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江西工程學院蘇區星火·逐光社會實踐隊踏紅土尋初心,承蘇區精神之魂。以青春步履追先輩足跡,攜熱忱傳薪火,讓堅韌與赤誠之光,照亮前行路。三天的行程,是向歷史致敬的課堂,也是向人心傳遞溫情的旅程。
初探紅都:歷史有聲,信仰不滅
在共和國搖籃景區,7月9日下午,“人民共和國從這里走來”字字千鈞,映照著我們眼底的滾燙——這里是起點,更是永遠的精神坐標。肅穆大廳內,歷史不再只是陳列的冰冷文物。一位佩戴紅領巾的小講解員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她稚氣未脫卻神情莊重,娓娓道來紅軍草鞋里的跋涉艱辛,馬燈映照下的徹夜運籌。在大家清澈的眼睛里,歷史有了溫度,那份沉甸甸的信仰力量穿越時空,那些在黑暗中擎起的燈火,原來從未熄滅,它只是以更年輕的聲音,繼續傳遞著光明的責任。
情暖桑榆:歌聲與快門里的歲月回聲
7月10日清晨,沙洲壩鎮敬老院迎來一片青春笑語。我們放下背包,便融入爺爺奶奶們中間。紅歌旋律響起,年輕的聲音與蒼老的嗓音奇妙地交織,《強軍戰歌》的歡快,在小小空間里匯成暖流。一位奶奶布滿皺紋的手緊緊握住話筒,唱得眼角濕潤。
“套圈”游戲讓平日安靜的院子充滿歡聲,塑料環飛旋著劃出弧線。老人瞇眼瞄準,喝彩聲混著笑,我們遞圈撿物,當套種的日用品落在老人手中,他們臉上露出的笑容,讓我們觸摸到歲月沉淀的智慧與溫情。 最動人的定格在快門聲中到來。我們細心為爺爺奶奶整理衣襟,引導他們在背景布前放松微笑。當鏡頭對準一位八旬老爺爺時,他努力挺直微駝的背脊,嘴角綻放孩童般的羞澀。相機“咔嚓”輕響,不僅定格了他此刻的滿足,更映照出我們心中涌動的暖流——原來陪伴與看見,就是獻給歲月最美的禮物。
童心筑夢:積木塔起的歡樂時光
午后,象湖鎮東升社區活動室成了童趣的海洋。孩子們明亮的眼睛好奇地打量著我們這些“大哥哥大姐姐”。彩色積木攤開,小手與大手一起忙碌,搭建起奇妙的城堡、飛馳的火車,稚嫩的指揮聲與興奮的討論此起彼伏。簡單的積木,瞬間連接了不同年齡的心橋。
我們圍坐一圈,歌聲再次成為通用語言。童聲清亮地唱起《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我們則輕聲應和《少年中國說》。無需言語,笑容與歌聲就是最深的默契。臨別前,相機再次記錄下珍貴的瞬間:孩子們高舉著自己的積木杰作,綻放出毫無保留的燦爛笑容。這一刻,我們懂得:守護童真,亦是守護未來最珍貴的種子。
當夕陽拉長歸途的身影,瑞金這片紅土地給予我們的,遠不止三天的行程。革命博物館里小講解員堅定的眼神,敬老院中爺爺緊握話筒的雙手,社區里孩子搭起積木時純粹的歡笑……這些鮮活的畫面匯聚成青春的印記,深深鐫刻于心。
這趟“三下鄉”之旅,是一次對崢嶸歷史的虔誠回望,更是一程向鄉土深處播撒溫暖與希望的青春奔赴。紅土地的厚重歷史與人間煙火,共同滋養著我們,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了肩上的責任:青春的光熱,唯有融入腳下的土地、貼近人民的心跳,方能煥發出最磅礴的力量。瑞金之行,我們帶走的不僅是記憶,更是扎根大地、服務人民的青春誓言。(劉燕瓊 劉羽軒 朱慧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