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的銷量下滑勢頭,直到2025年上半年過去,仍未呈現好轉的跡象,甚至越陷越深。近日,梅賽德斯-奔馳集團發布了最新的銷量報告,成績顯然并不理想。
今年二季度,奔馳全球汽車總銷量為54.71萬輛,同比下滑9%。整個上半年,其全球累計銷量為107.63萬輛,同比下降8%。其中,被寄予厚望的純電動車型表現尤為令人關注,二季度純電銷量為4.19萬輛,同比下滑18%,上半年純電累計銷量為8.73萬輛,同比下降14%,轉型之路的挑戰清晰可見。
而在奔馳作為大本營的歐洲市場,其第二季度銷量為15.97萬輛,實現了1%的小幅度同比增長,但上半年累計銷量30.83萬輛,仍同比下滑3%。不過,在德國本土市場,奔馳還是能挽回一些面子,第二季度銷量為5.28萬輛,同比增長7%,成為歐洲市場中的亮點,然而上半年9.81萬輛的累計銷量依然不太好看,同比微跌了2%。
至于北美市場,奔馳同樣承受著較大壓力,第二季度銷量僅為8.06萬輛,同比下滑14%,上半年累計銷量15.75萬輛,同比下滑6%。作為北美核心,美國市場二季度銷量7.46萬輛,同比下降12%,上半年累計銷量14.20萬輛,同樣下滑6%。
亞洲作為奔馳全球最大市場,其表現對全局影響深遠。上半年亞洲累計銷量38.90萬輛,同比下滑幅度高達16%,單看二季度,銷量18.92萬輛,也同比下降16%。其中,全球最大單一市場中國的表現尤為關鍵,二季度銷量14.04萬輛,同比下滑19%,上半年累計銷量僅29.32萬輛,同比下降14%。
奔馳在報告中分析了相關的原因,除了全球關稅變化帶來的影響,部分車型正處于新老產品換代周期,也對批發交付量造成了階段性沖擊。不過,報告也傳遞出些許樂觀信號,指出在美國和德國市場,盡管面臨關稅挑戰,對高端豪華車款的需求依然保持穩健。
奔馳銷量持續下滑,無疑是當前傳統豪華品牌在電動化與全球化變局中的真實寫照。首當其沖的挑戰,是其電動化轉型遭遇的逆風,且這股逆風比預期更為猛烈。純電車型銷量14%的下滑幅度,遠超其整體8%的跌幅,清晰地暴露了轉型陣痛。
一方面,豪華電動車領域競爭白熱化,傳統巨頭與新勢力雙重擠壓;另一方面,部分市場消費者對電動豪華車的接受度及基礎設施配套仍存疑慮,高端用戶對續航、補能效率的要求更為嚴苛。奔馳EQ系列雖技術水平并不低,但如何在激烈價格戰和用戶期待中找到平衡點,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除了電動化進程的挑戰,區域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的劇烈波動,進一步加劇了奔馳的困境。 中國14%的跌幅遠超其全球平均水平,成為拖累亞洲乃至全球表現的主因,這遠非關稅因素可以簡單概括。除報告中提及的關稅因素和部分車型換代帶來的暫時性影響外,更深層的原因在于中國本土新能源品牌的強勢崛起。
此外,國產高端新能源車型在智能化體驗、本地化服務及快速迭代上展現強大競爭力,正不斷蠶食傳統豪華品牌的市場份額。奔馳亟需重新審視在中國市場的產品策略、定價體系以及用戶運營模式,以應對這場由本土力量主導的消費升級與偏好變遷。
然而,在整體下滑的陰霾中,高端車款需求的穩健性成為一抹難得的亮色。 奔馳特別指出美國和德國市場對高端車型的需求保持穩定。這揭示了當前豪華車市場的消費分層現象,盡管宏觀經濟波動和地緣政治因素如關稅抑制了中端豪華車消費,但金字塔頂端的超高凈值客戶受經濟周期影響相對較小,對頂級豪華與專屬體驗的追求依舊強勁。這或許提示奔馳,強化其高端豪華核心品牌力,聚焦S級、G級及AMG等頂級產品線的獨特價值與稀缺性,是在波動中穩定基本盤的關鍵。
汽車網評:奔馳上半年的銷量軌跡清晰地勾勒出一個現實,傳統豪華品牌的光環,在電動化浪潮與新興市場的劇烈重構中正加速褪色。關稅壁壘與產品周期固然是短期擾動因素,但中國新能源勢力的系統性崛起與全球消費者對豪華定義的深刻變遷,才是真正動搖市場根基的力量。高端需求的相對韌性雖能提供緩沖,卻難以支撐全局增長。奔馳的當務之急,是超越對短期波動的解釋,以更徹底的本土化創新與更果斷的電動化產品力重塑,應對這場從市場份額到品牌價值的多維挑戰。豪華汽車市場的游戲規則正在被重寫,守成者危,求變者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