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行政體系中最為穩定和持久的基本單位是什么?答案是:縣。
從西周封建制下的“縣”雛形,到秦一統天下、推行郡縣制,縣正式成為一個行政區域單位,登上歷史舞臺。此后,盡管我國的行政區劃制度不斷更新演變,但“縣”作為一個穩定的基本行政單位,從未消弭于歷史的風煙之中。
到今天,縣已經成為自然且牢固、并具有認同感的地理文化單元。它連接著中國的過去與當下、傳統與現代、故土與遠方,返璞歸真的自然景致、來來往往的歷史故事、煙熏火燎的家長里短,構成一代又一代人故鄉和生命的底色。縣城獨有的真實感、故事感、煙火氣,對于許多人來說,極具吸引力。背上行囊、深入縣城,去鄉間枕月眠風,看田園草木、人文情深,正成為一種新的潮流。據統計,2024年我國縣域旅游平均接待游客總量為580.79萬人次,同比增長14.26%。
余村風光
說起縣域旅游,湖州是毋庸置疑的“火車頭”。前不久,《全國縣域旅游研究報告2025》對外發布,報告顯示,湖州下轄三縣連續7年入選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前十,其中安吉縣連續第七年位居榜首,長興縣列第2位,德清縣列第4位。亮眼成績單背后,究竟蘊藏著怎樣的發展密碼?
喚醒“風土”
在古代,朝廷委派的縣令多為“異地為官”。這就導致一個問題:對本地并不熟悉的外鄉人,如何能治理好一個縣呢?
“縣志”便應運而生。縣志堪稱“地方百科全書”,將歷史、山林、湖澤、人口、物產、民情、風俗等都寫得清清楚楚,“一部方志一盞燈,三日通曉民風情”。
縣志里所記載的包羅萬象內容,其實就是各地“風土”。中國有那么多的縣,但每一個縣都是如此不同,正是因為那獨特的“風土”,賦予了各自獨有的氣質,自然與人文在其中交疊變化。發展縣域旅游的關鍵,便在于通過現代性話語、審美體系喚醒縣城與鄉村風土,保留歷史基因,又使其與當下時代展開對話。“風土”的生長與更新,是縣域旅游產品跳出同質化窠臼、提升附加值的關鍵。
莫干山風光
在德清,莫干山不僅是地理坐標,更是鐫刻在這片土地上的“風土精魂”。它是自然造物的饋贈——修竹如海、清泉不竭、靜謐靈秀。千百年的歷史長河中,來往的隱士僧人、文人墨客、西洋教士,又對它進行文化賦魅,留下豐富的詩文典故,亦留下摩崖詩刻、古剎道觀、西式別墅等獨特的風土印記。
如今,莫干山的山野靈韻與人文積淀,正通過創造性的解構與轉譯,生發獨特的“旅張力”。
2007年,南非人高天成在莫干山租下6間農舍,打造“裸心鄉”,拉開了莫干山民宿發展的序幕。如今,莫干山的廣袤山野間,近900家風格各異的精品民宿如星辰般點綴其間,許多民宿也已突破單一的住宿功能,衍生出圖書館民宿、親子民宿、音樂主題民宿、文化體驗民宿、自然教育民宿等豐富業態。
晚霞下的莫干山民宿小鎮
莫干山民宿,將山水美學轉化為了當代人的精神消費產品。傳統夯土墻、竹篾編織、稻谷晾架等鄉土材料,經過改造成為民宿工藝裝飾;大面積落地窗、下沉式庭院、懸挑露臺等建筑手法,將山景、竹林、溪流等自然元素“裁剪”為室內空間的動態背景。種種設計,既保留了鄉村肌理,又巧妙取景自然,讓游客感受到別樣的山野之美。
用山澗活水泡一杯莫干山黃芽,在劍池瀑布旁開展一場“晨霧冥想”,參與一次竹林徒步、農事采摘······在各種民宿的體驗活動中,游客亦能觸摸到山林生活。“在自然中安放心靈”,古代隱士與游客完成了一場跨時空的擊掌。所不同的是,古代隱士禪修文化屬于極少數人,但現代山居哲學,屬于每一個渴望喘息的城市靈魂。
除了山間各具特色的民宿,山腳下的莫干·庾街,也展現出德清對莫干山風土更為多元的現代詮釋與呈現。
莫干·庾街
