥。
與此同時,蔚來構建的補能網絡日益完善,就在L90預售的前一天,蔚來第1000座高速公路換電站投入運營,全面建成覆蓋全國550個城市的高速換電網絡,當天沈斐駕駛樂道L90完成了該車的首次換電,同時蔚來道路服務團隊駕駛一輛L60完成了純電高速公路10000公里最短用時挑戰,最終用時98小時06分鐘42秒。
這次挑戰進一步驗證了蔚來換電網絡補能的效率與可靠性,確立了純電在空間效率、駕乘體驗以及綜合使用成本上的優勢,并且還證明了新能源車跑高速長途,換電是目前的最優解。
在此基礎上,再來看L90的價格,絕對是掀了六座大型SUV的桌子,起步價直接殺到20萬以內,而同級競品的價格門檻大多在25萬以上,更不要說樂道還有“能進牛屋”等蔚來系統生態圈的隱形福利,對其目標人群也有很高的吸引力。
駕仕結語:
最后再來聊聊L90的銷量預期。駕仕派認為,未來L90穩定月銷可達5000輛以上,高峰時期有望沖擊8000輛,甚至挑戰萬輛水平。
盡管現在有人認為L90“月銷破萬”基本上板上釘釘的事,但我個人卻不太贊同這種說法。
從中大型及大型SUV市場的銷量榜單來看,月銷能夠長期穩定破萬的車型并不多,也就是理想L6、問界M8和問界M9能做到,更多主流車型大多處于月銷5000-8000輛的區間,L90若能做到這個水平已經是達成預期,能不能更近一步要看蔚來的交付能力和后續市場情況,畢竟理想i8馬上也要來了,從售價來看大概率是L90的直接競爭對手。
目前基本能確定的是,隨著L90的上市,蔚來整體銷量有望打破“蔚兩萬”的魔咒,邁向月銷3萬輛的新階段。
也就是說,L90從銷量到聲勢,都能給蔚來起到一波提氣的效果,但要想靠這一款車就扭轉蔚來的乾坤,甚至成為蔚來盈利的勝負手,還是不太現實的。
蔚來需要的是各個價格段全系主力車型的全面起勢,但不可否認的是,L90開了個好頭。
不容忽視的是,L90因為較大的車身尺寸,購買的用戶長期停放于戶外或者是臨時停車場是不太現實的,購買這臺車的用戶家里肯定需要有或買或租的固定車位,那也就意味著,他們的真實使用場景,大概率會是日常充電+偶爾長途換電。
此外,個人認為電池租用方案也不全是優點,雖然BaaS模式下19.39萬元起的售價相較于電池買斷方案便宜了超過8萬元,但每月租金899元,折算下來一年在租電池上的支出就要超過1萬元,對于只愿意拿20萬出來買車的家庭而言,這不算是一筆小的開支,27.99萬元才是主力購車用戶的標準線。
參考L60,就提供60kWh標準續航版和85kWh長續航版兩種電池容量選擇,但從實際用戶選擇來看,大多數采用電池租用方案的消費者更傾向于標準續航版本,月租費用僅為599元,畢竟都能換電了,日常使用時候的電池大小也就沒那么重要。
綜上,用一句話概括L90就是:先幫樂道把“家用”標簽釘牢,再順手拉一波銷量;不管能否拉動蔚來整體更快走向盈利,至少在聲勢上是打了一局好牌。
樂道品牌的初衷就是要做純電時代的全球家用車,這個野心在L90的產品力上,看出來是認真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