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鄭州7月15日電 題:德國青年“十年磨一證”:愿成中醫藥文化的國際傳播者
作者 闞力 王佳寧
“這意味著要承擔更多責任,我會用效果說話、對患者負責。”本月,在河南求學十年的“95后”德國青年無名收獲醫師資格證書,拿下在中國的行醫資格。
位于河南鄭州的金庚中醫康復醫院診區內,無名手持銀針快速且精準地扎入患者身體穴位,一邊施針,一邊輕聲安撫患者的緊張情緒,還不忘叮囑診后注意事項,嫻熟度跟身邊其他中醫大夫并無二致。
中醫藥大省河南是“醫圣”張仲景故里,中醫文化濃厚。2015年,無名在河南中醫“學海”開始十年苦讀,2021年本科畢業后,又開始攻讀針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無名受訪時說,為了學好中醫,他苦練中文,特別是古醫書中常出現的繁體字、文言文,還通過閱讀大量中國經典古籍領悟中國傳統哲學思想。
圖為無名在河南鄭州金庚中醫康復醫院查看藥材情況。王佳寧 攝
為提升自身醫學實踐經驗,2023年,無名拜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宋氏中醫外科療法代表性傳承人宋兆普為師。他說:“師父是我的領路人,他始終把患者當親人,讓我在醫德和醫術上受益匪淺。”
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下,2024年,無名順利取得針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學位。之后,他又開始著手準備醫師資格證書考試。
醫師資格考試是中國從醫者是否具備執業所必需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考試,分為實踐技能考試和醫學綜合考試兩個環節。
無名表示,拿到醫師資格證書,才算是對他中醫學習成果的認可,也是他成為中醫醫師的前提。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性,讓他頗費功夫。
“這個證可不好考。”無名說,雖然實踐技能考試一次就通過了,但是在醫學綜合考試環節,因準備不足、閱讀速度太慢,接連失敗三次,“第四次備考,我每天從早上六七點學到第二天凌晨兩點,學到幾乎崩潰。”
在四戰成功拿下醫師資格證書后,無名用河南方言在社交平臺發布了一條視頻,“我領證了老表們,想想這些年付出的心血,最后還是修成正果”。
在河南求學十年,無名不僅學會了一口流利的河南話,還通過在網絡社交平臺分享自己學習中國文化、中醫養生的日常,成為擁有超168萬粉絲的“網紅”。
為了讓更多外國人了解中醫藥文化,他堅持在外國網站上更新一些視頻,用外語講中醫,同樣收獲大量粉絲,“我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推廣中醫中藥,成為中醫藥文化的國際傳播者。”(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