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hu.com/question/4623785996/answer/74092300040
問:朱棣與楊廣都是連年征戰外敵,為什么朱強大了明朝,而楊敗了隋朝?
01
這還扯啥打仗呀。
我說一個他倆干過最相似的事兒:建都。
楊廣修建東都洛陽,一共花了十個月。
朱棣修建北京紫禁城,一共花了十四年。
聰明人都能看懂了吧?
對比一下,廣子的效率是真的高。
但在興建工程主要靠人力的古代,你效率高的前提,可不就是把人當牲口用么?
按《隋書》記載,為了修建東都,光是每月服役的男丁,就多達兩百萬人。
煬帝即位,是時戶口益多,府庫盈溢,乃除婦人及奴婢部曲之課。男子以二十二成丁,始建東都,以尚書令楊素為營作大監, 每月役丁二百萬人。
結果徭役大批大批的死亡,每月死掉被拉走的人,東至城皋,北至河陽,到處都是,堪稱人間慘劇。
每月載死丁,東至城皋,北至河陽,車相望于道。
然后再看看朱老四修北京。
從永樂四年動工,到永樂十八年竣工,慢悠悠地花了十四年,老四是一點兒不著急,這個工期任誰看了,都會覺得安排的科學合理,徭役量按每年分攤下去,也就在可承受范圍之內了。
02
然后,再給你們看點其他的。
一開始修北京的時候,朱老四是二話不說,表示:所有采伐木材的軍民,每月給米五斗,鈔三錠。
壬戌,文武群臣淇國公丘福等請建北京宮殿,以備巡幸。遂遣工部尚書宋禮詣四川,吏部右侍郎師逵詣湖廣,戶部左侍郎古樸詣江西,右副都御史劉觀詣浙江,右僉都御史仲成詣山西,督軍民采木, 人月給米五斗,鈔三錠。
朱老四:還有匠磚瓦造,以及征調進北京服役的民丁,沒忘了你們呢,你們這次一共服役半年,但是放心,每人每月發給五斗米。
命泰寧侯陳圭、北京刑部侍郎張思恭督軍民匠磚瓦造,人月給米五斗。命工部征天下諸色匠作,在京諸衛及河南、山東、陜西、山西都司、中都留守司、直隸各衛選軍士,河南、山東、陜西、山西等布政司,直隸鳳陽、淮安、揚州、廬州、安慶、徐州、和州選民丁,期明年五月俱赴北京聽役, 率半年更代,人月給米五斗。
朱老四:順便,這個活兒你們不白干,但凡征發之地,所有的差役稅課,全部停止。
其征發軍民之處,一應差役及閘辦銀課等項,悉令停止。
廣子為了修建東都,發天下勞役,結果很多人光是死在路上的,就有十之四五。
東都役使促迫,僵仆而斃者十四五焉。
老四意識到這點后,立馬下詔,但凡外地趕來的工人,一律發放五錠路費。
詔天下軍民預北京營造者,分番赴工,所在有司人 給鈔五錠,為道里費。
工人們來了以后,老四也不是給了錢糧就不管不顧,而是定期給他們發放衣物和鞋子。
辛丑,給北京營造軍民夫匠衣鞋,工匠胖襖、袴各一,?袴各一。
在工人服役期間,如果受工傷了,放大多數皇帝治下,大概率就是個自生自滅。
但老四專門下令工部,修建安樂營,用來安置這些傷員,并且從太醫院調撥了三百五十人,給這些工匠們治療傷勢,如果有不幸亡歿的,則專門派人收斂尸骨,送回家安葬。
命行在工部造安樂營以居營造,夫匠之患病者,令太醫院分官率醫士三百五十人給藥療治,仍遣監察御史、錦衣衛官巡視,夫匠亡歿者,有司函骨遞歸其鄉葬之。
朱老四:噢,對這些因為工傷去世的人,不但要加以撫恤,還得免除其家人的勞役。
營造軍夫人匠,但有傷故者,有司加意撫恤其家,免其雜泛差役。
到了冬天,天氣轉寒了,老四表示:你們也不容易,那就先停工吧,等到明年二月份開春了,咱們再動工,不急,不急。
上諭工部侍郎甄庸等曰:今天氣向寒,營造軍可暫輟工,明年始,率以二月赴工,至十月散遣還家
我知道某些人想說什么。
皇上的命令是一回事,可實際情況是另一回事,你老四說干半年,十月份就回家,但下面人真的就百分百執行嗎?
