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公社里丟了54元,16歲知青背了黑鍋,失去返城機會。然而,他無意間發現事情真相,他竟然選擇守口如瓶。不料,因為這一舉動,12年后,他感嘆命運的奇妙安排!
“54塊錢,可不是小數目,那是知青隊公用款,留著置辦年貨用的,可如今卻不翼而飛了,到底是誰拿了這筆錢,老老實實承認吧!”
知青隊的隊長得知這一“噩耗”之后,愁眉不展,那年頭,雞蛋不過才3分錢一個,這筆錢,夠買多少個雞蛋?
隊長啪嗒啪嗒抽著旱煙,看著面前這群年僅十六七歲下鄉來插隊的知青們,語氣嚴肅地詢問道,誰料,知青們面面相覷,壓根不知道咋回事兒。
一個兩個全部對隊長叫了過去,他們在隊長的注視下,紛紛被要求按手印,誰要是拿了這筆錢,誰就徹底失去了返城資格,以后大概率是只能扎根農村了。
這件事情在當時是大事兒,縣公安局警察都來了,知青隊隊長和警察們都認定是“家賊”,但是那個年代哪有什么攝像頭、監控,若不是被當場看見,基本上就是“懸案”。
一眾知青中有一個名叫張揚州的小伙子,1969年秋天,他乘著豐收后的熱浪,和一眾同伴們前往鄉下插隊。
最終,他們的落腳點就定在了安徽楊家廟生產大隊,張揚州那年下鄉當知青的時候也才16歲,他家庭條件不錯,父親是一名人民教師,從小耳濡目染,父親成為了他人生的指路明燈。
張揚州從小就心地善良,尤其是見不得人間疾苦,可沒想到,這一心善竟然讓他錯失了回城的機會,甚至替別人背了“黑鍋”。
公社丟了錢,眾人都在調查,暗自猜測到底是誰偷走了這筆錢,最終,眾人將懷疑的目光放在了張揚州身上,張揚州不善言辭,百口莫辯,被迫背了黑鍋。
事情也就算是迎來了結果,只是背黑鍋的張揚州不僅需要將這54塊錢補出來,還錯失了回城的資格,但凡后續有機會回城,這機會就與張揚州失之交臂。
流言蜚語如雨點一般,通通砸向了張揚州,這讓他很是苦惱,挪用那筆公款的人到底是誰?
知青點隔壁住著一對命苦的母女,正是李嬸和女兒王小芹,李嬸是個命苦的女人,丈夫早早去世了,撇下她娘倆相依為命。
李嬸手腳麻利,為人勤快,是干活的一把好手,知青們抵達楊家廟后,與李嬸母女相處的十分融洽,知青們負責干活,李嬸和女兒小芹就負責為知青們洗衣服、做飯。
1969年,年幼的小芹渴望讀書,整天抱著數學課本自學,張揚州發現小芹特別聰明,就主動教小芹學習。
李嬸知道女兒渴望上學,可她家里窮,根本沒辦法,思來想去,李嬸便將目光放在了供銷社分紅上面,知青隊54塊錢便進了李嬸口袋。
張揚州也是無意中聽到了李嬸母女的對話,知道了李嬸的所作所為,恍然大悟,可他明白李嬸的苦衷,知道李嬸這么做都是不得已,只是想讓女兒上學罷了。
因此,張揚州選擇守口如瓶,當知青隊長要求張揚州盡快將那54塊錢交出來的時候,張揚州紅了眼卻沒說出真相。
小芹看到之后跑回家,拉著母親的胳膊,一臉愧疚:“媽,咱不能虧良心,不能讓揚州哥替咱背黑鍋。”
李嬸看著年幼的女兒,到底是忍住沒有去,自己被唾棄不要緊,可她不能讓女兒小小年紀就背負罵名。
張揚州找到自己在揚州當教師的父親,二人說了一番悄悄話,父親便從自己積攢數月的工資里面扣出了54塊錢,填補了那個窟窿。
這個秘密也一直被張揚州藏在心里,后來小芹成功上了學,1977年,知青們陸陸續續返城,因為當初那件事情,張揚州錯過了返城的機會,但是他心中沒有恨。
彼時,王小芹已經19歲,抱著高中課本,拉著張揚州的手說道:“揚州哥,你去讀師范,有機會回城。”
張揚州點點頭,1978年,張揚州拿到了揚州師范的錄取通知書,小芹也拿到了同樣的錄取通知書,就在遠處的梧桐樹下遠遠望著他。
多年的相處,張揚州和王小芹郎有情妾有意,只是始終沒有捅破這層窗戶紙,那天,張揚州終于鼓起勇氣,拉起了小芹的手,小芹臉上紅霞密布,卻拒絕了。
原來,王小芹此前曾收到來信,得知張揚州父母正在托人為兒子介紹對象,王小芹不忍耽誤張揚州的前程,可她沒想到,緣分來的時候擋都擋不住。
三年后,小芹獲得了留校任教的資格,張揚州畢業后三度訪問母校,卻在最后一次回訪時沖進教員宿舍,在王小芹面前留下結婚申請,那一年,二人成功步入婚姻殿堂。
有時候,不得不感慨命運的奇妙!
信息來源:《中國知青下鄉運動史》)(《知青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