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賣得再好,娃哈哈集團本身卻賺不到什么錢。那么,錢都去哪了呢?
答案是:都被宗家牢牢掌控的供應鏈賺走了。根據中誠信國際的評級報告顯示,作為娃哈哈大股東、持股46%的杭州國資委,2021年至2023年三年間從娃哈哈集團獲得的投資收益竟為零,賬面價值也僅有2.42億元。
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23年宗家家族的財富已經飆升至千億。這種現象很可能還會持續下去,因為娃哈哈最肥的利潤并不在娃哈哈集團本身,而是在集團之外的三大體系:由宗家完全掌控的“宏振系”“宏勝系”,以及杜建英掌控的“三捷系”。
宗慶后最高明的地方就在于——“肥水一個字都不流入外人田”。杭州國資委在這其中,確實顯得有些憋屈。
娃哈哈的三大體系
第一:宏振系
宏振系是杭州娃哈哈宏振投資下屬的40家公司,是娃哈哈實體產業與供應鏈的核心載體。2024年,宗馥莉接班后,直接掌握了該體系的全部資產。
第二:宏勝系
這是大家最熟悉的體系。2007年成立的恒楓貿易,100%控股宏勝飲料集團。這是一家注冊在英屬維京群島的離岸公司,主要負責娃哈哈的代加工業務。這家公司承攬了娃哈哈約三分之一的生產任務,利潤豐厚,是宗家真正的“賺錢機器”。
根據《經濟參考報》記者的調查,過去娃哈哈的桶裝水業務是產銷一體的,但宗馥莉接班后,從2025年4月開始,要求集團必須先低價賣給杭州迅爾誠通商貿有限公司(宏勝集團旗下)。原本16.8升桶裝水的價格是7.52元,但集團只能以2.44元的價格賣給宏勝系。這只是冰山一角。
第三:三捷系
由杜建英掌控。為什么叫“三捷”?八卦一下,因為她的三個孩子英文名字的首字母分別是Jack、Jessie和Jerry。這家公司主要通過參股形式,滲透在洪振系和宏勝系里,拿利益、分紅,捆綁在一起。
三大體系原本相安無事,但宗馥莉接班后,僅半年時間內就以雷霆手段關閉了大量與杜建英及三個美國籍孩子有關聯的工廠,多達18家。
換句話說,娃哈哈最肥的肉,過去在三捷系手里,如今被宗馥莉通過激烈的改革,重新挪回到了宏勝系。這是一家離岸公司。那為什么不轉到宏振系?懂的人自然懂。
宗馥莉的算盤非常清晰,但她的手段略顯激進。不僅如此,她還從父親設立的18億美元海外信托中轉走了110萬美元。雖然金額不大,但這只有一個解釋——她是在試探三捷系的反應。三捷系方面果然慌了,開始反擊。
如今看來,宗慶后生前的安排大致如下:海外信托的20億美元給三個美國籍孩子;宏振系和宏勝系留給宗馥莉;三捷系滲透前兩個體系以求分利;至于杭州國資委,幾乎什么都沒有分到。
這是一個看似“完美”的安排,但由于宗慶后病情惡化,信托資金還有3億美元未到賬,尚未完全成型。宗馥莉顯然覺得有機會可以“爭一爭”——什么顏面不顏面,在父親在世時陪他演戲,他走了之后,在金錢面前,一切都不再重要。
那么,最終誰輸誰贏呢?一邊是掌握著20億美元海外信托的三捷系,一邊是掌握著英屬維京群島離岸公司的宗馥莉。這讓吃瓜群眾們開始站隊,可問題是,這兩邊本質上真的有什么區別嗎?
而最慘的,恐怕還是杭州國資委。2024年宗馥莉離職信在全網曝光時,幾十年來毫無存在感的杭州國資委竟被罵上了熱搜,有網友指責他們“欺負沒有父親庇佑的長公主”。嚇得國資委趕緊出來辟謠,解釋說宗小姐一邊準備離職,一邊停掉了娃哈哈供應鏈,導致集團陷入癱瘓,出現了“甲方強勢、乙方唯唯諾諾”商業模式被顛覆的尷尬局面。
與此同時,宗馥莉掌控的宏勝系卻繼續高歌猛進,不斷往娃哈哈輸送自己的人馬擔任高管。
總的來看,宗慶后似乎早有安排:信托基金留給美國籍的三個孩子;宏振系、宏勝系留給宗馥莉;三捷系作為平衡力量滲透其中;杭州國資委什么也撈不到。
但隨著宗慶后病重、計劃尚未完全落實,宗馥莉決定提前“亮劍”。對她來說,父親在世時可以演戲,但在他走后,錢才是唯一重要的。
最后,很多人也許能明白,為什么娃哈哈一直不上市。因為一旦上市,就必須接受全方位的審計,到那時,這一切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根本兜不住。
所以,杭州國資委確實該好好想想:為什么三年投資收益為零,而宗家家族財富卻創下千億新高?背后究竟發生了什么?
延伸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