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生一個好”的計劃生育,本來從制度上杜絕了“豪門恩怨”。
奈何,老宗克服了“國家計劃”——媒體報道稱他與“影子夫人”還育有2子1女,于是,在他去世一年多后,圍繞“21億美元信托”的繼承之戰公開化了。
這其中的狗血內情,我們永遠無法知道,其實也沒有必要知道。
我最近關注這個八卦,更多是看到了一些“公共價值”——這事兒再一次說明,群眾雖然眼睛雪亮,其實看不到什么真相,不過是活在想象之中。
宗慶后于2024年2月去世,突然走上神壇,商界圣人,富而有仁、關愛員工的印象拔地而起,尤為突然的是,他的形象與“愛國”不可分割,由“布衣首富”進而“民族企業家”。
由于這還不足以彰顯對老宗的崇敬,農夫山泉老板鐘睒睒被拿來當參照物——這哥們兒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遭受“忘恩負義”甚至“漢奸”的罵名。農夫山泉的銷售一度暴跌。盡管他一度公開辯白、控訴,并責難張一鳴放縱算法給他造成巨大影響,并沒有用。
總之,那時候網上對宗慶后的悼念絡繹不絕,對鐘睒睒的鞭撻如滔滔江水。
后來有消息說,這一事件的背后有水軍操縱。
網民為什么這么好操縱?愛國與賣國的標簽為這么好用?
因為相當多的人活在“黑白世界”,他們相信這世界上的人分為兩種,一種是好人,一種是壞人,而他們擁有“火眼金睛”,好壞都逃不過他們的法眼。
最近宗家的豪門恩怨與繼承之戰,其實沒有什么值得驚訝的。不過是很好地說明了,世界不是黑白的,而是色彩繽紛紛繁多樣的。
宗慶后被爆出有曾是公司前高管的“影子夫人”及“外籍子女”,甚至在海外成立“信托基金”,這讓他的形象更“立體”了。
與抽象化的“民族企業家”形象相比,立體的更鮮活,也更趨于真實。
更為真實的是,不管他在構建帝國的時候多么傳奇、神武,他總有力有不逮之處,總有被欲望、人情所累的一面。
帝國的傳承向來是一個巨大的麻煩和風險。
多少帝王在這個事情上折戟,鬧得血雨腥風,幾乎動搖帝國根基。不信的話,去看看秦始皇、漢武帝、唐高祖、明太祖的身后事。
在江山與利益面前,血脈這東西向來不靠譜。
在奧斯曼帝國,王子們通過競爭上崗,獲勝者成為新蘇丹,然后會把其他兄弟全部殺死。
在北魏時期,曾有“子貴母死”制度,一旦確立太子,太子的母親會被賜死。
在江山和利益面前,血脈這東西一向可以作為武器。
生在新社會,宗家大小姐作為嫡長女的地位無可撼動,不必擔心有玄武門之變或靖難之役。然而,“弟弟妹妹”憑著血脈到法庭上討說法,不管結果如何,都會讓老宗打下的這片江山面臨重大危及。
或許,宗慶后走之前已經把一切安排妥當。然而,歷史安排向來難以約束新的利益沖突。
尤為重要的是,這已經不是單純的家族恩怨。娃哈哈的第一大股東是國資能否坐看亂局?信托基金的美元是怎么出海的?在處理公開化的家族矛盾時他們是否還會顧及這種沖突可能重創帝國根基?
這些問題,宗慶后離開之前是想象不到的。
帝國的開創者往往是“單純”的,宗慶后也不例外。他們的成功讓他們相信,一切盡在掌握。他們成功的時候被外界神化,時間久了自己也相信能夠搞定一切。
然而他終究是一個普通人,一個俗世中人,突破不了某種局限。比如,他像很多男人一樣,想有兒子。
他開辟了一片江山,也給后代做了一個局,讓人看得津津有味又眼花繚亂。
“局中”的宗慶后,不是商界圣人,不是民族企業家,也無涉興業報國情懷,而是一個對身后事無能為力的逝者。
這不符合一年前一些媒體的定調,也不符合一年前一些網民的想象。
調子與想象,從來與真相無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