1929年,京杭國道至莫干山的支線正式通車,位于杭莫公路終點的庾村,成為了進山的前站。時至今日,庾村依舊是游客來到莫干山重要的中轉樞紐。2022 年,德清文旅集團對阜溪流經庾村段水域兩岸更新改造,將沿岸舊廠房、舊農居等進行升級,打造莫干山國際旅游度假區最大的公共和商業配套街區——莫干·庾街。在這個街區,落地的項目大多帶有莫干山“在地基因”,以鮮活的商業形態,重新詮釋著這片土地的自然稟賦,構建出了一種山野商業的新范式。
莫干山,因春秋時期干將莫邪在此鑄劍的傳奇而得名。傳說中,煉出絕世好劍的關鍵,正是來自天外的隕鐵。在莫干·庾街藝術公社街區里,靜立著一座袖珍小巧的博物館——莫干天文館。步入其中,游客可以欣賞到形態各異的隕石——來自“吉林隕石雨”的原石“吉林一號隕石”、澳大利亞的鐵隕石“和宇宙握手”以及著名的約克角隕石切片等。創辦人馮德昭試圖通過這個天文館,回應莫干山的傳說,喚起普通人對宇宙的好奇心。
莫干天文館內的隕石碎片
濃縮了莫干山元素的在地集,則在本地風物之間,為游客創造多樣體驗。初來乍到的游人不妨先在一樓的外嶺茶事駐足,捧一杯莫干黃芽調制的新式茶飲,欣賞各類竹編作品;若偏愛靜謐,二樓的聯合書店是絕佳去處,選個臨窗角落點一杯咖啡,在當季主題書展的字里行間打開莫干山的內面;移步三樓,又能撞見建筑工作者們正在開展的鄉野實驗……
莫干山也有濃厚的文化藝術氛圍,巴金、豐子愷、木心都曾到此進行創作,留下名篇佳作。如今,莫干山美術館正傳遞與延續這份藝術記憶。在展覽中,藝術家們思考關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劈竹老篾匠、采茶山民、民宿主理人等本土面孔都成為了鏡頭捕捉的對象……這并非量產的文化快閃,而是植根這片土壤的“藝術表白”。
莫干美術館
目前,莫干·庾街已經引入超60家品牌,累計接待客流超50萬人次,庾村也從一個中轉站,蛻變為莫干山國際旅游度假區的文旅新地標。
在德清,每一寸山水都可以有全新的現代打開方式。德清宇誠集團“只有莫干”品牌團隊,專注于“咖啡+戶外美學場景”的創意開發。利用廢棄礦坑、水庫壩頂、天然巖洞,團隊打造了格里恩咖啡、黑沙灘咖啡、洞穴咖啡等網紅咖啡店。這些特色主題場景的搭建,讓尋常山水顯露出“新潮”與“洋氣”的另一面。
剝離“粗糲感”
去縣城旅游,有時會經歷“濾鏡破碎”的尷尬:本為獨特風土乘興而去,卻因體驗糟糕敗興而歸。
導航指向的景點,實則是荒草叢生的野坡;想要感受當地非遺文化,卻發現只有簡單的展板;好不容易找到民宿,衛生情況卻堪憂;景點像散落的珠子,既無公交串聯,打車也頗為困難……割裂感背后,是縣域旅游粗放發展留下的硬傷。縣域旅游,需要剝離“粗糲感”,用規范和標準推動品質提升。
但在湖州,縣域旅游卻少見這樣的 “粗糲感”。相較其他城市,湖州文旅市場化基因更突出,民營資本介入,與政府緊密協同,依托大型文旅 IP 的落地,推動縣域旅游走向規范與標準。太湖龍之夢與安吉云上草原便是例子——這兩個項目刷新著人們對縣域旅游的認知,也是“兩山理念”在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的生動注腳。
太湖龍之夢樂園
太湖龍之夢前身,曾是一座廢棄礦山。2015年,上海長峰集團董事長童錦泉在長興實地踏勘時,被陳灣廢棄礦山蒼勁古樸的石灰石巖壁,以及依山傍湖的廢礦坑勾勒出的獨特景致所打動,決定將投資200多億的太湖龍之夢樂園項目落子于此。如今,“龍之夢”已成為長三角地區集星級酒店群、太湖古鎮、國際馬戲城、動物世界、冰雪世界等業態于一體的“一站式文旅新地標”。
安吉云上草原,位于海拔?1168米的?浙北第二高峰赤豆洋,原本是一片難以產生經濟效益的毛竹林,2015 年云上文旅集團啟動荒山開發,依托這里高山草甸、懸崖峭壁等自然稟賦,打造山地旅游度假區。以“春賞花、夏避暑、秋登山、冬滑雪”為定位,云上草原將冰雪經濟、避暑旅游和生態文旅融合,打造了“懸崖游樂 + 四季觀光 + 高山滑雪場 + 野奢酒店群”的多元業態矩陣。
一方面,大型文旅IP有專業化開發經驗,能夠在立足地域基因基礎上,將本土特色與市場需求、標準融合,呈現相對成熟的旅游產品。
龍之夢太湖古鎮
