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貴州頻道
6月30日—7月3日,來自泰國蘭實大學的15名留學生在貴州大學農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系(以下簡稱農資系)圓滿完成了為期四天的研學活動。本次活動以“農業資源與環境”為主題,通過專業課程與沉浸式研學,引導泰國學生深入了解貴州大學在貴州現代山地農業可持續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實踐經驗,切身感受現代山地特色農業的創新活力。
理論深耕:奠定學科基礎
活動開展前兩日組織了參觀農資系實驗室活動。系主任老師系統介紹農資系的發展歷史、導師研究方向,并講授《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課程。
陳桃老師帶領學生參觀實驗室。
系主任劉麗老師為學生們做專業介紹。
三位教師分別講授了《耕地土壤障礙修復技術要點和研究進展》《大豆低磷脅迫響應機制與調控技術》和《土壤形成發育過程及貴州主要土壤類型》核心課程。課程結合案例分析,探討了中泰兩國在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共性與差異,深化了學生在耕地保護、植物營養與生態農業技術等領域的理論知識。“課程內容非常實用,尤其是關于土壤和生態農業部分的介紹,讓我對耕地保護與農業生產的平衡有了新的認識?!闭n后一名外籍學生表示。
授課現場。
實踐拓野:沉浸式基地研習
7月2日,在中泰雙方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們首站考察了貴州省農業科學院黃壤肥力與肥料效益長期定位試驗基地。師生們實地觀察了不同施肥處理下水稻和玉米的顯著差異,并就關鍵機制與基地專家深入交流。專家講解讓同學們深刻理解了“施肥模式決定植物生長”的科學規律,認識到長期定位試驗對提升耕地質量和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性。
隨后,師生們抵達烏當區新堡村“采風梨林”家庭農場。農場主與村支書為師生們詳細介紹了當地創新的“一戶一田一農場”(簡稱“三一”模式)發展新模式。他們分享了“節約成本就是增收”理念及一系列配套創新舉措,并展示了小農戶對接大市場的成功實踐。
最后,師生們來到貴陽智仁源生物有機肥業有限公司實地觀摩了中草藥殘渣資源化利用的完整流程。公司負責人詳細講解了“原料預處理—堆肥發酵—成品包裝”的完整生產線,闡述了針對貴州特色的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技術。學生們系統學習了好氧堆肥各階段工藝,并親身體驗了發酵過程的高溫和腐熟核心過程。
師生們認為,此次實踐將課堂所學帶進了田間地頭,不僅拓寬了視野,激發了他們對現代山地農業新模式和循環經濟的興趣,更深刻體會到書本知識轉化為實踐智慧的魅力。
泰國留學生們在基地考察研習。
7月3日,在農資系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們參觀了貴州省地質博物館,通過專業講解,結合豐富展品與互動體驗,生動闡釋了地球起源、貴州地質演變及人文歷史。此次參觀考察是對貴州土壤認識的深化,不僅幫助學生們深入理解“神秘貴州”獨特的地質環境和生態資源,更進一步理清了農業與自然環境的緊密聯系。
泰國留學生們到貴州省地質博物館參觀學習。
成果共鑒:深化合作與交流
此次活動不僅提升了泰國學生的專業知識,更為深化中泰兩國在農業環境領域的合作搭建了橋梁。帶隊教師表示,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此類交流機會,推動兩國在可持續農業領域的經驗共享與技術合作。泰國學生們也紛紛表示,貴州之行收獲頗豐,他們將把所學應用于實踐,助力本國農業的綠色發展。(圖/文 陳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