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最后一戰,誰也沒想到會以一種如此戲劇的方式結束。他生前叱咤風云,死后卻被悄悄裝進錫桶運回京城。
這個決定,背后藏著一場權力的博弈與國家的命運。
1424年,朱棣出征蒙古,這是他生前的最后一次御駕親征,也是他心中最大的執念。朱棣一生征戰無數,打下了大明江山,又五次親征北方蒙古殘部,只為徹底清除元朝的余勢力。
老朱啊,真是個不服輸的主兒,六十多歲了還親自上陣,帶著精兵強將北上漠北,誓要一舉拿下蒙古主力。
可惜天不遂人愿。這次出征并不順利,明軍雖然兵強馬壯,但卻沒能找到蒙古主力的蹤跡。
幾場試探性的戰斗后,朱棣只能選擇撤軍。就在撤軍途中,病魔纏上了這位鐵血皇帝。
朱棣病危的消息在軍中傳開了個風聲,大家心里都懸著:主帥要是倒了,這仗可怎么打?
更糟的是,這可不僅僅是軍中的事兒。朱棣的家事也夠復雜。
他的太子朱高熾在京城輔國,性格溫厚,脾氣好,但卻因為胖得不愿走動,常被人看不起。而跟隨朱棣出征的兩個兒子——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可都是心懷野心的主兒。
他們早就對老實巴交的太子不滿,盯著皇位眼都紅了。如果朱棣真去世了,這倆人要是一鬧騰,明朝可就不是外敵的問題了,直接內亂了。
這時候,楊榮出場了。他是朱棣身邊的心腹,更是個精明的謀士。
眼看朱棣病情惡化,楊榮和另一個大臣金幼孜一拍腦袋想了個辦法:封鎖消息!他們決定用錫桶裝著朱棣的遺體,密封起來,防止異味散發。
與此同時,還安排士兵每天三頓膳食送到朱棣帳中,偽裝成皇帝還活著的樣子。
這招真是夠絕。軍中將士看到朱棣的帳篷還熱熱鬧鬧的,膳食照常供應,心里也沒多想。
敵軍更不知道朱棣已經病逝,沒敢貿然進攻。楊榮趁著這段時間,和少監海壽先一步回京,把消息傳給太子朱高熾,提醒他趕緊做好繼位的準備。
朱高熾這人雖說性格溫厚,但也不是傻子。他聽到父皇去世的消息,悲痛歸悲痛,行動還是果斷的。
在楊榮等人的輔佐下,朱高熾迅速穩定了朝局,順利登上皇位。而朱高煦和朱高燧這倆人,雖然心里不服氣,但也沒來得及鬧騰,皇位就這么穩穩落到了太子手里。
朱棣的遺體后來被秘密運回京城,葬入長陵。楊榮因為這次處理得當,被升任為太常寺卿,成為朝中重臣。
而朱高熾繼位后,對楊榮更是倚重,封他為太子少傅,繼續輔佐皇室。
不過,朱高熾的皇帝生涯很短,不到一年就去世了。這時候,皇位傳給了他的兒子朱瞻基。
朱瞻基剛繼位,朱高煦就坐不住了,直接在山東起兵造反,想奪皇位。朱瞻基年輕氣盛,聽從楊榮的建議,御駕親征,最終平定了叛亂,坐穩了皇位。
楊榮的功勞是實打實的。他不僅輔佐朱棣、朱高熾,還協助朱瞻基處理內亂,后來又輔佐朱祁鎮,成為明朝的“四朝元老”。
他機敏果斷,能顧全大局,是明朝少有的忠臣。直到他去世,享年七十歲,明英宗追贈他光祿大夫的頭銜,還給了個“文敏”的謚號。
楊榮的一生,是一個忠臣的縮影。他在朱棣去世后的一系列操作,雖然看似冷酷,但卻是為了國家的穩定,避免戰亂。
參考資料:[《明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