龍之夢落地長興后,推動了當地星級酒店居住設施的升級,一些游玩項目也結合了“長興元素”。太湖古鎮的長興非遺生活館,集中展示了紫筍茶制作技藝、長興百葉龍等非遺項目,各類特色非遺文創也讓人駐足流連;《醉美太湖》《鯉魚門風情街水上演出》等表演,運用現代光影技術、融合長興花龍船等元素,讓游客沉浸式感受體驗“吳越文化”“太湖文化”……
安吉云上草原,則將山地的野性與樂趣演繹到極致。在懸崖心跳樂園,30 余種懸崖游樂項目帶來腎上腺素飆升的刺激;待到寒冬時節,還能在南方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善的戶外高山滑雪場,體驗速度與激情;即將啟幕的仙俠主題小鎮,“入場即入仙”,一步穿越便入仙俠幻境……
云上草原
另一方面,大型文旅IP還能夠產生外溢效應。
最直觀的是基礎設施的改造升級。在交通方面,安吉加快云上草原?核心進出通道?霞大線改建,長興推動建設了龍之夢隧道、龍之夢高速,實現長三角核心客源地與景區快速聯通的同時,更將紅利輻射周邊甚至全域,而旅游集散中心、標識系統、智慧導覽、生態廁所等公共服務設施的完善,也強化了整個縣域的旅游承載能力。
此外,大型文旅 IP 能推動文旅消費及旅游新業態項目規范標準化。其帶來的規模化客流,倒逼本地旅游從業者主動提升服務規范。安吉云上草原景區開業后,山腳下的山川村客流迎來了大幅增長,為規范餐飲、民宿市場,山川村成立首個村級食品產業聯盟,制定《全筍宴制作規范》等12項團體標準,村民宿協會則牽頭制定了《民宿服務規范》,推行“五統一”管理模式,讓當地民宿與農家樂告別“小散亂”。大型文旅 IP 催生的旅游新業態項目,則能助力行業監管體系的完善,比如云上草原懸崖心跳樂園等項目,推動了本地區山地戶外運動安全管理、新興運動休閑項目安全管理標準的設立。
云上草原天空之階
縣域旅游資源碎片化問題,也能在大型文旅IP的帶動下得到改善。這些 IP 自帶高辨識度,就像區域的 “流量制造機”,能將分散的旅游資源納入自己的輻射范圍。比如旅行社通過定制聯票或行程動線設計將周邊分散景點串聯,龐大的客群在體驗云上草原、龍之夢的同時,也會自然流向周邊景點。未來,云上草原與龍之夢還將進一步釋放整合勢能,實現縣域旅游資源實現更高效的協同聯動。
云上草原與周邊鄉鎮攜手合作,共同參與大余村的建設,利用其旅游“火車頭”的角色,實現周邊地區的“流量”共享。隨著端午佳節正式 “上新” 的余村云上索道投入使用,余村與云上草原兩地通行時間將由一個多小時縮短至6分鐘,從“山路蜿蜒”到“云端直達”,實現“雙景區聯動”。兩地還將進一步串聯千年古剎隆慶禪院等特色節點,織就“地面 + 空中”的立體游覽網絡:游客既可沿景交路沉浸式打卡網紅地標,在竹海深處探尋人文肌理;亦可乘索道凌空俯瞰萬頃竹海,于云端之上飽覽山川畫卷。
余村云上索道
長興正以龍之夢樂園為龍頭,沿著34公里太湖岸線打造“太湖9號公路”。這條廊道縱貫88個自然村落,聯動111處旅游景點,通過“生態+文旅+產業”三位一體發展模式,構建“一廊引領、兩核驅動、三組團承接”的縣域一體化發展格局。沿公路前行,煙波浩渺的太湖風光與茶田、濕地、古村相映成趣,人在其中,宛若置身畫境;太湖有風集市、9 號湖畔咖啡、焙川咖啡等網紅打卡地,隨手便能定格氛圍感瞬間……
進行一場旅游創意實驗
獨特的風土能勾起游客初見的向往,規范的服務可為體驗鋪就暖心底色,但如果想讓“到此一游”沉淀為 “再來的惦念”,縣域旅游還需持續營造新鮮感,打造“常來常新”的沉浸體驗。然而,旅游資源總有其邊界。正因如此,緊跟市場需求,對文旅內容進行動態迭代與創新,便成了突破的關鍵。在湖州,地方政府、企業個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進行各自的縣域旅游創意實驗。
