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為村民們拿著房票拯救廣州樓市,拯救的是剛需市場。沒想到廣州的豪宅,也指望上村民了。
最近有網友爆料,天河某村可供置換的商品房先是從5個增至9個,后面還陸續有豪宅盤加入,包括金融城板塊的新城市領院、牛奶廠板塊的合景臻頤府等(僅為網傳消息,以實際為準)。
當房票正式叩開廣州豪宅的大門,樓市會迎來怎樣的“蝴蝶效應”?
房票本質是去庫存的工具,所以一般進入房票可選名單的項目,本身庫存是比較大的。
柯木塱村房票可兌換項目但像新城市領院這種位于金融城、全盤只有大平層+疊墅兩種產品、貨量合計60余套的豪宅,也需要用房票拯救庫存嗎?
從陽光家緣網可以看到,項目只有1號樓拿了預售證,2024年拿31套,至今只網簽了6套,去化2成。
換言之,雖然項目全盤只有60來套貨,但按照一年半只賣出去6套的速度,壓力還是很大的。
它去化慢,既有市場原因,也受周邊環境、配套等影響。
不管怎么說,它地段是好的,產品容積率低,居住舒適度高,而且還是準現樓,如果村民真的能用房票置換,是好事!但這也不是你想換就換,畢竟項目在2024年5月開盤時,建面約130-135㎡3+1房、建面約225-229㎡4房,參考單價8萬元/㎡起;
如今在貝殼網上的參考均價仍是8萬元/㎡,參考套均價1800萬元/套。哪怕是換面積最少的建面約130㎡3+1房,總價分分鐘過千萬元,村民想置換一套,還得房票夠厚。
實際上,用舊改房票置換豪宅,不是新鮮事。早在去年底,廣州自規局就發布通告,廣州市核發的房票可購買全市范圍內可售的新建商品房。
從公開的“房源超市”來看,僑鑫匯悅臺、凱旋新世界、星河灣半島等頂豪,也在名單當中。
理論上,只要你房票足夠厚,匯悅臺也是能換到的。
以荔灣發放的首張250萬元金額房票為例,換一套9000萬元的匯悅臺,大約需要36張房票。
但放在現實來說,這很難實現。一來,村民的確沒那么厚的房票。就拿舊改大戶黃埔來說,相關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黃埔通過房票累計認購商品房達到了1108余套,拉動資金流轉超20億元。
20億元,1108套,算下來套均價不足200萬元,這遠低于荔灣首張250萬元房票的面值,更遑論36張疊加。
即使真的有36張房票,對村民而言,用全部房票兌換單一資產,意味著放棄分散投資,不符合風險規避邏輯,還不如多幾套剛需房收租。
二來,雖然頂豪也在“房源超市”中,但實際操作中,開發商可能通過限制房票房源、設置兌換上限等方式變相拒收房票。
各村需提前提交《置換商品房意愿征詢表》,側面反映可選房源并非“自由市場”。
置換頂豪不現實,但置換總價800-1000萬元左右的豪宅,還是有可能的。
當舊改村民的購房車突然駛入富豪賽道,會對豪宅市場產生哪些影響?
樂居君認為,當豪宅接受房票傳遞“政策兜底”信號,高端市場信心會被短暫提振,尤其是庫存高企的外圍區豪宅,開發商可以回一波血。
當房票消化豪宅庫存后,政府可能加速核心區土地出讓,推動更高端產品入市,形成“舊改-豪宅”循環。
但這么一來,市場難免會傳來負面聲音。
比如擔憂“拉低豪宅品質”的客群,他們會覺得村民對物業服務、圈層文化適配性低,長期或導致社區品質下滑,反噬資產價值。
在討論房票置換商品房的帖子下,能經??吹揭韵掠^點:
網友A:我認為能夠躋身廣州并且安身立命的,都是塔尖那一撥人,他們更注重教育,更注重競爭,而部分土著,只是因為生在廣州,碰到政策好,也就是所謂的命好,真要把他們放在外省,他們相當一部分人是沒辦法在廣州安身立家的,這是事實。
網友B:主要是很多村民突然暴富,拿著一大筆錢,游手好閑,不務正業,招搖撞騙,風氣極差。這些都是突然暴富帶來的。
也有人認為,自己并不歧視村民,但辛辛苦苦買的改善房被打上安置房、回遷房的標簽,心里會很難受。
所以說,房票最終能否真正撬動豪宅市場?
答案很可能是“象征意義大于實際影響”。
盡管政策允許,但經濟邏輯、市場規則和社會階層認知,都在無形中筑起一道高墻。房票或許能幫個別豪宅項目解燃眉之急,但很難成為豪宅市場的“救世主”。
畢竟,政策可以打開一扇門,但市場和社會未必會跟著走進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