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Sunnyue 來源 | 互聯網品牌官
因為小米汽車的產能實在是有點跟不上銷售速度了。
可以說是今年下單,26年后才能提車,在2026年,可以買到24年的“新車”。
這樣下去確實不行,拓寬車型也成了當務之急。
最近有網友排到無偽裝的小米YU7 Ultra實車在路上,測試的畫面一曝光,瞬間成了討論焦點。
YU 7 Ultra上路?
不尋常
單看外觀就透著股不尋常。
寬體輪拱向外擴了不少,21英寸的鍛造輪轂里,六活塞卡鉗格外扎眼。
再配上熏黑的貫穿尾燈和車頂小擾流板,運動感直接拉滿。
有眼尖的網友發現,這臺車的后輪眉設計比普通版YU7夸張得多。
輪胎寬度目測不低于305mm,顯然是為了承受更強的動力輸出。
更讓人關注的是它的動力配置。
根據多方消息,YU7 Ultra很可能搭載和SU7 Ultra同款的三電機四驅系統。
綜合功率達到1138kW,換算成馬力就是1526匹,扭矩更是沖到了1770牛·米。
要知道特斯拉Model X Plaid的馬力是1020匹,零百加速2.6秒;
而YU7 Ultra雖然車重達到2.4噸,零百加速卻能壓到2.5秒,最高車速更是能飆到300km/h。
▲圖源:微博
這樣的性能,說是沖著“全球最快SUV”來的,一點不夸張。
光有強動力還不夠,剎車得跟得上。
之前有消息說普通版YU7在賽道測試時剎車容易過熱冒煙,這次Ultra版本直接上了大招。
前430mm、后410mm的碳陶瓷剎車盤,能扛住1300℃的高溫。
這套剎車在SU7 Ultra上已經經過驗證,100-0km/h制動距離才30.2米,比保時捷Cayenne Turbo S還短了近2米。
▲圖源:微博
設計上,YU7 Ultra明顯帶著SU7 Ultra的影子。
雙風道前艙蓋和大尺寸尾翼的組合,在SUV身上并不常見,卻意外地協調。
寬體設計讓輪距增加了40mm,配合寬胎,跑起來更穩,過彎時的抓地力也更強。
車頂的鏤空擾流板和可主動升降的尾翼,不光是裝飾,還能優化 airflow,風阻系數壓到了0.24-0.26Cd。
這在中大型SUV里已經很優秀了,接近Model Y的0.23Cd。
不過也有網友覺得后輪眉的寬體有點突兀,像是硬生生“套”上去的,但也有人覺得這種“肌肉感”正是性能車該有的樣子。
就像保時捷卡宴Turbo GT的寬體,雖然激進,卻成了標志性設計。
50萬起?
黑科技yu7 ultra的技術支撐
動力參數背后,是實打實的技術支撐。
這套三電機系統用了“超頻版”驍龍架構,能精準控制每個車輪的扭矩。
過彎時甚至能給內側車輪施加反向扭矩,減少轉向不足。
有工程師透露,這套系統在測試時,能讓2.4噸的車在連續彎道里保持60km/h的速度,車身側傾控制在3度以內,比同級SUV平均水平低了近一半。
續航和充電也是用戶關心的重點。
YU7 Ultra搭載的是寧德時代93.7度的麒麟2.0電池,CLTC續航能超過900公里。
更關鍵的是800V高壓平臺和5C超充技術,5分鐘就能充進220公里的續航,10分鐘充到300公里,基本解決了長途出行的續航焦慮。
而且電池支持-30℃低溫預加熱,冬天續航衰減能控制在15%以內,北方用戶也不用太擔心。
對比普通版YU7的101.7度電池,Ultra版本雖然電池容量稍小,但能量密度提升了12%,續航反而更長,這背后是電芯材料和熱管理技術的升級。
智能駕駛方面,YU7 Ultra可能要上英偉達Thor芯片,算力達到2000TOPS,比SU7 Ultra用的Orin-X強了不少。
這套系統能同時處理40路攝像頭和12路雷達的數據,支持城市NOA無圖化導航。
之前SU7 Ultra的自動泊車被吐槽過,立體車位識別率不高,這次YU7 Ultra專門優化了算法,實測識別成功率從68%提到了92%。
▲圖源:微博
不過要追上華為ADS 3.0還有差距,華為已經實現了無圖城市領航,小米還得依賴高精地圖,算法迭代的壓力不小。
SU7 Ultra起售價52.99萬,降價后訂單猛增,說明“高配低價”的策略管用。
YU7作為SUV,普通版起售價估計不低于25萬,頂配可能超35萬,Ultra版本作為旗艦,價格大概率在50-60萬之間;
正好對標特斯拉Model Y高性能版(48.99萬)和蔚來ES6性能版(46.8萬)。
這個價位很微妙,既能和普通版拉開差距,又能在性能上碾壓同價位對手。
Model Y高性能版是雙電機,零百加速3.7秒,YU7 Ultra的三電機系統在性能上明顯占優。
紐北刷圈速,
雷軍又要來了
最讓人期待的,是它可能去紐北刷圈速。
6月底有車友在德國紐北賽道看到一輛偽裝SUV測試,車身比例和國內曝光的YU7 Ultra很像。
SU7 Ultra之前以7分04秒957刷新了紐北量產電動車紀錄,要是YU7 Ultra去挑戰,能不能打破保時捷卡宴Turbo GT保持的7分38秒92的SUV紀錄?
工程師團隊顯然有備而來,車上裝了主動式防傾桿,能在過彎時動態調整車身姿態;
CDC電磁懸架每秒能調1000次阻尼,加上賽道模式OTA,用戶能遠程優化扭矩分配和能量回收,這些技術都為刷圈速打了基礎。
不過小米現在的處境也挺有壓力。
3月SU7的爆燃事故讓品牌受了不小影響,4月銷量直接腰斬到0.5萬輛,在新能源銷量榜掉到第7位,港股股價一周跌了18%,市值蒸發超600億港元。
▲圖源:微博
現在新能源市場打得正兇,華為問界M9 Ultra賣48.8萬,帶著ADS 3.0智駕系統,正好戳小米智能駕駛的軟肋;
理想L6靠“無續航焦慮”,上市首日訂單破3萬,就是要搶家庭用戶。
小米要是在智能駕駛上拿不出差異化優勢,很容易被說成“只會堆硬件”。
從某種程度上說,SU7是小米造車的“敲門磚”,而YU7,尤其是Ultra版本,才是真正考驗小米能不能在新能源賽道站穩的關鍵。
它不僅要證明小米能造好車,還要證明能造高端車、性能車。
YU7 Ultra的1526匹馬力、2.5秒破百、碳陶剎車這些參數確實亮眼,但用戶買不買賬,還要看實際體驗。
智能駕駛順不順暢,車機系統好不好用,甚至后排空間夠不夠家用。
畢竟買50萬級SUV的人,不光看速度,還得兼顧實用。
按照計劃,YU7 Ultra可能在2025年底發布,2026年交付。
到時候能不能真去紐北刷個圈速,把“最快SUV”的名號拿到手,還要看小米的魄力。
新能源市場的法則從來沒變,沒有永遠的贏家,只有不斷迭代的產品。
YU7 Ultra能不能成為小米的“王炸”,不光影響一款車的成敗,更決定著小米汽車能不能在混亂的牌桌上,真正闖出一片天地。
行業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各位朋友,因不可抗力,部分文章被強制性刪除。為了不失聯,請關注下面的備用號,有些精彩內容會發在這個號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