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俄羅斯這仗的結局,歷史早就把答案寫在那兒了——從古至今,但凡想憑著野心改規矩、搶地盤的主兒,最后沒一個有好下場。咱今兒就從一戰、二戰扒起,看看這規律咋就這么準。
先說說一戰。1914年夏天,薩拉熱窩一聲槍響,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沒了,這事兒看似是導火索,實則是德國那點擴張野心憋不住了。那會兒德國剛靠第二次工業革命發了家,經濟歐洲第一,可殖民地才占全球2%,典型的“兜里有錢,手里沒地”。統治集團眼饞啊,琢磨著打破英法的規矩,建個從北海到黑海的“中歐帝國”。
于是德國找了個由頭就開打:先對俄宣戰,轉頭又說“保障比利時中立”,實則繞到法國背后捅刀子——早把進攻路線圖都畫好了。初期確實牛氣了一陣,馬恩河會戰快打到巴黎,坦嫩貝格戰役活捉9萬多俄軍,柏林街頭都開始慶?!笆澜绨詸嗟绞帧绷恕?伤麄兺?,想搶全世界的東西,就得跟全世界為敵。最后33個國家聯手扛它,美國帶著140萬兵和一堆物資一摻和,德國立馬歇菜。1918年連投降都趕趟兒:保加利亞先跪,奧匈帝國散架,德皇威廉二世跑荷蘭躲著,最后在火車廂里簽了停戰協定?!斗矤栙惡图s》直接讓它賠1320億金馬克,軍隊也被卡得死死的——這就是野心的代價。
再看二戰,希特勒這主兒更瘋狂。1939年閃擊波蘭,坦克飛機跟潮水似的涌過去,美其名曰“拳擊賽”,實則就是搶地盤。他在《我的奮斗》里明說,日耳曼人得有“生存空間”,說白了就是要把東歐、蘇聯的地搶過來,把斯拉夫人趕走當奴隸,最后建個橫跨歐亞非的法西斯帝國。初期確實順風順水,打法國跟玩似的,1941年還敢分三路突襲蘇聯,放話“踢開門就塌”。
結果呢?全世界60多個國家跟他干上了。1945年柏林被蘇軍圍得水泄不通,希特勒在地下室自殺,德國簽投降書那天,連日本后來都被兩顆原子彈炸服了。說白了,想靠武力當“世界老大”,最后只能被按在地上摩擦——這道理,一戰沒教會的,二戰用更大的血代價補上了。
說到這兒,就得提俄羅斯這檔子事了。2014年克里米亞那出,俄軍一進去,搞了個所謂“公投”就并入版圖。聯合國大會100個國家說不算,就11個幫腔,可那會兒歐美沒動真格的——怕俄羅斯的核彈,依賴它的天然氣,還各有各的小算盤。德國40%的天然氣靠俄羅斯,英國舍不得倫敦金融城的生意,法國還接著給俄羅斯交軍艦。美國呢?正忙著往亞太調重心,覺得烏克蘭不算“核心利益”。
這下普京覺得歐美是軟柿子,膽兒越來越肥。2022年2月24日,打著“阻止北約東擴”“去納粹化”的旗號就開打了,結果沒想到,一腳踢到了澤連斯基這塊鋼板上。人家穿著防彈衣,拿著手槍就守在基輔,愣是沒聽美國的勸跑掉。烏克蘭軍民這么一扛,反倒把歐洲那幫慫貨給打醒了——原來俄羅斯也不是不可擋?。?/p>
之后的戲碼就有意思了:英國簽了22億英鎊貸款,說要重啟導彈生產線,國防大臣放話“準備好跟俄羅斯開戰”;法國給了20億歐元援助,馬克龍還跟英國說好了“核威懾聯動”;德國更狠,直接砸100億美元,連“金牛座”導彈都要運過去,總理說“外交手段用盡,得準備打仗”。最近甚至說要派3到5萬聯軍去烏克蘭“維和”,這架勢,跟之前的綏靖態度比,簡直換了撥人。
更關鍵的是美國,特朗普折騰了半年,最后也說“普京殺太多人,得給烏克蘭送武器”。你瞅瞅,烏克蘭這邊越打越順,導彈打得又準又遠;俄羅斯那邊呢?幾十萬兵傷亡,經濟快扛不住了,當初喊的“去軍事化”“阻止北約東擴”,一個沒實現,周邊國家還全倒向西方了。
說白了,這事兒跟一戰、二戰沒兩樣——想靠搶地盤、改規矩過日子,最后肯定被群毆。烏克蘭現在得了全世界支持,光明正大;俄羅斯呢?除了幾個偷偷摸摸幫忙的,基本被孤立了。歷史早證明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俄羅斯這結局,從它出兵那天起就定了。
當然了,按蘇系國家的老傳統,就算被打回石器時代,嘴上也得喊“我們贏了”——畢竟“永不認輸”這技能點滿了。但輸贏這事兒,可不是嘴硬就能算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