每到暑期,博物館就會掀起一陣研學熱潮。在安吉,博物館研學的一大好去處,是安吉古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遺址公園依托雙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吉古城遺址、龍山越國貴族墓群而建,是全國55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之一,兼具歷史底蘊與考古魅力。
安吉古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局部)
遺址公園的開發、建設與運營,采用的是“政府主導 + 專家指導 + 企業運營”三位一體新模式。政府主導遺址公園建設,產權歸屬政府,同時從法規與規劃層面明確規范,負責指導和監管建設及運營工作;組建專家團隊,吸納專業機構、院校及學者提供長期專業支撐;引入企業參與建設與運營,賦予其規定年限的旅游運營收益權限,并設立安吉古城遺址保護中心實施監管。
這種模式,讓遺址公園在遺址保護、文化傳承與展示方面,更貼合市場化需求。因此博物館在建設和展示設計之初,就考慮和研學的結合。通過與研學教育機構,以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合作,遺址公園細化研發出“考古博物、自然探索、田園教育、紅色傳承”四大課程體系,形成了覆蓋全年齡段的研學樂游課程。
古城遺址博物館
以安吉古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為代表,安吉深度挖掘自然與人文資源稟賦的教育價值,將綠水青山、古樸村落、考古遺址等化作課堂,正在打造一張旅游新名片——長三角研學中心。目前安吉已建成親子研學基地(營地)36家,推出了生態文化、自然科普、農耕體驗、傳統文化、生物科技、數字科技等多元體驗課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游客們可以在青山綠水間探尋自然奧秘,在綿延文脈里觸摸歷史溫度,在魅力非遺中感受匠心傳承。
90后姑娘查青玥,則在做一場關于“茶文化+民宿”的試驗。
長興水口鄉顧渚村,乃紫筍貢茶發源地。千年前,陸羽在此撰《茶經》,中國貢茶史上第一家皇家茶廠——大唐貢茶院亦存于此。同時,顧渚也是浙北地區最大的民宿集聚區,擁有近600家民宿和農家樂。查青玥在這里辦起了 “幽篁里茶文化民宿”,走近竹林深處的民宿,可以沉浸式感受茶文化:每一個房間的別致名稱、鐫刻了紫筍茶詩句的屏風與茶臺、隨處可拾的茶書……
秋日煙雨中的大唐貢茶院
查青玥既是民宿老板,也是茶文化推廣人。她在古法制茶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推出采茶、制茶研學項目以及24節氣茶文化融合體驗等活動。春天采茶、冬季煮茶,唐代煎茶、宋代點茶,游客可以從各種茶事中找到心靈的寧靜,也可以從制作紫筍湯圓、紫筍粽茶、創意紫筍掐絲畫框、紫筍葉脈書簽、紫筍茶DIY調飲中享受樂趣。“茶文化+民宿”的模式,順應了“新中式生活方式”的消費趨勢以及當下傳統文化熱,每年都會有近萬人,來到幽篁里茶文化民宿體驗茶文化。
湖州縣域旅游的發展,也正切實反哺著當地民眾。在湖州,文旅項目推動鄉村旅游直接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比重,是浙江全省第一。2024年,全市鄉村旅游經營總收入142.04億元,村集體經營性收入180萬元以上的景區化村莊達80個(平均300.37萬元)。當人們從旅游發展中觸摸到日子的溫度,對家鄉的熱愛便會化作更多萌發的新創意、生長的新業態,最終綻放更動人的光彩。
南風窗長三角研究院 出品
作者 | 陳 瑩
編輯 | 夏龍心
統籌 | 查一鳴
排版 | 思 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