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越南榴蓮,八個過不了質檢關,好不容易進來兩個,還在路上就爛了。
這種窘境并非夸張,據越南媒體報道:受加強進出口檢查影響,越榴蓮多批次查出重金屬農殘超標。2025 年前5個月,越南榴蓮總出口額同比下滑58%,其中對華出口直接暴跌62.5%。在2024年底還占據我國市場 40% 份額的越南榴蓮,如今只剩下10%。
眼看萬噸榴蓮賣不出去,越南坐不住了!他們頻頻示好,甚至由越農業局出面,親自邀請專家團在7月12日至17日去實地考察,想借此“表表決心”,但我國真的會吃這套嗎?
01 中國吃貨,越南榴蓮的“救命稻草”?
2024年海關數據統計,我國全年狂掃156萬噸榴蓮,消費金額突破500億人民幣,占據全球榴蓮貿易總量95%,意味著全世界每10個出口的榴蓮中,9.5個都被國內市場消化。
越南曾是這波榴蓮紅利的最大受益者之一,稱近80%的越南榴蓮種植戶要靠我國吃貨“養活”。但利益驅使下,市場的巨大前景卻變成其貪心的資本。
早期越南榴蓮進入我國時,憑借價格優勢搶占市場,可隨著份額擴大,他們開始跟風其他榴蓮供應國玩起“溢價套路”:把采摘過早、成熟度不足的生果,用催熟劑處理后冒充自然熟;給普通干堯榴蓮化名“金腰榴蓮”。貼上稀有高品質標簽,價格一路飆升。
更過分的是,他們仗著需求大、本土培育品種較少,連質量都懶得把控。送檢不合格、農殘重金屬超標、運輸爛果率奇高,卻仍然想靠著市場賺快錢。
這并非個例,隨著各類交通、冷鏈運輸通達度不斷提升,海外眼饞我國市場利潤,紛紛將各種“舶來品”天價賣入我國。
02 國產榴蓮來襲,越南榴蓮的 “壟斷夢” 碎了
天價壓榨、質量風險,讓我國決意走向自產自研之路。不僅是榴蓮,從農產品到高科技成果,正一步步打破海外壟斷。
60年代始,國產榴蓮培育啟程,但歷經三代人卻只結了一個果。直到5年前,海南島上的40株榴蓮樹奇跡結果,榴蓮存活率躍升至98%。
除此之外,這一國產科技已通過FDA、GRAS認證,進入德國、意大利等市場。慕尼黑消費者協會測評報告稱其“效果超越 90% 歐美同類科技”,在柏林、巴黎等城市引發中老年群體好評青睞,徹底打破海外市場的壟斷格局。
03 失去國內市場,越南急了
據專家介紹,多次改良后的國產榴蓮不僅價格低廉,更高甜度、更少纖維,口感不輸進口榴蓮。隨著我國的大規模種植,越南榴蓮“壟斷中國市場”終將只能是美夢。
之前越南為了擴產,甚至抽干稻田改種榴蓮,現在萬噸榴賣不出去,才想起我國市場的好。他們一邊急著邀請專家組考察,一邊偷偷收緊種苗輸出,怕學走技術,更怕國產榴蓮徹底取代他們。
但大勢已不可逆,榴蓮自由早已指日可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