當然不是。
所以朱老四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了,專門下令,對那些超時服役的工人加以補償,超時一月的,賞鈔二錠,米一斗,超時十月以上,再加綿布二匹。
命行在禮部: 北京營造工匠過期未得代者,一月以上人加賞鈔二錠,米一斗;十月以上,加綿布二疋。
而對于那些還愿意留下來服役的工人,每人賜鈔五錠,絹、布各一匹,蘇木、胡椒各一斤。
丁卯。命禮部營造,軍民愿留服役者,人 賜鈔五錠,絹、布各一疋,蘇木、胡椒各一斤。
03
結果就是。
隋煬帝時期,百姓們為了逃脫勞役,紛紛自殘,號稱“福手福足”。
而朱老四時期,居然有百姓自愿參與營建天壽山工程,搞得老四說:別了吧,你們安心在家務農就好。
丁亥,開州民父子三人自陳:受國家恩德,安處田里,無所補報,今天壽山營造,愿父子同往效力。上曰:得無別有所為乎?命戶部審之。還奏:父子別無所為,報效蓋出誠意。上召至,廷,諭之曰:爾意誠善。夫為民欲報國恩,不但效力役。若能安分循理,務本棄末,修孝悌忠信之行,和于家,厚于鄉,遵奉教令,不犯刑辟,使鄉里放效,悉為善人。如此即是報國,何必出力,汝歸勉之,見鄉人老少,亦以朕言諭之。
反正近兩年在互聯網上,對永樂一朝的文治各種妖魔化。
在大多數人眼里,朱棣已然是個精神病武夫,一門心思要把老百姓往死里頭折騰,治下跟人間地獄似的,若不是他好大兒朱高熾監國緩沖了一波,他早就因窮兵黷武而亡國了。
但事實上,朱棣為人雖好大喜功,也不是什么仁慈愛民之主,但至少懂得不能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道理,所以他對民力的役使始終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
關于這點,萬斯同就看得很明白,老四在絕大多數時間,其實是平衡了功業和民生的,而絕非很多人刻板印象中為追求政績而濫用民力的暴君。
每謹災變、水旱、饑饉,賑恤如弗及以故六軍數出,工役繁興與而民不至困敝。
關于他治下永樂一朝的民生,說是民生大安絕對是過譽,但說一句民生粗安還是當得起的,起碼可以算是封建社會中的常規水平了。
朱老四的真正槽點,其實是晚年急功近利,三年內三征阿魯臺,導致國家在短期內吃不消,國力負荷嚴重超標,從而引起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但考慮到他當時的身體問題,大概率也是因為他自知時日無多,所以才選擇在臨死之前那么孤注一擲的吧。
上性不嗜酒,常服澣濯衣,雖小物愛惜,不妄費,戒驕溢,郤禮官請封禪,禮官數因祥瑞致賀,必降戒勵, 晚有疾,鮮御外朝 ,政事悉付皇太子決之,至軍國重務,必自決,左右或勸上少自逸者,祖宗付畀之重,一息不絕,其敢怠。
但需要指出的是,老四這種短期內過度透支國力,和廣子這種長期的、系統的、有計劃的虛耗國力,根本不是一個性質,這也就是仁宗上臺不足一年,就可以完成政策轉向的原因,因為他根本不需要更改任何的既定國策,只需要“停下來,什么都不做”就可以了。
所以,現在再看你的問題,正所謂見微知著,僅從興建新都一事看,廣子是要想馬兒跑,還想馬兒不吃草,而老四起碼知道給牛馬喂一口好的,他是真給錢啊:
最后再附上朱老四的大白話口諭:
皇帝諭官員軍民夫匠人等: 武當天下名山,是北極真武玄天上帝修真得道顯化去處。歷代都有宮觀,元末被亂兵焚盡。至我朝真武闡揚靈化,陰佑國家,福庇生民,十分顯應。 我自奉天靖難之初,神明顯助威靈,感應至多,言說不盡。那時節已發誠心,要就北京建立宮觀,因為內難未平,未曾滿得我心愿。 … 恁官員官民人等,好生遵守著我的言語,勤謹用工,不許怠惰。早完成了,回家休息。 故諭。
你以為朱棣是個蠻橫不講理的暴躁老哥,其實就是個滿嘴絮絮叨叨的嘴碎老大爺!
《梁莊王珍藏—鄭和時代的瑰寶》
梁莊王朱瞻垍是為明成祖朱棣之孫,明仁宗朱高熾第九子,明宣宗朱瞻基異母弟。
寶物大多來自東南亞。
你猜猜誰賺回來的?
04
當然,賺錢與管錢都站在朱棣這邊~
賺錢
鄭和下西洋獲利僅金銀收入即達到了黃金七十二萬七千四百余兩,白銀一千二百七十六萬四百余兩,這個數字尚不包含胡椒蘇木奇珍異寶等實物價值。
很多人都以為七下西洋是虛耗國力,實際上掙得盆滿缽滿,只是全進內庫了,大臣沒撈到好處,然后給攪停了。
管錢
戶部尚書是一位清官。
可以查查“戶部尚書夏原吉”的成分,這個人是朱元璋提拔上來的,在朱允炆時期當任戶部侍郎,朱棣直接將他提拔到了戶部尚書。雖然只是戶部尚書,但夏原吉能夠參加內閣決策。直到朱棣死,夏原吉都是掌管著戶部。
永樂十九年,夏原吉因反對朱棣北伐拒絕撥款而下獄,最后查封清繳財物只有破罐,房子都是漏的。
而夏原吉直到朱瞻基宣德五年才逝世,掌管錢糧近30年,最后被朱瞻基追封太師,免除夏原吉后代一切徭役。
通過夏原吉可知,整個戶部應該是沒人敢貪的,因為也有史料得知,夏原吉在朱棣詢問下,他對中央財政的錢糧支出可精確到個位數。
而紫禁城的規劃者與督造者是姚廣孝。
他更不可能貪…
▼關注查看深度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