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邊伸手要稀土,一邊在邊境增兵,莫迪政府的‘變臉術’,連特朗普都自愧不如。”
2025年7月印度外長蘇杰生時隔五年首次訪華,表面上打著“緩和關系”的旗號,背地里卻藏著一份“討價還價”的清單:稀土、直航、邊境談判,樣樣都想占便宜。
而就在他踏上中國土地的前一周,印度軍方還在藏南地區大舉增兵,甚至炒作“中國支持巴基斯坦對抗印度”的荒謬論調,這種“吃飯砸鍋”的戲碼,印度演得爐火純青,但這一次,中方早已看穿莫迪的小算盤。
莫迪的“騎墻外交”徹底破產
莫迪政府的外交策略,向來以“左右逢源”著稱,他們既想從美國手里撈軍火訂單,又想從中國口袋里掏經濟紅利,然而在2025年的現實,給了印度一記響亮的耳光:
第一記耳光來自美國,特朗普政府對印度鋼鐵加征25%關稅,導致美印貿易談判徹底僵局,為此印度財政部長西塔拉曼火速飛往華盛頓,低眉順眼地承諾“絕不挑戰美元地位”,結果換來的卻是美方對稀土合作的冷處理。
更為諷刺的是,印度一邊高調加入美日澳“稀土聯盟”,另一邊卻偷偷依賴中國供應60%的稀土需求,這種“兩面下注”的投機把戲,連巴西學者都忍不住嘲諷:“印度像極了美國的看門狗,叫得兇,卻連骨頭都啃不上。”
第二記耳光來自他們的經濟,印度通脹飆升至50年新高,制造業增速被越南、印尼反超,汽車產業更是瀕臨停產,這是因為中國收緊稀土出口后,印度連永磁電機都造不出來。
莫迪曾豪擲500億盧比(約合6億美元)發展本土稀土產業,結果連一座像樣的提煉廠都沒建成,印度汽車制造商協會急得聯名上書政府:“再不找中國幫忙,8月就得全面停工!”
第三記耳光來自外交上的孤立,因為印度在金磚和上合組織里頻頻“唱反調”:反對“去美元化”、拒簽聯合聲明,甚至在“全球南方”峰會上試圖排擠中國。
但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金磚國家擴容后影響力不降反升,而印度自己卻被晾在一邊,就連原本期待的2026年金磚輪值主席國光環,也因美國的施壓變得燙手無比。
此時此刻莫迪政府終于意識到,在中美博弈的夾縫里,印度不是“左右逢源”,而是“左右挨揍”,于是蘇杰生倉促訪華,帶著莫迪的“救命清單”來討價還價。
增兵藏南與“借刀殺人”的荒唐指控
政治上的窘迫,往往需要軍事上的強硬來掩飾,就在蘇杰生訪華前夕,印度陸軍副參謀長拉胡爾·辛格突然對華“火力全開”,聲稱中國在印巴沖突中“借刀殺人”,向巴基斯坦提供導彈和情報。
這一指控的荒謬程度,堪比“指責法國該為印度戰機被擊落負責”,畢竟巴基斯坦空軍用的“梟龍”戰機是中巴聯合研發,而印度陣風戰機可是法國貨。
辛格拿不出任何實質證據,只能搬出《三十六計》里的“借刀殺人”來煽動輿論,但明眼人都看得出,印度軍方此舉不過是為了掩蓋一個尷尬事實:在最近的印巴空戰中,巴基斯坦的殲-10CE戰機成功擊落了兩架印度陣風。
更諷刺的是,就在印度軍方炒作“中國威脅”的同時,莫迪政府卻偷偷在邊境玩起了“糖果外交”,中印士兵在實控線互換糖果,營造“和諧氛圍”。
可轉頭一看,印軍仍在加勒萬河谷增建觀測點,中國民政部則公布了第五批藏南地區標準化地名,這種“邊談邊防”的策略,連王毅外長都忍不住當面敲打蘇杰生:“中印關系不是冒險家的賭局。”
印度的“雙標”與中方的底線
印度最擅長的一招,那就是“既要,也要。”:既要中國開放稀土出口,又要限制中企投資電力通信;既要恢復中印直航,又要對赴華簽證設卡,既要一邊喊著“龍象共舞”,又要一邊偷偷給美國遞投名狀。
這種“雙標”操作,尤其是在稀土問題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眾所周知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稀土供應國,而印度80%的稀土永磁體依賴中國進口。
然而莫迪政府卻在美國慫恿下,對中國鋼鐵加征12%的關稅,試圖討好華盛頓,但最終的結果就是美國沒給他們半點好處,而中國也是反手就放緩了稀土出口審核,印度汽車制造商急得跳腳,莫迪這才派蘇杰生來華“求恩典”。
中方的回應很明確:“可以談,但印度得先解釋清楚,為什么總跟中國對著干?”王毅外長在會談中直言,中印關系“不針對第三方,也不應受第三方干擾”。
這句話的潛臺詞是:如果印度繼續在美國面前卑躬屈膝,卻指望中國“投桃報李”,那無疑是癡人說夢。
結語:莫迪的“賭局”,注定滿盤皆輸
莫迪政府的外交像極了一個賭徒,他們既想押注美國,又舍不得中國的籌碼,但國際政治不是賭場,沒有“穩賺不賠”的買賣。
當中方官宣“審核印度稀土出口申請”時,莫迪或許松了一口氣,但他真正該擔心的是:中國愿意給的是“止痛藥”,而非“長生丹”。
如果印度繼續在邊境搞小動作、在貿易上玩雙標、在外交上左右橫跳,那么下一次,中方給的恐怕就不是“審核”,而是“斷供”了。
畢竟歷史早已證明:“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以斗爭求和平則和平存。” 印度若真想“龍象共舞”,就該先學會別在舞池里偷偷踩對方的腳。對此您有什么觀點和看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中留言和討論。
參考資料:
“印中是發展伙伴而非競爭對手”,印度外長時隔6年再次訪華,作出最新表態
2025-07-15 上觀新聞
“印中是發展伙伴而非競爭對手”,印度外長時隔6年再次訪華,作出最新表態
新民晚報2025-07-1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